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激情 走进经典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学生走进经典、学习经典,进而热爱上经典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现实中,学生面对《水浒传》这样的古典名著却表现出不感兴趣、看不懂、不如电视剧好看的态度。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反复思考后,我做出了如下探索。
  
  案例描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活动在虚拟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与现实课堂中切换进行。授课的基本思路是:虚拟课堂自主研读,反馈学情——实体课堂激发兴趣——虚拟资源整合实体课堂,释难解惑——虚拟课堂拓展研读。
  步骤一:虚拟课堂自主研读,反馈学情
  课前,我在论坛上设置教学论题:
  1.你了解林冲吗?你知道多少关于梁山好汉的故事,能在这里讲给大家吗?
  2.林冲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人物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请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心路历程”写一段林冲心理独白。
  3.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4.林冲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在自主学习阶段,两个班62名学生,共发主题帖32个,回帖131个。对照第一单元《守财奴》一课主题帖114个、回帖437个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发帖和回帖量减少,参与热情明显下降。通过调查,我发现问题出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学生不喜欢文本。由于古白话与现代语言差距大,阅读时存在障碍。
  第二,教师论题设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第二个论题要求以第一人称写林冲,这远没有“我看林冲”这种漫谈式的写作方式便于发挥。
  于是我立即调整论题要求,让学生以第三人称写“我看林冲”,但是,平台上发表的帖子仍旧不多。看来,如何让学生喜欢文本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步骤二:熟读文本,铺垫激趣
  1.带着学生熟悉课文。用两课时引领学生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扫清阅读障碍。
  2.向学生介绍金圣叹点评,以古人的感受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当把金圣叹点评与学生点评相对照时,大家惊喜地发现,原来这课书这么有意思。于是,后面的段落,学生们开始争着读,争着找段中的关键词句,争着做点评,学生学习的激情被点燃了。
  步骤三:现实交锋,深化认识
  通过以上的阅读和点评,我发现学生反复使用懦弱、窝囊、忍等几个词语来形容林冲。于是我就此决定以懦弱、窝囊为研讨的切入点,让学生认识林冲的“忍”,进而认识林冲的形象及小说主题。
  (一)认识林冲的形象
  1.探究林冲“忍”的表现及“忍”的根源
  学生们结合文本中的多处细节,展开非常激烈的思想交锋,得出了林冲“忍”的心理根源在于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在朝廷做官”、“想为朝廷效力”,而最后的反抗则源于“逼”。
  2.研讨林冲性格的善良美好
  当认识步步深化后,学生们看到了林冲“狠毒”的背后有着对友情的珍视,他不容朋友的背叛。这是林冲善良的一面。于是,这个人物的美好形象又展现在了学生们的面前。
  王明明——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能“忍”之人,因高俅等人几次三番步步紧逼的迫害,最终使他走上了反抗之路。
  这是林冲的悲剧,它体现了林冲杀人、落草的正义性。在认识到此种正义性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二)透过人物形象看小说主题
  我在现实课堂中进一步引出下面的问题:以林冲的遭遇来解读小说主题。
  学生从林冲的形象中隐约看到小说的主题。在我整合了虚拟平台生成的资源后,学生们根据它做出了很好的归纳:
  邢星——林冲恨高俅父子,但对他们有所顾忌。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是远远不能撼动大宋王朝的根基的,哪怕这个政府再腐朽再没落,匹夫之力对国家而言也只能是螳臂当车。
  田垒——“官逼民反”这个词在林冲身上体现得很彻底。他要求的不多,能平稳度日就行……足见此人逆来顺受的本领。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主题,我补充了《水浒传》其他章节中林冲的话和金圣叹的点评。随着材料的一一展现,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一点点深入——被逼的不仅林冲一人,作恶的也不仅高俅一人,林冲的故事只是个典型而已。林冲在这样的迫害之下,除了“落草”外别无他路,“官逼民反”这个主题被自然地揭示了出来。
  (三)汲取营养,关照现实
  对于文学作品的研读,还在于从中汲取营养,关照现实。王竞超的帖子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他将陆虞候等三人杀死,由此看来他是个猛士,忍无可忍之时,决不再忍。林冲的以杀人解决问题是有其特定时代背景的。现在是法制社会,我们的学生还要以“杀”解决问题,认为能“杀”就是猛士。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了。于是我提出问题:那个时代,林冲受了冤枉只能“杀人”、“落草”,以武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冤假错案”也不是没有,请大家研讨,如果今天遇到“不平”你该怎么办?
  邱赵红——在如今的时代,保护我们的不再是刀枪棍棒,而是“法律”这个最有力的武器。若我是现今的林冲,我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步骤四:课外拓展
  现实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提出这样的建议:
  1.现实课堂时空有限,你还有什么想法,请发表到论坛上与大家交流。
  2.你们可以阅读其他的中国古典名著,与大家交流。
  课后有的学生阅读了《水浒传》全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有的学生阅读了其他古典名著。一课书,点燃了学生走进经典的热情,使他们由不喜欢变为爱读,甚至手不释卷。这也令我非常欣慰。
  
  教学反思
  
  (一)课堂是学生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都要体现这一点。教师预设要与学生的生成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根据实际,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要随时做出调整。
  (二)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整合没有固定模式,一切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定。这是整合的“个性”。本课语言上产生的障碍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利用现实课堂扫清障碍,再在虚拟课堂上深化拓展,这就是“个性”。
  (三)“整合”的资源可以很广泛。这节课,我整合了学生们在网络平台上生成的资源、课本资源、金圣叹点评、学生课下谈论的话题。只要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资源,都可为我所用。
  关于对学生生成资源的处理,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牢牢把握,并将其引入到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观点中有益的成分,用于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又能够使学生产生被认可的感觉。
  3.学生搜集的背景资料,往往会被其他学生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强调,提示学生去阅读。
  
  (作者单位:北京昌平区前锋学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固有的形式,转变了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创造了网络条件下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优化了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前进了一大步。
  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的有机整合,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生成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珍贵的资源。教学环节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体现“整合”的“个性”和“灵活性”。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气氛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在交锋中迸射出思想的火花,使其真正发挥了积极主动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准确、不到位的时候,教师积极组织讨论,引导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整合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的要素,帮助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赵老师用一课书,点燃了学生走进经典的热情,学生对经典由不喜欢,变为爱读,甚至手不释卷。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点评人:北京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学英 史英)
其他文献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朵瑰丽的花朵。发表时,由《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和《人民日报》(1978年2月17日)重力推出,随后产生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哥德巴赫猜想》不仅将中国报告文学推向一个高潮,使报告文学成为文学领域的宠儿,推动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体的自觉,更以“轻骑兵”的姿态直接介入现实,促发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尤其是有力地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虽然只是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建立了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制作一份HTML电子教案要花费很长时间,投入很多精力。准备教案的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制作和修饰一个个网页页面,同时又要实现在各个页面之间方便地跳转。本文将结合一个实例介绍如何使用MindManager简单快捷地生成电子教案网页,生成的页面美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超越式的系统变革活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更应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除了使自己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还要有现代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率领学校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这种“一把手”负责的规制管理中,学校校长扮演着学
编者按:  短短数年,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组织形式,已在全国蓬勃发展,各种专题学习网站雨后春笋般地在网络上不断涌现。现阶段,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设计、内容组织及开发制作等依然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但我们关注的不止于此,我们期望这一期专题能以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应用为切入点,向大家展现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以及如何产生更好的应用效果等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了全国各地较有影响力的专题学习网站的实
学习机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该怎么用?这是教师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新起点”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的Unit 5《Numbers》为例,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小学英语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便于教师模仿、改造和创新。教学环境为:教师机(与互联网相连) 投影仪 大屏幕;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学习机(已下载好本课用到的课件资源)。    课前应用    学习机在课前预习中的应
信息技术教育这十年的发展可谓不平凡。十年回望,作为课程的实践者,信息技术一线教师一定有许多值得回顾的故事和值得铭记的瞬间。我们在论坛上发布“十年故事”征集令之后,许多教师积极地将自己那些难忘的经历发了过来。我们从中选择了十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并尽量沿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脉络进行编排,呈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领域的真实场景和真切感受。  请大家跟着他们笔下记叙的故事,重温信息技术教育十年来经历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加深对酶高效性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步骤,分析实验结论。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夏烈是中国网络文艺研究的著名专家,曾拜读过他的一些文章,颇为佩服。一次开会的机会,我收到了他的大作《中国网络文艺的常识与趋势》。说实话,这类书的写作难度很大。越是“常识”的东西,越难以清晰准确的描述,写出大家能满意的结论,比如,“何为网络文艺”“网络文学是否有价值”“如何认识网络文学的文学性”“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有何关系”这些问题,就是在学术界,也是“吵吵闹闹”了很多年,难以达成共识。而说到“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对于提高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目前多媒体课件中情景创设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有效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中情境创设的现状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对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每年举行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奖中,不仅要评价课件的科学性、
一、教材分析     《What are you doing? 》是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复习课。本课重点复习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和疑问句式,涉及第一、二、三人称和单复数的变化。学好本课,学生不但能进一步加强对现在进行时态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能用英语来描述照片、录像中正在发生的动作行为,并能用现在进行时态完成一篇小作文。本课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