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专家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发出了语文教学要“跳出应试怪圈”的呼吁。他说,为了应试,语文教学“很少发挥课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育因素以及其他活跃思想的因素”,“这样的教学,教师很累,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堪重负。有的孩子在小学时,很喜欢语文,进了中学,却越来越不喜欢语文了。这样的教学,误人子弟,摧残健康,摧残人才,是万万要不得的”。真是一针见血!学生要学好语文,当然非下苦功不可,但是也并非一味的苦学,“知之者不如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语文学不好,恐怕与语文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应试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急功近利的教学,只会扼杀孩子们最后一份热情。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可能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让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单纯为应试教学往往采用注入式的方法,视学生的身心结构为消极、被动的容器和仓库,迫使他们机械的去听讲,他们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被泯灭了,造成主体失落感,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怎么还会“乐”起来呢?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作文教学,教师头痛,学生叫苦。语文教师就要敢于放手,在不违反一些基本的思想原则和文体要求的前提下,写什么、怎么写都可以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逐步从被动的“要我写”变成主动的“我要写”了,我想,效果肯定不一样。
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学生互讲、互评、互改活动,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单元考试的命题和阅卷,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这样的主体实践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明白语文学什么、该怎么学,肯定比老师千万次说教管用。
诚然,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意味着贬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两方面协调、和谐发挥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所谓感染,对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学生被教师创设的具体授课环境、精彩的讲授所陶醉,自觉、主动的投入教学中来。这必定是又一个层次的愉悦,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的语言美、情感美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创设感染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
语文教材有很多抒情名篇,老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这类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备出情来,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在情感渲染下,学生自然会充满兴趣。还有一些教材充满跌宕,趣味横生,教学时应在趣味性的的基础上向深处开掘,把趣味引起的课文学习浅层兴趣引向深层兴趣。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美之所在,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中蕴含着的美,让学生置身于艺术美的境界之中,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一处处美的发现,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感受到了美的愉悦,积极性必然会大为提高。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 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我们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民主和谐气氛。魏书生老师就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专家曾组织一次“你喜欢怎样的教师”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更偏爱于能够沟通师生感情的“交流型”老师,而不是那种刻板的“工作型”教师。
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教师尊重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学生自然会尊敬老师,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 “亲其师而信其道”,对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自然发生兴趣。在这一方面,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切身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对差班学生要努力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对学生坚持表扬为主,少批评,多指导,多肯定,多鼓励,使学生解除压抑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如果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与和谐的情感,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有人说:“冷冰冰的人也许可以好好地操纵机器,却无法启动心灵的闸门”。说得多么中肯!
四、恰当运用激励手段 激励学生上进
使将不如激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能够出人头地。学生也是一样,期望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手段,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的根本在于肯定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盛行之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关注和表扬,因而表现出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兴趣低落。这不正是“富则益富,穷则益穷,差距拉大,恶性循环”的“马态效应”吗?
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注意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施以必要的鼓励,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等,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这已经为广大教师的实践所证明。
五、转变观念精讲精练,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要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语文,既要讲求教学效率,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讲教学效率,积极减轻学生的负担,不会让学生便会陷入苦学境地之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求教学效率,就是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尽可能少占学生的课余时间,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支配。提高效率,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做到“精講精练”。过去常讲的“精讲精练”是针对一节之内而言的,“多练”并不是不管时间范围,课上练课下也练,多多益善。讲要提倡精,练也要提倡精。有的课文,只要精心设计,一课时就可以上得很好。可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求取最大的效益。精练即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达到以一当十之效;精心取舍练习的内容,需要练的才练,取消一切无效劳动。如能这样做,则学生会如释重负,学的轻松愉快。
提高学习效率,就是转变传统的知识讲授为知识传授与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掌握知识、选择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求取,效果自然不一样。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其实,很多时候,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养成比知识更重要。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无论学习好的学生或学习差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自己自觉努力学习,这样,每一个学生就必定会在愉悦中不断地获得进步。
学生语文学不好,恐怕与语文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应试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急功近利的教学,只会扼杀孩子们最后一份热情。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可能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让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单纯为应试教学往往采用注入式的方法,视学生的身心结构为消极、被动的容器和仓库,迫使他们机械的去听讲,他们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被泯灭了,造成主体失落感,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怎么还会“乐”起来呢?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作文教学,教师头痛,学生叫苦。语文教师就要敢于放手,在不违反一些基本的思想原则和文体要求的前提下,写什么、怎么写都可以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逐步从被动的“要我写”变成主动的“我要写”了,我想,效果肯定不一样。
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学生互讲、互评、互改活动,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单元考试的命题和阅卷,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这样的主体实践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明白语文学什么、该怎么学,肯定比老师千万次说教管用。
诚然,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意味着贬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两方面协调、和谐发挥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所谓感染,对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学生被教师创设的具体授课环境、精彩的讲授所陶醉,自觉、主动的投入教学中来。这必定是又一个层次的愉悦,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的语言美、情感美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创设感染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
语文教材有很多抒情名篇,老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这类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备出情来,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在情感渲染下,学生自然会充满兴趣。还有一些教材充满跌宕,趣味横生,教学时应在趣味性的的基础上向深处开掘,把趣味引起的课文学习浅层兴趣引向深层兴趣。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美之所在,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中蕴含着的美,让学生置身于艺术美的境界之中,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一处处美的发现,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感受到了美的愉悦,积极性必然会大为提高。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 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我们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民主和谐气氛。魏书生老师就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专家曾组织一次“你喜欢怎样的教师”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更偏爱于能够沟通师生感情的“交流型”老师,而不是那种刻板的“工作型”教师。
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教师尊重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学生自然会尊敬老师,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 “亲其师而信其道”,对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自然发生兴趣。在这一方面,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切身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对差班学生要努力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对学生坚持表扬为主,少批评,多指导,多肯定,多鼓励,使学生解除压抑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如果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与和谐的情感,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有人说:“冷冰冰的人也许可以好好地操纵机器,却无法启动心灵的闸门”。说得多么中肯!
四、恰当运用激励手段 激励学生上进
使将不如激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能够出人头地。学生也是一样,期望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手段,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的根本在于肯定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盛行之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关注和表扬,因而表现出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兴趣低落。这不正是“富则益富,穷则益穷,差距拉大,恶性循环”的“马态效应”吗?
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注意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施以必要的鼓励,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等,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这已经为广大教师的实践所证明。
五、转变观念精讲精练,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要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语文,既要讲求教学效率,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讲教学效率,积极减轻学生的负担,不会让学生便会陷入苦学境地之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求教学效率,就是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尽可能少占学生的课余时间,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支配。提高效率,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做到“精講精练”。过去常讲的“精讲精练”是针对一节之内而言的,“多练”并不是不管时间范围,课上练课下也练,多多益善。讲要提倡精,练也要提倡精。有的课文,只要精心设计,一课时就可以上得很好。可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求取最大的效益。精练即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达到以一当十之效;精心取舍练习的内容,需要练的才练,取消一切无效劳动。如能这样做,则学生会如释重负,学的轻松愉快。
提高学习效率,就是转变传统的知识讲授为知识传授与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掌握知识、选择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求取,效果自然不一样。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其实,很多时候,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养成比知识更重要。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无论学习好的学生或学习差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自己自觉努力学习,这样,每一个学生就必定会在愉悦中不断地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