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已经成为师生实践和展示的舞台,需要在教学中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灵动高效的课堂,是充满着教育智慧的课堂,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并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
关键词:灵动课堂;个性化;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2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45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是生成的,应该更有灵动之美
课堂教学因设计巧妙而精致,因偶然生成而精彩。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单向封闭静态下的知识传授,而是鲜活的生命体对话交流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师统得过死,所有教学环节都是教师事先预设,课堂上教师始终以预设的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生怕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死气沉沉。但新课程下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富有情景和个性的,是具有灵性的。课堂演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心灵平等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课堂中好多东西是没法预设的,是隨机生成的。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无法事先安排得尽善尽美的,应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具体表现加以启迪。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不能简单模仿记忆,应要动手去实践,自主进行探究,通过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自探意识。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随时都可能生成新的问题,碰撞出新的思想,我们要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不”,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
我们教师要用功在平时,用心在平时,注重专业成长,丰富专业知识,在备课中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课堂中富有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出现的问题,在课堂这个师生实践和展示的平台上,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是课堂预设之外的问题就草草了事或避而不谈,让课堂像平静的湖面一样泛不起波澜,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是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课堂要立足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舞台,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能力互助的“乐园”,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
二、教学要有自己的思想,更具个性化
课堂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完美的设计在不同的课堂和不同的学生互动中产生的反应也不同,我们要深挖教学资源,活学活用教学资源。好多教师的教案,借助名师教案、网络教案抄写的多,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少,缺乏自己的思想,不能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本地特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为了应对检查而备课,比较浅显。“同课异构,异班上课”的高效课堂展示,听后的感觉是同多异少。很多教师都是借助网络或其他教学工具进行备课,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处理、课堂问题的设置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甚至和有些备课资源分毫不差,缺乏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我们提倡资源共享,但并不赞成“拿来主义”。个性化的教学不是随意乱为的教学,而是在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具有了自己教学主张、教学方法和师本课程的教学。在文本的处理上,除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方向性等方面可以是一致的之外,在教材的灵活处理上,课堂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应该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教师面对不同班的学生上课,课堂怎么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呢?原因不言而喻。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备课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名师教案、网络教案,而缺乏自主的东西,使教学缺乏特色,缺乏个性。
因此,我们要加强专业素养。在学科专业上做到知识渊博、学识深厚,做到“知人所不知、识人所未识”,这样将会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教学才更具个性。
三、课堂中合理适度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师生的青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中滥用多媒体手段,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性。一是整堂课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线,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课件牵引着整课堂的流程。由于课堂的灵活性,课件播放时机不当,不能与上课内容同步,课件的呈现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课件内容与授课内容脱节,有时甚至画蛇添足。二是课件代替了板书的功能。整堂课黑板上空空如也,甚至课题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通过教学课件呈现,主要内容不能长久保留,只能一闪而过,无法给学生加深知识印象。三是课件一味追求新鲜、奇特,声音和动画交替出现,形式变化多端,声音悦耳动听,令人眼花缭乱,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延续性。
我们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只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取代不了教师。我们课件制作要讲究科学实用,简明扼要,表述清楚,图文搭配合理,色调和谐,不需要特别美观,内容无需冗长,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就够了。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多媒体课件不是教师追求的终极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重视专业发展,立足学生实际,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在备课和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多媒体资源,搭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舞台,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高效,更具有灵性。
参考文献:
[1] 毕会玲.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138.
[2] 吴海燕.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50.
关键词:灵动课堂;个性化;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2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45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是生成的,应该更有灵动之美
课堂教学因设计巧妙而精致,因偶然生成而精彩。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单向封闭静态下的知识传授,而是鲜活的生命体对话交流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师统得过死,所有教学环节都是教师事先预设,课堂上教师始终以预设的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生怕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死气沉沉。但新课程下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富有情景和个性的,是具有灵性的。课堂演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心灵平等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课堂中好多东西是没法预设的,是隨机生成的。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无法事先安排得尽善尽美的,应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具体表现加以启迪。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不能简单模仿记忆,应要动手去实践,自主进行探究,通过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自探意识。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随时都可能生成新的问题,碰撞出新的思想,我们要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不”,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
我们教师要用功在平时,用心在平时,注重专业成长,丰富专业知识,在备课中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课堂中富有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出现的问题,在课堂这个师生实践和展示的平台上,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是课堂预设之外的问题就草草了事或避而不谈,让课堂像平静的湖面一样泛不起波澜,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是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课堂要立足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舞台,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能力互助的“乐园”,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
二、教学要有自己的思想,更具个性化
课堂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完美的设计在不同的课堂和不同的学生互动中产生的反应也不同,我们要深挖教学资源,活学活用教学资源。好多教师的教案,借助名师教案、网络教案抄写的多,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少,缺乏自己的思想,不能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本地特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为了应对检查而备课,比较浅显。“同课异构,异班上课”的高效课堂展示,听后的感觉是同多异少。很多教师都是借助网络或其他教学工具进行备课,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处理、课堂问题的设置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甚至和有些备课资源分毫不差,缺乏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我们提倡资源共享,但并不赞成“拿来主义”。个性化的教学不是随意乱为的教学,而是在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具有了自己教学主张、教学方法和师本课程的教学。在文本的处理上,除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方向性等方面可以是一致的之外,在教材的灵活处理上,课堂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应该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教师面对不同班的学生上课,课堂怎么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呢?原因不言而喻。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备课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名师教案、网络教案,而缺乏自主的东西,使教学缺乏特色,缺乏个性。
因此,我们要加强专业素养。在学科专业上做到知识渊博、学识深厚,做到“知人所不知、识人所未识”,这样将会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教学才更具个性。
三、课堂中合理适度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师生的青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中滥用多媒体手段,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性。一是整堂课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线,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课件牵引着整课堂的流程。由于课堂的灵活性,课件播放时机不当,不能与上课内容同步,课件的呈现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课件内容与授课内容脱节,有时甚至画蛇添足。二是课件代替了板书的功能。整堂课黑板上空空如也,甚至课题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通过教学课件呈现,主要内容不能长久保留,只能一闪而过,无法给学生加深知识印象。三是课件一味追求新鲜、奇特,声音和动画交替出现,形式变化多端,声音悦耳动听,令人眼花缭乱,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延续性。
我们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只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取代不了教师。我们课件制作要讲究科学实用,简明扼要,表述清楚,图文搭配合理,色调和谐,不需要特别美观,内容无需冗长,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就够了。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多媒体课件不是教师追求的终极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重视专业发展,立足学生实际,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在备课和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多媒体资源,搭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舞台,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高效,更具有灵性。
参考文献:
[1] 毕会玲.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138.
[2] 吴海燕.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