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逐渐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它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交流数学情感的平台,赋予了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智慧传递的桥梁。结合本人的理解和实践,我认为可以分四个阶段来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一、准备阶段,欣赏优秀数学日记——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生对数学日记的概念还很模糊,认为数学日记里有一些数字,有一些加减法就是数学日记的大部分内涵。如:爸爸买了几样东西,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认识几个数字吗?是计算吗?肯定不是!其实这是对数学日记的误解,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最近学习的一些收获、体会,对于某一堂课自我表现的评价,今天自己所发现的数学问题、现象,对某一不明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数学日记”。 因此,一开始教师应多去收集一些符合孩子们实际的优秀数学日记,指导孩子们阅读欣赏,师生共同学习讨论这些数学日记的写法和优点。
二、学写阶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刚开始写数学日记,学生往往感到既好奇新鲜,又无从入手。这时老师对数学日记不宜作太多的要求,不妨让他们先从熟悉的每堂数学课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先写数学回顾日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自己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不仅能帮助学生写数学日记,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了“克和千克”之后,有个学生写道:今天,我认识了两个朋友,“克”和“千克”,它们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我还知道了1千克比1克大999克。“克”通常是在称小的物体时候用的,如苹果、香梨、药材……而千克通常是称重的物体时候用的,如体重、一袋米、一个书包……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数学日记是学生整理数学知识的手段,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写一篇日记,就是学生整理知识的一次思维过程。它可以清晰地再现一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深化阶段,沟通师生的心灵对话——教学相长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已经逐步掌握了数学日记的写法。这时,老师就可以逐步放宽规定的范围,让学生自主选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为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能十分体面地、无所顾虑地道出自己对数学、对数学老师真切的感受。老师也可以借此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还可以利用批语进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
例如,有的学生会在数学日记中跟老师探讨某个在课堂中来不及讨论的问题,如 “以后我想采取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在前一天提前预习,做完第二天要上内容的补充习题,请老师帮我改一下,这样我就可以重点听取不会的内容,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哪儿不会,学得不好,就可以重点讲了”。
四、创新阶段,展开思考与想象的翅膀——张扬个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数学日记的基本写法,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慢慢提高要求。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
例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们在一个空地上玩耍。玩着玩着,一个小伙伴忽然指着空地上的一棵大树问道:“你们知道这棵树有多高吗?”其他小伙伴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有点伤脑筋,后来忽然想到老师曾教过我们倍数问题的应用,于是有了办法。我胸有成竹地对那个小朋友说:“你回家拿把尺子来,我能测出这棵树的高度。”小朋友半信半疑地说:“真的?”“真的。”我回答道。于是他很快拿来一把尺子给我,我就开始测量了。我先让小伙伴背对着太阳,和大树并排站着,先测出小伙伴影子的高度是80厘米,再测出树影的高度是160厘米。然后我问小伙伴的实际身高是多少,他说是130厘米,我又心算了一下,斩钉截铁地说:“树高260厘米。”小伙伴们听了说:“你怎么知道的,该不会是骗我们的吧?”我说:“不会的,你们应该会乘除法吧,我给你们讲一讲我是怎么算的吧。我先测出你(站在树边上的小伙伴)的影子的高度和树的影子的高度,然后知道树影子的高度是你的影子的高度的2倍,所以树实际的高度也是你身高的2倍,听懂了吗?”“听懂了。”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原来数学这么神。”“对呀,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仔细去观察,乐于探索,你就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这时,你也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
总之,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指导学生的要求和方法,促使其更深入地写作数学日记,发挥数学日记的优势,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素养,让师生在“数学日记”中一起成长!
(责编钟岚)
一、准备阶段,欣赏优秀数学日记——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生对数学日记的概念还很模糊,认为数学日记里有一些数字,有一些加减法就是数学日记的大部分内涵。如:爸爸买了几样东西,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认识几个数字吗?是计算吗?肯定不是!其实这是对数学日记的误解,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最近学习的一些收获、体会,对于某一堂课自我表现的评价,今天自己所发现的数学问题、现象,对某一不明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数学日记”。 因此,一开始教师应多去收集一些符合孩子们实际的优秀数学日记,指导孩子们阅读欣赏,师生共同学习讨论这些数学日记的写法和优点。
二、学写阶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刚开始写数学日记,学生往往感到既好奇新鲜,又无从入手。这时老师对数学日记不宜作太多的要求,不妨让他们先从熟悉的每堂数学课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先写数学回顾日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自己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不仅能帮助学生写数学日记,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了“克和千克”之后,有个学生写道:今天,我认识了两个朋友,“克”和“千克”,它们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我还知道了1千克比1克大999克。“克”通常是在称小的物体时候用的,如苹果、香梨、药材……而千克通常是称重的物体时候用的,如体重、一袋米、一个书包……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数学日记是学生整理数学知识的手段,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写一篇日记,就是学生整理知识的一次思维过程。它可以清晰地再现一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深化阶段,沟通师生的心灵对话——教学相长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已经逐步掌握了数学日记的写法。这时,老师就可以逐步放宽规定的范围,让学生自主选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为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能十分体面地、无所顾虑地道出自己对数学、对数学老师真切的感受。老师也可以借此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还可以利用批语进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
例如,有的学生会在数学日记中跟老师探讨某个在课堂中来不及讨论的问题,如 “以后我想采取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在前一天提前预习,做完第二天要上内容的补充习题,请老师帮我改一下,这样我就可以重点听取不会的内容,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哪儿不会,学得不好,就可以重点讲了”。
四、创新阶段,展开思考与想象的翅膀——张扬个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数学日记的基本写法,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慢慢提高要求。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
例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们在一个空地上玩耍。玩着玩着,一个小伙伴忽然指着空地上的一棵大树问道:“你们知道这棵树有多高吗?”其他小伙伴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有点伤脑筋,后来忽然想到老师曾教过我们倍数问题的应用,于是有了办法。我胸有成竹地对那个小朋友说:“你回家拿把尺子来,我能测出这棵树的高度。”小朋友半信半疑地说:“真的?”“真的。”我回答道。于是他很快拿来一把尺子给我,我就开始测量了。我先让小伙伴背对着太阳,和大树并排站着,先测出小伙伴影子的高度是80厘米,再测出树影的高度是160厘米。然后我问小伙伴的实际身高是多少,他说是130厘米,我又心算了一下,斩钉截铁地说:“树高260厘米。”小伙伴们听了说:“你怎么知道的,该不会是骗我们的吧?”我说:“不会的,你们应该会乘除法吧,我给你们讲一讲我是怎么算的吧。我先测出你(站在树边上的小伙伴)的影子的高度和树的影子的高度,然后知道树影子的高度是你的影子的高度的2倍,所以树实际的高度也是你身高的2倍,听懂了吗?”“听懂了。”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原来数学这么神。”“对呀,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仔细去观察,乐于探索,你就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这时,你也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
总之,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指导学生的要求和方法,促使其更深入地写作数学日记,发挥数学日记的优势,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素养,让师生在“数学日记”中一起成长!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