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当代大学生存在以消费享乐为价值追求、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目标的价值观现状,需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个途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基于人的思维,作出对人、事、物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判断标准,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受到所处社会环境、接受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影响中国两个“百年梦”的实现。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做好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给新时期培育和践行大学生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则需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现有的价值观的现状,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一、大学生现有价值观的现状
(一)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以消费享乐为价值追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人民的经济收入也不断提高。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市场商品也越来越丰富。消费市场的繁荣,广告业的兴盛,消费主义浪潮已经席卷全国上下。作为大学生,在五光十色的消费市场中,受到绚丽诱人的广告吸引,消费、享乐成为他们的人生追求。同时,受到流行音乐、电影、网络小说的刺激,许多学生向往富裕、享乐的生活,并以消费享乐作为价值追求。
(二)西方文化渗透,自由主义盛行,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西方的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向中国传入并渗透。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好莱坞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等等载体,以及开放留学渠道等方式将西方价值观渗透并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接收新信息、新文化的能力强、好奇心重,从而有部分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只追求个体的权利与自由、漠视集体的利益与价值,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
(三)传统文化断层,理想信念缺失,以实用主义为价值目标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属于九零后,没有经历过战乱、贫困和红军长征的苦难而艰苦的岁月,对艰苦奋斗的历史没有深刻的体验。与此同时,这一代人作为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被分数取代,许多学校、家长、学生更注重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引导下,许多学生以实用主义为价值目标,学习看中实用、找工作看中实用,自我价值的实现以物质财富的积累多少为唯一标准。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把消费享乐引向敬业奉献为价值追求
马克思对人生价值和奉献有着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观点,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在于自我享乐当中,而是奉献于為全人类谋福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里。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敬业”的要求高度契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观念,在敬业奉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育,把个人主义引向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
大学生从小成长与集体主义的教育环境中,但是信息时代,资讯极大丰富,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导向的传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工作者,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氛围、集体文化氛围,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同时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向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实用主义引向共产主义为价值目标
通过专业课堂、思政课堂、党员课堂以及其他课余活动,不断加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党课学习活动、党史教育活动、先进事迹宣传教育,在校园中弘扬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同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共产党艰苦奋斗历史的学习,将个人浅薄的追求引向追求共产主义为价值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自由平等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国教育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申晓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3(35)
[2]杨向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75期
[3]陈彦君,和谐社会视域下践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J],建筑·育人,2014(2)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基于人的思维,作出对人、事、物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判断标准,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受到所处社会环境、接受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影响中国两个“百年梦”的实现。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做好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给新时期培育和践行大学生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则需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现有的价值观的现状,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一、大学生现有价值观的现状
(一)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以消费享乐为价值追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人民的经济收入也不断提高。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市场商品也越来越丰富。消费市场的繁荣,广告业的兴盛,消费主义浪潮已经席卷全国上下。作为大学生,在五光十色的消费市场中,受到绚丽诱人的广告吸引,消费、享乐成为他们的人生追求。同时,受到流行音乐、电影、网络小说的刺激,许多学生向往富裕、享乐的生活,并以消费享乐作为价值追求。
(二)西方文化渗透,自由主义盛行,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西方的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向中国传入并渗透。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好莱坞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等等载体,以及开放留学渠道等方式将西方价值观渗透并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接收新信息、新文化的能力强、好奇心重,从而有部分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只追求个体的权利与自由、漠视集体的利益与价值,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
(三)传统文化断层,理想信念缺失,以实用主义为价值目标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属于九零后,没有经历过战乱、贫困和红军长征的苦难而艰苦的岁月,对艰苦奋斗的历史没有深刻的体验。与此同时,这一代人作为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被分数取代,许多学校、家长、学生更注重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引导下,许多学生以实用主义为价值目标,学习看中实用、找工作看中实用,自我价值的实现以物质财富的积累多少为唯一标准。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把消费享乐引向敬业奉献为价值追求
马克思对人生价值和奉献有着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观点,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在于自我享乐当中,而是奉献于為全人类谋福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里。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敬业”的要求高度契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观念,在敬业奉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育,把个人主义引向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
大学生从小成长与集体主义的教育环境中,但是信息时代,资讯极大丰富,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导向的传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工作者,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氛围、集体文化氛围,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同时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向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实用主义引向共产主义为价值目标
通过专业课堂、思政课堂、党员课堂以及其他课余活动,不断加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党课学习活动、党史教育活动、先进事迹宣传教育,在校园中弘扬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同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共产党艰苦奋斗历史的学习,将个人浅薄的追求引向追求共产主义为价值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自由平等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国教育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申晓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3(35)
[2]杨向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75期
[3]陈彦君,和谐社会视域下践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J],建筑·育人,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