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20157-01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思想活跃了我们的课堂,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不妨反思,我们对于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上是否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最关注的应该是它的有效性。以下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施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除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外,还应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和创造过程。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资源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会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深入领会数学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有机整合。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问题,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体现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我们在备课及实施时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如:学生在认识全等三角形这节课时,从以往的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角度发现能从展示的图形中总结规律有一定困难,有了这个前提认识,我就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采用图形展示、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效果很好。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数学教材不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以理解或掌握教材上呈现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任务;数学教材
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数学活动平台上展开数学学习。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处理、组织等方面多下工夫,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在数学活动中留意数学中的操作、观察、归纳、猜想和证明的过程,注重理解,学会学习,学习数学地思考,形成提出数学问题的习惯。
四、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多做数学实验,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评价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转变教师行为角色
首先,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经验共享”与“教学相长”。
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七、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必须在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不断进行自我锻炼和提高,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教学积极性。在这方面,应着重关注教师的批判性、质疑性、独特性等思维品质,以及教师知识系统、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能力等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落实,它应该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有机整合。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以便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思想活跃了我们的课堂,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不妨反思,我们对于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上是否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最关注的应该是它的有效性。以下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施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除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外,还应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和创造过程。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资源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会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深入领会数学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有机整合。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问题,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体现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我们在备课及实施时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如:学生在认识全等三角形这节课时,从以往的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角度发现能从展示的图形中总结规律有一定困难,有了这个前提认识,我就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采用图形展示、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效果很好。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数学教材不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以理解或掌握教材上呈现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任务;数学教材
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数学活动平台上展开数学学习。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处理、组织等方面多下工夫,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在数学活动中留意数学中的操作、观察、归纳、猜想和证明的过程,注重理解,学会学习,学习数学地思考,形成提出数学问题的习惯。
四、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多做数学实验,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评价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转变教师行为角色
首先,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经验共享”与“教学相长”。
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七、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必须在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不断进行自我锻炼和提高,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教学积极性。在这方面,应着重关注教师的批判性、质疑性、独特性等思维品质,以及教师知识系统、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能力等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落实,它应该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有机整合。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以便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