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多元评价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全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切主导因素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起作用,如:主体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主体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等。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是评价主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就等于否定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认为的:“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检查,这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过程本身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必须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必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1 注重教师和学生互动评价,开拓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数学乐园“走进数学迷宫”的游戏时,学生做游戏并互评后,老师跳迷宫学生评价,学生们参与的热情极高,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老师是一左一右地跳迷宫,跳的动作很优美”。还有的说“我能跳的比老师好”。学生挑战老师,师生在一起活动,多项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发性和灵活性,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2 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数学乐园中“当邮递员送信”这一教学片段时,我让学生当小小的邮递员,要求分组把手中的信放在相应得数的信箱下面,全班同学都完成了送信的任务。我发现一个学生送错了,就创设了10秒钟的检查时间,让学生自己检查,再互相检查。这位学生在检查中发现了错误,及时上台纠正,同学们热情地送上掌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通过延时评价,不但纠正了学生思维的偏差,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思考、改正的机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3 注重作业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倡导我们对教学要采用发展性评价,为了落实评价的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都十分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评价。作业是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探索。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3.1 师生互动。评价课堂上作业。课堂上作业,能及时反馈教学质量,能及时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对课堂上的作业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探讨解题方法的积极性。
  教师直接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有独特解法的地方,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如:“你的方法真是太妙了”、“你的思维真灵活”等等。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则用发展性语言评价,如:“我相信你再想一会,定会想出正确答案”、“失败乃成功之母,下一题你一定能做对”等等。
  学生自评,再同桌互评。一些比较基础的课堂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同桌互评。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同桌互评,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悟出真理。
  小组互相评价。对于课堂上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再小组讨论,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再由老师进一步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
  3.2 巧用评语,评价课后作业。在课后的数学作业批改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打“√”、“×”,然后评上一个等级分,这只能表示解题的正确与错误而已,而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能力及学习习惯、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能反映出来。这样,就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因此,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应加入适度的人文性评语。作业中的评语,应该要反映学生 解题的正误,还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
  总之,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学目的为中心的评价,课堂教学实施多元化评价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芦花荡》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是孙犁的一篇著名小说。作品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抗日时期的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下同鬼子展开艰苦卓绝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自信自尊、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老英雄。这篇小说像一座丰碑,镌刻了慷慨义士不朽精神;它像一首赞歌,唱出了英勇不屈的意志;它像一块宝石,点缀了爱憎自信的境界。结合我教授本课的实践看,要想较全面、准确的把握其内涵,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它:  1 把握极
期刊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人事半功倍,受益一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深深感到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结合自己多年实际教学,向大家浅谈一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1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
期刊
充满激情的老师永远怀有一颗童心。他始终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外部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在他看来,眼前不断进步、成长、完美的学生,就像一朵朵不断凝粉、吐蕊、绽放的花儿;一篇篇教过多遍但是常教常新富有丰富意蕴的文章,就像一个个永远也挖掘不尽的宝藏;一次次永远也达不到尽善尽美的文本解读,就像春天里带着学生登高揽胜的远足。他眼里的世界,时时刻刻都是鲜活的。  1 课堂教学的美感展示来自于教师的语言美 
期刊
“三究四学”教学模式是深化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导”学,是“三究四学”教学模式的一部分,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感悟,让学生逐步达到借助语感把眼前的文字在大脑中描绘成一幅幅多彩生动的画面,使之“融情入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教学过程,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师恰当的语言设计,不仅可以展示个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度,也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而且对学生行为及语言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分别从导入语、评价语、体态语等方面去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充满魅力,从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课堂语言 设计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
期刊
俗话说得好:人生识字聪明始。的确,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渠道和主动阅读的坚实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汉语言教学的基础工程。语文教材中,要求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大了,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为学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字能力  1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
期刊
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既要重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又要重视提高学生学法,做到相互促进。  1 尊重学生,培养自主意识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才是教育上的以人为本。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受学生欢迎,首先是因为他尊重学生,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人的才能、兴趣不同,而社会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天生我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阶段口语交际的要求这样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这些要求无不折射出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倾听。因此,学会倾听,就是提高低年级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培养和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期刊
中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作文很难、很不好写,不爱写,不敢写。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基础,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写作起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兴趣对写作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才能慢慢提高他们的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