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使学生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呢?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1.实验式
  所谓实验式探究,就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主要通过做实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方式,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规律原理探究
  规律原理探究可归纳为“八步教学法”,其流程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拓展延伸。
  案例1: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设置情境: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放入水中,乒乓球浮起来,将比乒乓球小的铁球放入水中,铁球沉入水底。
  猜想: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猜想可能与物体的密度、物体是否空心、物体形状等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以下实验:①将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铅球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得到的浮力。②将不同体积的铁块浸入水中,测量其受到的浮力。③将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实心和空心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状态。④将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球形和方形放入水中,测出其受到的浮力。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按照以上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了以下测量结果或观察结果:①将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②将不同体积的铁块浸入水中,体积大的受到的浮力大一些。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空心的比实心的受到的浮力大。④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球形和方形受到的浮力相同。
  分析论证: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即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与物体是否空心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拓展延伸:通过上述过程知道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是否空心有关,进一步延伸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
  (2)测量设计探究
  测量设计探究的探究方式我们归纳为“五步教学法”,它的流程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评估交流→拓展延伸。
  案例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设计实验: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了以下实验方案:①用电功率表,直接测出。②根据公式P=W/t,记录电能表上铝盘转过的周数和记录时间来测量计算得出其电功率。③根据公式P=IU,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来测量计算电功率。
  进行实验:由于第①种方案实验室没有电功率表,学生按照第②种和第③种进行实验。
  评估交流:应用第③种方案测量既快又方便。
  拓展延伸:学生已经发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可以很方便地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如果实验中只有电流表(或者只有电压表)能不能测出其电功率呢?学生讨论分析具体的方案。
  2.理论式
  理论式探究对于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有重要作用,其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数理推导法
  数理推导法的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建构数理模型→理论推导→得出结论验证猜想。
  (2)信息收集法
  信息收集法的流程是:问题提出→分组收集信息资料→交流评估。
  案例3: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问题提出:很多交通事故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引起的,交通法规中有哪些与之相关的规定?
  收集资料:布置学生分组收集信息。
  交流评估:学生把收集的信息在课堂交流,看谁收集得更全面。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教师要利用空余时间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知道学生对本章本节哪些内容感兴趣,想知道什么,想做什么,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如何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充分利用信息、教具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充分挖掘教材,整合资源。“探究性学习”不是不重结果,它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建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整合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设施、信息、教师等),发挥群体优势。
  第三,在新课程教学中有相当部分教师总担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乱哄哄的不成体统,教师好像是配角,会给学生一个误导信号──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教师看到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到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有勇气拼弃应试教育的一些做法,大力进行实验改革。当然,实施“探究性学习”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要知晓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困难,要有战胜这些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简介:崔玉玲(1967— ),女,辽宁桓仁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我校于2012年开展“木叶吹奏进课堂”的音乐教学活动,此活动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凸显出精彩纷呈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取得了突出成效,实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木叶吹奏;音乐素质;音乐教学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农村留守孩子多,学习习惯较差,对外面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能好好上一节音乐课,或者是能听到风琴声都是一种奢望,更谈不上对一些民族乐器的认识、了解和使用了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教学设计应树立开放和动态的预设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预设越周详,课堂生成越高效。笔者在教学中,就科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有效预设  1.从教学的疑难处进行预设  在进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教学时,我用唐伯虎的故事引入:据说唐伯虎的画画技
期刊
摘 要:“以学定教,同伴互助”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此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以学定教;有效教学  一、“以学定教”概述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它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先
期刊
摘 要: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成功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回或加强自己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成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功教育;要求;方案  用成功教育学家、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话来说,教育就是一个“夸”字,此语甚为深刻。我们向来主张“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他却大胆提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教育
期刊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的,经过口口相传,并不断地加工演变的一种艺术形式。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情,音乐语言凝练简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纯真质朴。民歌具有很大的继承性,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同时又最富有时代气息,是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根基。  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一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
期刊
数学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教材则是载体,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落实课程改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落实课程标准呢?我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细读课程中的数学“纲”“本”,领会精神,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
期刊
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以教材为主线,以知识目标为载体,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是精神,促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是培养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里,畅所欲言,张扬个性,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愿望。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规
期刊
摘 要:在高职教学中,汽车维修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课程教学特点,实践性相当强,还具有别的教学课程不具备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在高职的汽车维修培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有关汽车维修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使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因此,在高职汽车维修培训中,就需要运用任务导向法。本文就任务导向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职;汽车维修教学;任务导向法;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
期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可以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师也要掌握应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
期刊
摘 要:笔者从对教师在备课方面的要求,学生之间的学习形式和实际教学三个方面,围绕“以学定教,同伴互助”这一话题展开论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教学实例  “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是我校2013年申请并通过的一个省级研究子课题。结合实际的英语教学,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主题。  一、“以学定教”对于教师在备课方面的要求  “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