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科学教学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以教材为主线,以知识目标为载体,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是精神,促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是培养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里,畅所欲言,张扬个性,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愿望。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规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因素,将答案照本宣科抛给学生的做法,很难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妨碍日后勤思善问习惯的养成。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打破教学任务的旧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争做学习的主人。
  教材的作用是让教师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教师要以教材组织教学,而又能不拘泥于教材。要在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的同时,灵活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创新。例如:“摆的秘密”一课的教学设计,依照原教材编排采用的是单摆来进行对比实验,就遇到了如下问题:首先,由于活动时间偏长,影响授课进程,使课堂教学环节松散,不利于学生进行科学观测和精确的表述。再者,对比实验分两次进行,不易保证计时操作精确性,总易产生误差,从而致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受主观影响较大,结果不够客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为双摆形式,改进后的实验,在时间上节省一半,效率得到了提高,也方便了学生直观地进行观测和探究。学生在摆的快慢的实验探究中,难以对几个变量进行精确的控制,特别是实验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探究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实验材料选择必须精心对待,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如对摆线的选择:摆线粗,摩擦力和阻力较大;以纱线和棉线为材料,易断,不经摆;要用尼龙线呢,会因为尼龙线的弹性伸缩,影响摆长造成误差;涤纶线和钓鱼线存在打滑现象等不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工业用缝纫线效果较好,对实验的影响因素最小。而对于摆锤,教材编排用大小螺丝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可将材料换成 “沉浮实验盒”中的两个相同的小吊桶,将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和金属块装入吊桶中,这也避免了两个螺丝帽改变摆线长短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因材施教,构建探究平台,给学生提供轻松学习的机会。另外,鉴于小学生天性活泼,表现愿望强的特点,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以达到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让学生敢想、敢讲、能讲,为知识储备和探究习惯的养成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研教改的倡导、推广和深化,课改新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付诸于实践。科学教学课堂也都基本能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模式,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教学气氛活跃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还要重视规范实验教学。教学准备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争抢现象,对实验器材不爱惜、缺乏保护意识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避免让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弱化了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我们处理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时,应该尽量创造实验条件,调动学生积极性,引领学生都实际参与到实验中,通过参与实验,体验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为一步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打造可持续的发展雏形。成功完成一个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主要还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真实现象的观察、有个性见解的表达,教师也都应该给予及时的、真诚的鼓励,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要尊重事实、认真观察、准确表达,从而实现科学情感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科学比较难学,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判断,他们总是记不牢,而且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趣味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兴趣、认识自然现象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太阳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太阳系的家族成员和它们的大小,如果只是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学生可能不感兴趣,也比较难理解,可以设计一个动画模拟太阳系家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教学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者简单模型来组织。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将课内文本知识化难为易,使得科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吸引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科学教材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要求教师指导或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对于一些课堂上无法用实验形式展现的活动,如果只是机械重复进行理论性讲解,学生就会感到难以理解,科学课学习也就变得枯燥乏味。这时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再现,变抽象为直观,使许多难点的解决变得简单易行。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原理、结论与典型事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为学
期刊
摘 要: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多数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因此,要为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重新定位,从各方面入手切实搞好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定位;审美教育  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的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却多数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或者片面夸大稚
期刊
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体现“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背景,重视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相符,从而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情分析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和操作教学过程。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味“埋头苦教”,更
期刊
摘 要:要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就更应关注学生的“学”,教学要以“生”为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教学。如何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呢?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我校于2012年开展“木叶吹奏进课堂”的音乐教学活动,此活动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凸显出精彩纷呈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取得了突出成效,实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木叶吹奏;音乐素质;音乐教学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农村留守孩子多,学习习惯较差,对外面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能好好上一节音乐课,或者是能听到风琴声都是一种奢望,更谈不上对一些民族乐器的认识、了解和使用了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教学设计应树立开放和动态的预设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预设越周详,课堂生成越高效。笔者在教学中,就科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有效预设  1.从教学的疑难处进行预设  在进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教学时,我用唐伯虎的故事引入:据说唐伯虎的画画技
期刊
摘 要:“以学定教,同伴互助”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此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以学定教;有效教学  一、“以学定教”概述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它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先
期刊
摘 要: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成功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回或加强自己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成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功教育;要求;方案  用成功教育学家、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话来说,教育就是一个“夸”字,此语甚为深刻。我们向来主张“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他却大胆提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教育
期刊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的,经过口口相传,并不断地加工演变的一种艺术形式。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情,音乐语言凝练简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纯真质朴。民歌具有很大的继承性,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同时又最富有时代气息,是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根基。  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一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
期刊
数学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教材则是载体,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落实课程改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落实课程标准呢?我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细读课程中的数学“纲”“本”,领会精神,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