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听说读写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听更是其中最最基本的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语文学习首先是从听开始的。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学生听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的三个学段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都有“听”的内容:“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里没有一处提到要让学生仔细听发现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分析其中的表述,我们会发现,训练学生听只是手段,核心目的是要“了解”、“复述”、“理解”、“商讨”、“转述”。因此,在进行听的训练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核心,将学生听的能力引导到听的注意、理解、记忆、参与讨论交流之中,避免将学生引入误区。本文笔者旨在通过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关于“听”的训练的误区分析,提出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的方法,从而有效落实“听”的目标。
【关键词】 听 走出 误区 训练 方法
听说读写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听更是其中最最基本的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语文学习首先是从听开始的。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学生听的训练。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有效的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可以说倾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1 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听”的误区
不知大家在日常教学中,或是听课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如,有的老师经常会说: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当当小老师,看看他有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或有什么问题。于是孩子们都集中注意,认真去找这位同学的问题。随后能指出一大堆这样那样的“问题”。
再如,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会这样引导:请同学们认真听,看看他的回答是否准确、全面?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应该说,这样的引导在调动学生听的注意力、听清听准所听内容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以为同时把学生引入了听的误区——找问题挑毛病,最后形成“习惯批评”。前一段时间,在上网时曾看到美国调查公司尼尔森做过的一个网络调查,认为中国网民多数愿意分享负面信息,称为“习惯性批评”。我想,如果真是这样,原因可能就是他们从小接受的“习惯性批评”训练。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的三个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都有“听”的内容:“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里没有一处提到要让学生仔细听发现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分析其中的表述,我们会发现,训练学生听只是手段,核心目的是要“了解”、“复述”、“理解”、“商讨”、“转述”。因此,在进行听的训练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核心,将学生听的能力引导到听的注意、理解、记忆、参与讨论交流之中,避免将学生引入误区。
2 加强训练,引导学生走出听的误区
其实听已经不是纯粹的小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功,他同时应该是学生学会交流的一个重要素养。在听的训练中,我们更多地应该为学生创设听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听,实现理解内容、掌握知识、促进交流。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评价力的训练,强调的是让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听”好,另一方面还要在强调这些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很重要的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如何与他人交流,如集中注意、有礼貌、不打断,体现的是一种交流的态度,联系、建构、分类、辨别、归纳、预测,体现的则是一种交流的能力。
3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训练学生“听”的方法
3.1 激励评价,激发倾听动机。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因为好的激励不仅具有准确而恰当的内容,而且有多样而灵活的表达,其运行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始终如浴春风、沐春雨,欣然奋发,不可自已。教师应该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倾听动机,调动学生的倾听积极性。
3.1.1 言语激励。良言一句暖三冬。激励可以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朱某某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她的耳朵。”“瞧,许苗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被表扬的学生会再接再励,更加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未被表扬的学生会被唤回飘飞的思绪,集中思想认真倾听,谁不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一次呢?
激励可以是一个个细微的动作。学生的心灵极其敏感,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动人的微笑,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3.1.2 荣誉激励。激励可以是一个个诱人的荣誉小称号。在上《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文中养羊人的邻居,对养羊人进行劝告。有个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如果不把羊圈修好,丢的可能不止这一只,还会丢第二只,第三只,甚至更多。赶快修吧,现在修还来得及,否则,你会吃大亏的!”我趁机引导道:“施某某的发言真精彩,老师还想再听一遍呢,谁把刚才施鹏成的话再讲一遍?”当学生复述完毕时,我激励道:“你有一对神耳朵,居然把同学的话听得真真切切,说得一字不漏。”像“记忆之星”、“神耳朵”等荣誉小称号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挡不住的诱惑,为了获得这一个个充满魅力的小称号,学生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3.2 循序渐进,教给倾听方法。虽然倾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礼貌,倾听更是一门艺术,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教师用心培养。有的老师会说:“我们也知道学会倾听很重要,也常常跟学生讲要认真听,可是,没什么效果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立竿见影,而要耐心地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掌握倾听技巧,让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应用信息。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倾听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光说几句“认真听”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而是要告诉他们一些具体可行的倾听技巧,如,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如在上《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工程师或做路工人你会怎么做?橡树砍还是不砍?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橡树不能砍,如果把橡树砍了,公路就会笔直笔直的,车子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一般速度都很快,这样会很危险,把橡树留在那儿,公路被做成马蹄形后,当车子行驶到这儿的时候就不得不放慢速度,橡树就起到减速的作用。况且,橡树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即使你把它砍了,春天到了,它依旧会生根发芽,东山再起。”我问其他学生:“你对陈某某刚才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吗?”一学生站起来说:“橡树确实能起到减速的作用,但我不同意你的第二个观点。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能在顷刻之间将高山夷为平地,一个小小的树桩还能把人们难倒?移走了树桩,橡树还能东山再起?”
3.3 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倾听兴趣。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因此,老师必须摒弃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克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课堂说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活力,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让自己的见解和他人的见解互相融合。
3.3.1 教师讲课,活力四射。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幽默”这种语言艺术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就会妙趣横生,使人忍不住发笑,同时能让人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不仅可以避免枯燥和呆板,显示教师的机智和含蓄,还可使教学信息的传导文明而高雅,风趣而多情,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和热情。特级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幽默是随处可见的。于永正在上《当解说员》(说写训练)一课时,让学生当“小蜜蜂电视台”的解说员。他是这样评价说得好的同学的:“口齿多清晰,还真有点宋世雄的味儿呢!”“魏荣说得比宋世雄还棒,你可以叫‘盖世雄’!”这幽默的语言必将使称赞者终生难忘,激励他越来越喜欢学习。其次,要根据课文特点、学生身心特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
3.3.2 指名发言,讲究技巧。课堂上,学生倾听的最多的是同学的发言,然而对于同伴的发言学生要么不屑于听,要么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而耐不下性子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指名发言时要讲究技巧。根据学生的表达、理解等能力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如,先让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讲,再让表达归纳能力强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这样既给表达能力弱的同学创造了发言的机会,又有兴趣继续听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的高见,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了避免与前一位学生的发言重复,提高自己的发言质量而听得更用心。另外,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发言要提供帮助。有的学生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就像卡住的磁带,其他学生自然不爱听,此时,教师应通过提醒、引导等协助学生的发言,既帮助发言者重拾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肖川老师说得好:教师要学会等待,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尽管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坚信,每一个问题都有得到解决的时候,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发现,学生会听了,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薛安英.小学语文听力训练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8.11
3 李贺敏.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课程(小学版),2010.09
4 卢烈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中外教学研究,
2011.5
【关键词】 听 走出 误区 训练 方法
听说读写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听更是其中最最基本的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语文学习首先是从听开始的。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学生听的训练。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有效的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可以说倾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1 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听”的误区
不知大家在日常教学中,或是听课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如,有的老师经常会说: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当当小老师,看看他有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或有什么问题。于是孩子们都集中注意,认真去找这位同学的问题。随后能指出一大堆这样那样的“问题”。
再如,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会这样引导:请同学们认真听,看看他的回答是否准确、全面?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应该说,这样的引导在调动学生听的注意力、听清听准所听内容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以为同时把学生引入了听的误区——找问题挑毛病,最后形成“习惯批评”。前一段时间,在上网时曾看到美国调查公司尼尔森做过的一个网络调查,认为中国网民多数愿意分享负面信息,称为“习惯性批评”。我想,如果真是这样,原因可能就是他们从小接受的“习惯性批评”训练。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的三个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都有“听”的内容:“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里没有一处提到要让学生仔细听发现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分析其中的表述,我们会发现,训练学生听只是手段,核心目的是要“了解”、“复述”、“理解”、“商讨”、“转述”。因此,在进行听的训练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核心,将学生听的能力引导到听的注意、理解、记忆、参与讨论交流之中,避免将学生引入误区。
2 加强训练,引导学生走出听的误区
其实听已经不是纯粹的小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功,他同时应该是学生学会交流的一个重要素养。在听的训练中,我们更多地应该为学生创设听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听,实现理解内容、掌握知识、促进交流。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评价力的训练,强调的是让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听”好,另一方面还要在强调这些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很重要的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如何与他人交流,如集中注意、有礼貌、不打断,体现的是一种交流的态度,联系、建构、分类、辨别、归纳、预测,体现的则是一种交流的能力。
3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训练学生“听”的方法
3.1 激励评价,激发倾听动机。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因为好的激励不仅具有准确而恰当的内容,而且有多样而灵活的表达,其运行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始终如浴春风、沐春雨,欣然奋发,不可自已。教师应该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倾听动机,调动学生的倾听积极性。
3.1.1 言语激励。良言一句暖三冬。激励可以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朱某某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她的耳朵。”“瞧,许苗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被表扬的学生会再接再励,更加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未被表扬的学生会被唤回飘飞的思绪,集中思想认真倾听,谁不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一次呢?
激励可以是一个个细微的动作。学生的心灵极其敏感,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动人的微笑,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3.1.2 荣誉激励。激励可以是一个个诱人的荣誉小称号。在上《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文中养羊人的邻居,对养羊人进行劝告。有个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如果不把羊圈修好,丢的可能不止这一只,还会丢第二只,第三只,甚至更多。赶快修吧,现在修还来得及,否则,你会吃大亏的!”我趁机引导道:“施某某的发言真精彩,老师还想再听一遍呢,谁把刚才施鹏成的话再讲一遍?”当学生复述完毕时,我激励道:“你有一对神耳朵,居然把同学的话听得真真切切,说得一字不漏。”像“记忆之星”、“神耳朵”等荣誉小称号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挡不住的诱惑,为了获得这一个个充满魅力的小称号,学生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3.2 循序渐进,教给倾听方法。虽然倾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礼貌,倾听更是一门艺术,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教师用心培养。有的老师会说:“我们也知道学会倾听很重要,也常常跟学生讲要认真听,可是,没什么效果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立竿见影,而要耐心地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掌握倾听技巧,让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应用信息。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倾听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光说几句“认真听”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而是要告诉他们一些具体可行的倾听技巧,如,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如在上《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工程师或做路工人你会怎么做?橡树砍还是不砍?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橡树不能砍,如果把橡树砍了,公路就会笔直笔直的,车子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一般速度都很快,这样会很危险,把橡树留在那儿,公路被做成马蹄形后,当车子行驶到这儿的时候就不得不放慢速度,橡树就起到减速的作用。况且,橡树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即使你把它砍了,春天到了,它依旧会生根发芽,东山再起。”我问其他学生:“你对陈某某刚才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吗?”一学生站起来说:“橡树确实能起到减速的作用,但我不同意你的第二个观点。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能在顷刻之间将高山夷为平地,一个小小的树桩还能把人们难倒?移走了树桩,橡树还能东山再起?”
3.3 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倾听兴趣。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因此,老师必须摒弃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克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课堂说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活力,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让自己的见解和他人的见解互相融合。
3.3.1 教师讲课,活力四射。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幽默”这种语言艺术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就会妙趣横生,使人忍不住发笑,同时能让人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不仅可以避免枯燥和呆板,显示教师的机智和含蓄,还可使教学信息的传导文明而高雅,风趣而多情,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和热情。特级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幽默是随处可见的。于永正在上《当解说员》(说写训练)一课时,让学生当“小蜜蜂电视台”的解说员。他是这样评价说得好的同学的:“口齿多清晰,还真有点宋世雄的味儿呢!”“魏荣说得比宋世雄还棒,你可以叫‘盖世雄’!”这幽默的语言必将使称赞者终生难忘,激励他越来越喜欢学习。其次,要根据课文特点、学生身心特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
3.3.2 指名发言,讲究技巧。课堂上,学生倾听的最多的是同学的发言,然而对于同伴的发言学生要么不屑于听,要么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而耐不下性子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指名发言时要讲究技巧。根据学生的表达、理解等能力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如,先让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讲,再让表达归纳能力强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这样既给表达能力弱的同学创造了发言的机会,又有兴趣继续听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的高见,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了避免与前一位学生的发言重复,提高自己的发言质量而听得更用心。另外,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发言要提供帮助。有的学生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就像卡住的磁带,其他学生自然不爱听,此时,教师应通过提醒、引导等协助学生的发言,既帮助发言者重拾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肖川老师说得好:教师要学会等待,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尽管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坚信,每一个问题都有得到解决的时候,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发现,学生会听了,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薛安英.小学语文听力训练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8.11
3 李贺敏.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课程(小学版),2010.09
4 卢烈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中外教学研究,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