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幽默.真相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的经典篇目,无一不是经过了长期筛选和检验而来的,它们的主题阐释注定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对传统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如何把这些经典作品的阅读,放在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环境中进行,从而让文章的主题得到充分地、多角度地开掘,值得广大教师研究。笔者以《皇帝的新装》为探究点,结合教学实践,带领学生从情节、语言、主题等方面入手,对这一经典篇目作了新的解读尝试。
  关键词:皇帝的新装;解读;探究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亦相对得到尊重。在新课改下,如何利用课文中的经典篇目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品位呢?
  众所周知,《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长久以来,一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必读篇目。但作品的经典之处究竟在哪里,魅力何在呢?另一方面,从教学上思考,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引导初中学生解读一篇经典童话如何从作品的情节、语言、主题等方面作深入的探究尝试呢?笔者结合实践,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了尝试。
  一、理解荒诞中的真实
  故事首先写皇帝有喜欢新衣服的怪癖,并概括介绍了他喜欢新衣到了狂热的地步,为下文的展开设下了伏笔。然后写骗子“织造”新装,皇帝、大臣看织新装的经过,集中揭露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和愚蠢。接着,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大典,却没有人揭穿这场骗局的真相。最后是一个孩子说了真话,宣告了此闹剧的荒诞结局。
  从情节上看,故事是极其荒诞的——织布机上根本没有布料,却没有一个人说出来;国王光着身子,却扭捏作态,装模作样;众人眼看着闹剧上演,却没有一个人指出来!然而,透过这不断推进的极其荒诞的情节,我们看到的却又是极端的真实。虽是童话,却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异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何以看出是“异化”呢?来看看开头的一段吧:“喜欢好看的新衣服”是这位皇帝的癖好,每天每个钟头要换一套新衣服,人们提到“皇帝”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也就是说,皇帝把自己也与“新衣服”混同了,已经“异化”为“衣服”了——是在显耀新衣服还是在显耀自己,对于皇帝来说已经混为一体了。请注意,在这里提到的所谓“异化”,就是指事物离开或丧失了自己的本质,走向其反面。从人类方面说,人被“异化”了就是人丧失了人的本性或天性,人因此由人变成了非人。
  另外,故事不仅用“荒诞”来表现皇帝的“异化”,同时也用“荒诞”来透视大臣与众人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弱点”——虚荣、自私、盲从和自欺欺人。皇帝不但爱慕虚荣,沉迷幻想,最可笑的还是明知自己赤身裸体,却还有“勇气”把整个游行继续下去,实在是自欺欺人;“老实”的大臣们自私,个个害怕担上个“不称职”或“愚蠢”的名号,害怕因此而丢掉了官职和爵位;街上的众人则是盲从,他们虽也看不见新装,却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这些人性的弱点超越了时空和民族的界限,普遍存在于人类的骨髓之中,真是让人看后不寒而栗——难道生活中的我们也如故事中的那般荒谬绝伦吗?故事中的情节虽然荒诞,但反映出来的生活却何其真实!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这两个层面读解文本中的“荒诞”,那么,就能帮助学生从一个较深的层面理解经典童话中表现出来的“荒诞”跟一般童话表现出来的“荒诞”的本质区别了。
  一般认为,童话要就是需要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离生活本身越遠,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热情。而荒诞被认为是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段,在幻想世界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当作事实的体验,按照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
  而《皇帝的新装》中的“荒诞”则是按照一种奇特的方式去处置现实中熟悉的东西,用看似荒诞的童话故事透视现实世界的普遍现象,给读者带来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思想冲击,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透视世界的角度,让读者在这样的荒诞之下,品味出人生百味。
  总之,在极度荒诞的情节表象下,隐含着现实生活中的真理,《皇帝的新装》中荒诞艺术的魅力以及现实意义正是如此。
  二、体味幽默中的悲哀
  正如其他优秀的童话一样,《皇帝的新装》读起来总让人觉得幽默诙谐、兴趣盎然。这也是孩子们热爱这篇童话的一个重要因素。作品最幽默可笑之处恐怕就在于:每个人都不想当笨蛋,但到头来偏偏每个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大笨蛋。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语言上来体会,焦点集中在“看不见”和“看得见”上——两位官员说“看得见”、皇帝自己也说“看得见”。
  怎么会这样呢?老部长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偏要说“看得见”,而且还要大呼:“美极了!真是美极了!”想想他说这话时的神态,真是想不笑都不行呢!这之后,皇帝又派了另一位官员前去打探,结果与第一位一样。这就进一步为皇帝亲自表示“看得见”作好了铺垫。因为自从两位官员高声赞叹“美极了”;“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美丽的布料”了,皇帝终于亲自来看他的新衣了。读者此时都期待着皇帝的“看法”——这本身就冲击着强烈的喜剧效果!果然,当两位部下向他介绍布料如何美丽时,皇帝傻眼了。但他怎么可能比两个部下还愚蠢呢?他马上很激动地说道:“啊,它真是美极了!”“我表示十二分地满意!”这一来,随从们建议皇帝穿着这套美丽的新衣出席游行大典。于是“美极了”“美极了”的赞美声不绝于耳……“看得见的赞美”成了可笑的代名词。
  再来品味一下作品中的一些动作与细节的描写吧。面对看不见的布料,皇帝不仅说,还“装作很仔细地看”。可笑的是,随从们也跟着“仔细地看了又看”。随后,皇帝得意洋洋地将自己的新装展示给百姓看——而实际上展示的却是自己一丝不挂的身体。在孩子揭示了真相后,作品本该就此结束了,可安徒生却让作品再次回到了幽默,并掀起了最后的高潮——赤身裸体的皇帝为了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了“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内臣们跟在他的后面,“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读者看到这里,怎能不开怀大笑呢?
  然而,如果在教学上仅仅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语言与细节描写体味至此,那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朝更深层的意义上解读作品——安徒生可不仅仅只是在给我们讲述一个笑话呀,在幽默诙谐的故事后面,其实透露着成人世界浓重的悲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了真相。这对于孩子而言,其实并无特别,但在这样一个“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热闹却荒诞的场面,这句话就有了等同于真理的力量!孩子是诚实的,他们不会(或者说还不曾学会)为某种利益的驱使而放弃自己的诚信原则。而反观成人世界,则令人可悲可叹。为了名誉、声望、地位、面子,为了既得的利益,有的人什么都可以不顾,甚至不惜编造谎言,自欺欺人。在这里,孩子成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很显然,作品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孩童的视角,透视了成人世界的悲哀!
  三、追寻生命中的真相
  笔者发现,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的解读,教学重点一般放在“骗”字上——谁受骗,为何受骗——怎样不会被骗。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自身实际,如何避免自欺与被骗。然而,当我们带领学生进行了上文的深层解读后,就应当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认识中——追寻生命中的真相。
  人类为什么会撒谎?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无非是为了掩盖真相,编织一个虚假的外壳。在生命的进程中,那些为了一时之名、一次之利的谎言,也许还好辨认,但那些为了逃避困难与责任,随声附和、人云亦云的谎言,往往会导致个体生命的沉沦和悲哀。因为谎言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到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真理”,欺蒙世人!即使这个所谓“坚不可摧”的“真理”其真相是如此好笑。一如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已经外化为对金钱名誉地位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已经转变成占有和欲望的满足;对生命的追求,已经下降到平庸琐碎的层面……
  然而,假的毕竟是假的,谎言迟早会被揭穿。但用什么揭穿呢?作品中,正是小孩子的“天真的声音”唤醒了大家——“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唯有未涉人世的、保持着生命本真状态的、纯洁而天真的儿童,才能无私无畏地直面“真实”,说出“真相”。这里不仅表现“返归自然,返归人的原初本性”的观念,而且表现了周作人先生所说的:安徒生“以小儿之目,观察庶类”的儿童本位主义的文学观。至此,我们再读《皇帝的新装》不但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且,对如何追寻生命中的真相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名作重读——意味深长的《皇帝的新衣》[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约翰·迪米留斯.丹麦安徒生研究论文选[M].
  [4]田明.《皇帝的新装》主题分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2).
  [5]罗阳.童话中荒诞艺术的现实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0).
  [6]白辉,王中华.童话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与策略[J].首都教育学报,2008,(9).
其他文献
摘要: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感同身受。我深深地知道,我肩上挑着的不只是分数、成绩,更多的是学生的将来、前途甚至命运。我爱我的职业,我为我是一名老师而感到自豪!  关键词:教学相长;充实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John Wayne Schlatter在名为《我是老师》的文章中写道:“我是老师。我诞生于一个问题从孩子的嘴里蹦出的那一刻。我曾经是许许多多地方的许许多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相对于语文和历史等文科性的课程,需要更多的理解、思考、推理和计算,这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更加活跃开阔的思维,加之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所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畏惧心理;自信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和肯定的结果反馈,会收到积极和肯定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然而在学习之中不可能总是肯定的反馈,
期刊
摘要:酒吧课程是各大高职旅游高校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而各高校在此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讲授上却大同小异。本文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高职酒店专业的《酒吧服务与管理》为例,提出了对其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酒吧;教学改革;创新    《酒吧服务与管理》是辽东学院的旅游管理学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前课程的名字为《酒吧服务技能综合实训》。该课程是一门培养酒吧行业管理与应用性人
期刊
摘要:英国新一代浪漫诗人济慈,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他认为诗人应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那就是“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他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创作原则。他追求灵肉合一的理想爱情,他如一只泣血鸣唱的夜莺,高高翱翔于华兹华斯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橡树的顶空。  关键词:济慈;浪漫诗人;悲剧人生     资质纤柔、细腻而又优美的济慈(John Keats,
期刊
摘要: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致使中专学校的招生也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导致中专学生的心理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从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两方面就如何搞好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了论述。  关键词: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障碍;情绪;调控    我们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一个人的健康概念既包括身体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现在的中专学校学生多为农
期刊
摘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贝多芬称音乐为“人类精神的火花”,而语文课也是“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话阐明了“善假于物”的道理。本文针对音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用音乐营造学习氛围,配乐朗读课文,利用音乐深入体会文章主旨,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语文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激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原则是“有用”“有效”“有趣”。换言之,只要在教学中能够体现这三个词,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中学阶段,知识的“有用”很难体现。常规情况下,学生的活动范围狭窄,空间就只是家庭、学校、课堂,接触生活的面太少,知识无用武之处,感受不到知识对他们的作用。学生除了想通过考试来证明学习之外,也想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检验所学知识的效果,而现实也很难给他们提供类似
期刊
摘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留给每一位教师思考的便是如何抓住课堂的45分钟,向课堂要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求真;求智;求美    2009年新春伊始,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如一声春雷响彻了齐鲁大地。每一处校园,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股和煦的教育春风。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留给每一位教师思考的便是如
期刊
摘要: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力的合成即矢量的运算定则是一个难关,传统教学方法是分散教学难点,直接教给学生力的合成定则,再让学生在实验验证和反复运用中逐步深化对力的合成定则的理解。对照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创设物理情境和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为主,加强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师生间的相互反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关键词:二力合成;平行四边形;情境与探究;
期刊
摘要:文章从运动兴趣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与运动意识的最基本要素,并从成就感、认同感、适宜的运动负荷、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直接兴趣;间接兴趣;需要    曾读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位平时上课很认真、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近四成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有不少学生讨厌上体育课。这位教师随之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