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可以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师也要掌握应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电教手段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解蹲距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引导学生加深对起跑的全过程的理解,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促使学生自己重复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以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出几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差的等几种情况),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由教师总结出挺身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还掌握了方法。又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如果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此时运用多媒体制作,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鱼跃前滚翻”的课件,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醇蹲撑,将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能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易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宏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结合体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观看接力项目,球类项目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观念,强调集体力量,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用录像播放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教育效果,提高教学实效。可见,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工作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既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修养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否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教师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导致体育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来完成。具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体育教师大有人在,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师从网上可以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可以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国家体育局、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4年开始在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实施办法要求:“各测试项目的成绩,由体育教研室汇总,并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为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更加科学、准确,应积极创造条件使用计算机。”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需要说明的是,掌握电脑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的信息素质应具有比此更广泛的内涵。体育教师只要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就完全可以掌握应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已成必然趋势,各级各类教研人员以及广大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地使用它,而不是盲目地泛用,使之作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电教手段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解蹲距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引导学生加深对起跑的全过程的理解,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促使学生自己重复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以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出几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差的等几种情况),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由教师总结出挺身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还掌握了方法。又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如果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此时运用多媒体制作,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鱼跃前滚翻”的课件,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醇蹲撑,将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能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易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宏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结合体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观看接力项目,球类项目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观念,强调集体力量,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用录像播放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教育效果,提高教学实效。可见,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工作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既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修养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否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教师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导致体育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来完成。具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体育教师大有人在,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师从网上可以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可以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国家体育局、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4年开始在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实施办法要求:“各测试项目的成绩,由体育教研室汇总,并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为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更加科学、准确,应积极创造条件使用计算机。”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需要说明的是,掌握电脑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的信息素质应具有比此更广泛的内涵。体育教师只要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就完全可以掌握应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已成必然趋势,各级各类教研人员以及广大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地使用它,而不是盲目地泛用,使之作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