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北京市文明的形象大使,其标志是博物院的名片,是博物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色彩、图形、文字、形态、材料等设计要素来分析故宫博物院的标志如何表达场所精神。色彩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北京市的文化习惯、博物院的主体颜色、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图形从当地的地域文化、建筑形态、博物馆名称、博物馆理念等因素中提取设计元素;文字上,把握标志设计的整体调性,切合设计的主线;形态要符合博物院的氛围;材料的选取要贯彻地域文化、空间环境、博物馆理念等因素。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场所精神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也逐渐从物质上的追求开始转向对精神上的重视,在《延禧攻略》带来的“故宫热”背景下,原本就人气高的博物馆,现在更是游客的打卡必经之地。“场所精神”的提出者是挪威著名的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他在《场所精神一一迈向建筑现象学》提到在古罗马时代就有“场所精神”的说法。他在书中定义:“场所精神是指场所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也通常被认为是场所特有的某种氛围感”。
1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色彩的场所精神表现
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不一样的色彩,世间万物因色彩才会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故宫博物院标志中的色彩,选用故宫博物院的典型色彩,以金色、红色、蓝色为基调,与故宫博物院的蓝天、白云、红墙、金瓦等建筑物相呼应,同时是故宫红墙黄瓦和金黄色宫殿的写照,还选用了中国国旗上红色和黄色,自豪地彰显出中国文化之博深。巧妙地选取了故宫博物院建筑中的主体颜色,量身定做的标志贴切地融入了故宫博物馆内,给人一种代入感,彰显出其专属特色,成功地吸引并说服了公众。标志与故宫博物院的特质相匹配,传达了古老而又焕发朝晖的紫禁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绚丽光彩,展现出辉煌而壮丽的古代皇宫的景象,更好地表现了其标志的场所精神。
2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图形的场所精神表现
图形不仅仅是视觉的展现,还是意义表达的载体。故宫博物院标志中的图形就是以“宫”字为原型进行设计。取“宫”字形,“宫”字上方一点取材于“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图形元素;“宫”的两个“口”,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宫”字下边不封口,寓意皇宫过去是封闭的,而今日的故宫博物院是开放的;造型中的矩形与故宫格局相符合,与玉璧构成“天圆地方”。标志造型上方的海水托玉璧,取其珍如拱璧之意,璧是国之瑰宝,国之尊严的象征。
3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文字的场所精神表现
我们通常用“字如其人”来形容一个人的字迹,也就是说一个人会通过他的文字来判断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将这些文字应用到设计里面,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故宫博物院的文字是郭沫若老先生的题字,彰显出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深远,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之深邃,英文的加入,寓意故宫博物院是向世界开放,给人庄严大气之感。。
4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形态的场所精神表现
标志形态多是由图形和文字通过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呈现的形态主要为两种,第一种是图形与字上下排列;第二种是图形与文字左右排列。不相同的组合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氛围,需要与整个博物馆所呈现的氛围相匹配。故宫博物院的标志中是上图下文的排列,历史感与时代感兼具,构图新颖、简洁、醒目、端庄大方,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给人磅礴大气的感觉,更好的表现了故宫博物院的场所精神。
5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材料的场所精神表现
标志作为信息传播的实际载体,材料的选取也是标志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材料也会带来不同的感觉。选材上首先要考虑视觉效果及博物馆要表达的理念。例如要表现传统文化和自然淳朴的风格,就要考虑用木料、石材等一些容易表现风格的材料。其次还要考虑使用寿命,应尽量选择环保、耐用、安全性高、不易磨损的材料,选材也要想到后续保养工作。当然,所选的材料要融入整个场所环境内,要符合整个空间所散发的气质,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新的多媒体电子导向牌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多媒体电子指示牌 能承载更大的信息量,可随时更换信息,环保等等优点。一个成功的标志,材料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6结语
故宫博物院标志考虑到色彩、图形、文字、形态、材料等诸多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相依,它们除了是表达事物的载体,还成为故宫博物院文化内涵的形象大使,时刻贯彻着博物院理念,其表现根植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而这种特色就是博物馆的场所精神。我们在设计标志之前,必须要抓住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要学会利用当代技术,紧跟时代潮流,向优秀的标志学习。
参考文献
[1]诺伯·舒兹(挪威).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斯图亚特·霍尔(英)电视讨中的编码和解码[M].王广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冯越峰.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天津工业大学,2006.
[4]耿聪.现代标志设计的风格和形式演变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04):192.
[5]任丽颖.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6.
[6]汤瑾瑜.图形创意在企业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2):60-61.
[7]李响.符号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
[8]何高兰.关于地域特色标志设计的研究[D].西藏大学,2017.
[9]赵美川,何平静.浅谈博物馆标志设计的趋势[J].大众文艺,2012(06):106.
[10]蔡端懿.当代博物馆标志形象设计趋势研究[D].江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杜金金,生于1992年,在读研究生
(作者单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学)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场所精神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也逐渐从物质上的追求开始转向对精神上的重视,在《延禧攻略》带来的“故宫热”背景下,原本就人气高的博物馆,现在更是游客的打卡必经之地。“场所精神”的提出者是挪威著名的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他在《场所精神一一迈向建筑现象学》提到在古罗马时代就有“场所精神”的说法。他在书中定义:“场所精神是指场所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也通常被认为是场所特有的某种氛围感”。
1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色彩的场所精神表现
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不一样的色彩,世间万物因色彩才会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故宫博物院标志中的色彩,选用故宫博物院的典型色彩,以金色、红色、蓝色为基调,与故宫博物院的蓝天、白云、红墙、金瓦等建筑物相呼应,同时是故宫红墙黄瓦和金黄色宫殿的写照,还选用了中国国旗上红色和黄色,自豪地彰显出中国文化之博深。巧妙地选取了故宫博物院建筑中的主体颜色,量身定做的标志贴切地融入了故宫博物馆内,给人一种代入感,彰显出其专属特色,成功地吸引并说服了公众。标志与故宫博物院的特质相匹配,传达了古老而又焕发朝晖的紫禁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绚丽光彩,展现出辉煌而壮丽的古代皇宫的景象,更好地表现了其标志的场所精神。
2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图形的场所精神表现
图形不仅仅是视觉的展现,还是意义表达的载体。故宫博物院标志中的图形就是以“宫”字为原型进行设计。取“宫”字形,“宫”字上方一点取材于“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图形元素;“宫”的两个“口”,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宫”字下边不封口,寓意皇宫过去是封闭的,而今日的故宫博物院是开放的;造型中的矩形与故宫格局相符合,与玉璧构成“天圆地方”。标志造型上方的海水托玉璧,取其珍如拱璧之意,璧是国之瑰宝,国之尊严的象征。
3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文字的场所精神表现
我们通常用“字如其人”来形容一个人的字迹,也就是说一个人会通过他的文字来判断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将这些文字应用到设计里面,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故宫博物院的文字是郭沫若老先生的题字,彰显出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深远,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之深邃,英文的加入,寓意故宫博物院是向世界开放,给人庄严大气之感。。
4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形态的场所精神表现
标志形态多是由图形和文字通过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呈现的形态主要为两种,第一种是图形与字上下排列;第二种是图形与文字左右排列。不相同的组合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氛围,需要与整个博物馆所呈现的氛围相匹配。故宫博物院的标志中是上图下文的排列,历史感与时代感兼具,构图新颖、简洁、醒目、端庄大方,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给人磅礴大气的感觉,更好的表现了故宫博物院的场所精神。
5故宫博物院标志设计中材料的场所精神表现
标志作为信息传播的实际载体,材料的选取也是标志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材料也会带来不同的感觉。选材上首先要考虑视觉效果及博物馆要表达的理念。例如要表现传统文化和自然淳朴的风格,就要考虑用木料、石材等一些容易表现风格的材料。其次还要考虑使用寿命,应尽量选择环保、耐用、安全性高、不易磨损的材料,选材也要想到后续保养工作。当然,所选的材料要融入整个场所环境内,要符合整个空间所散发的气质,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新的多媒体电子导向牌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多媒体电子指示牌 能承载更大的信息量,可随时更换信息,环保等等优点。一个成功的标志,材料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6结语
故宫博物院标志考虑到色彩、图形、文字、形态、材料等诸多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相依,它们除了是表达事物的载体,还成为故宫博物院文化内涵的形象大使,时刻贯彻着博物院理念,其表现根植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而这种特色就是博物馆的场所精神。我们在设计标志之前,必须要抓住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要学会利用当代技术,紧跟时代潮流,向优秀的标志学习。
参考文献
[1]诺伯·舒兹(挪威).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斯图亚特·霍尔(英)电视讨中的编码和解码[M].王广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冯越峰.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天津工业大学,2006.
[4]耿聪.现代标志设计的风格和形式演变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04):192.
[5]任丽颖.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6.
[6]汤瑾瑜.图形创意在企业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2):60-61.
[7]李响.符号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
[8]何高兰.关于地域特色标志设计的研究[D].西藏大学,2017.
[9]赵美川,何平静.浅谈博物馆标志设计的趋势[J].大众文艺,2012(06):106.
[10]蔡端懿.当代博物馆标志形象设计趋势研究[D].江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杜金金,生于1992年,在读研究生
(作者单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