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显然在幼儿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发展作用。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评价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生活、学习之中。如果能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就能让孩子们在活动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老师善用评价,而且还需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对活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评价,学习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处事态度,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老师在拿捏好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更要引导好孩子进行评价,借用恰当的契机,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美术作品可以给予孩子直观的视觉冲击,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1鼓励孩子的评价方式
画面一:自信满满的自我评价。
在主题为《美丽的春天》的绘画活动中,西西以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且乐滋滋地来到我的面前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画了漂亮的春姑娘坐在柳树上。”我看了西西的作品,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是春姑娘还属于蝌蚪人的形象,柳树也显得很凌乱,没有西西的解释真不知道画得是什么?回想西西从来没有介绍过自己的作品,这幅肯定是自己的得意之作。我肯定了他的作品,赞扬他的作品介绍得很棒。
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我不把目光停留在观赏作品的结果,更多评价活动中的过程,今天,西西勇敢地迈出了自我评价的第一步,虽然,评价中有偏差,但是,孩子敢说了,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进步吗?
画面二:充满欣赏的相互评价。
“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这是绘画讲评中最常用用的一句话,因为,我们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常常表现出自我为中心,只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在相互评价中,孩子能够看到同伴的优点与进步,正确的评价他人。而老师也会在提问中引导孩子正面的鼓励其他幼儿的作品,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想,老师要留给孩子一些自我评价的空间和方法。让孩子进行互评时,这就是评价的另一种方法,在评价中,也确实能看到评价给孩子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说评价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善于用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来简单尝试评价,发现每个作品的闪光点,得到艺术美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恰当的契机,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互动式的方法,把教育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相信孩子的评价能力
美术欣赏是一门非常困难的学科,有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抽取了267名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其中缺乏欣赏指导经验的占70.79%,教师缺乏欣赏能力的占59.17%。那么孩子的欣赏能力又如何呢?
著名绘画作品《小鸟天堂》,是根据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而创作,作品中只用一株原始大榕树的气根丛生,繁衍茂密而成林,其间无人迹,无兽行,没有鸟只有五彩的油墨在其中间。彩虹屋的顾老师拿来了这幅作品给老师们欣赏,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们有的说是清泉,有的说是山脉等等,当然也有的老师说是大树,我非常好奇,如果把这幅画带到我们班中欣赏,孩子会看成什么呢?但是,给我惊讶的是,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就是大树,当然,也有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当我问道:“小鸟在哪儿时?孩子发现油墨可能是小鸟,只是被大树遮住了,与我们老师的回答几乎一样。这只是巧合吗?不是的,已有专家研究,孩子的第一印象的评价与画家绘画作品的情感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在孩子欣赏的作品时更加能够体验其精髓。
陶行知先生做的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子,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的确,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们眼中的困难学科,在孩子的讲述评价中会给我们全新的诠释。
3允许孩子评价的分歧
画面一:欣赏作品《忧愁的国王》时,教师提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幼儿1:因为颜色很鲜艳,我觉得很快乐。幼儿2:襁褓中的婴儿想出来感受世界,应该很快乐。幼儿3:老师在教小朋友在跳舞,很幸福。幼儿4:婴儿伸出手在找妈妈,可能很伤心。幼儿5:襁褓中的婴儿在弹琴,树叶在跳舞,很快乐的。
当孩子的评价与我的答案发生完全的分歧,以至于答案完全相反。我根据幼儿的评价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从问题的回应与活动的形式、内容及问题的类型有关来看,我们将活动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和自主表达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引导幼儿充分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另一类是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要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如果说错了,那么就要及时地帮助他纠正。如:“认识地球”的科学活动,地球本身就是圆的,如果幼儿说成是方的,那么就是错了,老师必须帮他纠正,当然,在帮助幼儿纠正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急于否定幼儿、批评幼儿。教师可用引导的方法,如“你再好好想一想” “不要着急,想一想再说”。也可以用重复提问的方法:“老师再把问题说一遍”,引导幼儿听清楚之后再说,很显然,我们美术欣赏属于前者,孩子对作品的评价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的讲述,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观点。
在新《纲要》也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对时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更好地体现“灵活“两个字,我们教师如何回应幼儿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的过程中,教育理念在不断地转变和更新。面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教师常常会积极地鼓励,支持和推动孩子自主学习。只有在活动中,教师敏锐分析,善于发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孩子的问题去判断、筛选和提升,才能做到把最宝贵的、最有意义的东西给予我们的孩子。
画面二:我们教室的墙上有两块色彩拼搭,分别为以绿色为主的冷色调的图形拼搭和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拼搭,完成作品展示后,我要求幼儿感受这两幅作品像什么季节。孩子的争吵声响起了,有的孩子认为以暖色调为主的是夏天的感觉,因为给人于火辣辣的感觉,很像夏天。有的孩子却不这么认为,觉得以冷色调为主的是夏天的感觉,理由是:整幅作品于翠绿为主,给人清爽和清新的感觉,就像夏天吃到冰箱中的棒冰一样清凉,所以是夏天。
对于孩子的评价的分歧,我对班级的幼儿进行了民主统计,结果是认为暖色调为夏天的占三分之二,觉得冷色调为夏天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然后,我提问:“你赞同对方所说的夏天感觉吗?”孩子纷纷表示,从同伴的解释中,两副作品都能够感受到夏天的感觉,争吵声自然停止,孩子也慢慢意识到一副作品有不同的评价,欣赏自己的评价时,应该尊重同伴的评价,换个角度思考同伴会给你不一样的启示。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充满幻想的,一条弧线可能是大象的鼻子;可能是波浪;可能是高山……,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而美术活动是发展幼儿对艺术的感觉,培养敢说、乐意说的意识,当孩子跟你的教学预设发生分歧时,教师莫慌乱,肯定他的艺术感觉,当孩子间发生评价分歧时,引导幼儿赞同同伴的想法,体验对方的意识创想。
以上是我在美术活动中实践的一些思考,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强调受幼儿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给孩子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评价中来,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往往要比教师的精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在评价中成长,让孩子的智慧在评价中飞翔。
1鼓励孩子的评价方式
画面一:自信满满的自我评价。
在主题为《美丽的春天》的绘画活动中,西西以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且乐滋滋地来到我的面前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画了漂亮的春姑娘坐在柳树上。”我看了西西的作品,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是春姑娘还属于蝌蚪人的形象,柳树也显得很凌乱,没有西西的解释真不知道画得是什么?回想西西从来没有介绍过自己的作品,这幅肯定是自己的得意之作。我肯定了他的作品,赞扬他的作品介绍得很棒。
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我不把目光停留在观赏作品的结果,更多评价活动中的过程,今天,西西勇敢地迈出了自我评价的第一步,虽然,评价中有偏差,但是,孩子敢说了,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进步吗?
画面二:充满欣赏的相互评价。
“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这是绘画讲评中最常用用的一句话,因为,我们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常常表现出自我为中心,只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在相互评价中,孩子能够看到同伴的优点与进步,正确的评价他人。而老师也会在提问中引导孩子正面的鼓励其他幼儿的作品,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想,老师要留给孩子一些自我评价的空间和方法。让孩子进行互评时,这就是评价的另一种方法,在评价中,也确实能看到评价给孩子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说评价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善于用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来简单尝试评价,发现每个作品的闪光点,得到艺术美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恰当的契机,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互动式的方法,把教育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相信孩子的评价能力
美术欣赏是一门非常困难的学科,有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抽取了267名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其中缺乏欣赏指导经验的占70.79%,教师缺乏欣赏能力的占59.17%。那么孩子的欣赏能力又如何呢?
著名绘画作品《小鸟天堂》,是根据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而创作,作品中只用一株原始大榕树的气根丛生,繁衍茂密而成林,其间无人迹,无兽行,没有鸟只有五彩的油墨在其中间。彩虹屋的顾老师拿来了这幅作品给老师们欣赏,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们有的说是清泉,有的说是山脉等等,当然也有的老师说是大树,我非常好奇,如果把这幅画带到我们班中欣赏,孩子会看成什么呢?但是,给我惊讶的是,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就是大树,当然,也有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当我问道:“小鸟在哪儿时?孩子发现油墨可能是小鸟,只是被大树遮住了,与我们老师的回答几乎一样。这只是巧合吗?不是的,已有专家研究,孩子的第一印象的评价与画家绘画作品的情感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在孩子欣赏的作品时更加能够体验其精髓。
陶行知先生做的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子,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的确,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我们眼中的困难学科,在孩子的讲述评价中会给我们全新的诠释。
3允许孩子评价的分歧
画面一:欣赏作品《忧愁的国王》时,教师提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幼儿1:因为颜色很鲜艳,我觉得很快乐。幼儿2:襁褓中的婴儿想出来感受世界,应该很快乐。幼儿3:老师在教小朋友在跳舞,很幸福。幼儿4:婴儿伸出手在找妈妈,可能很伤心。幼儿5:襁褓中的婴儿在弹琴,树叶在跳舞,很快乐的。
当孩子的评价与我的答案发生完全的分歧,以至于答案完全相反。我根据幼儿的评价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从问题的回应与活动的形式、内容及问题的类型有关来看,我们将活动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和自主表达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引导幼儿充分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另一类是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要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如果说错了,那么就要及时地帮助他纠正。如:“认识地球”的科学活动,地球本身就是圆的,如果幼儿说成是方的,那么就是错了,老师必须帮他纠正,当然,在帮助幼儿纠正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急于否定幼儿、批评幼儿。教师可用引导的方法,如“你再好好想一想” “不要着急,想一想再说”。也可以用重复提问的方法:“老师再把问题说一遍”,引导幼儿听清楚之后再说,很显然,我们美术欣赏属于前者,孩子对作品的评价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的讲述,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观点。
在新《纲要》也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对时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更好地体现“灵活“两个字,我们教师如何回应幼儿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的过程中,教育理念在不断地转变和更新。面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教师常常会积极地鼓励,支持和推动孩子自主学习。只有在活动中,教师敏锐分析,善于发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孩子的问题去判断、筛选和提升,才能做到把最宝贵的、最有意义的东西给予我们的孩子。
画面二:我们教室的墙上有两块色彩拼搭,分别为以绿色为主的冷色调的图形拼搭和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拼搭,完成作品展示后,我要求幼儿感受这两幅作品像什么季节。孩子的争吵声响起了,有的孩子认为以暖色调为主的是夏天的感觉,因为给人于火辣辣的感觉,很像夏天。有的孩子却不这么认为,觉得以冷色调为主的是夏天的感觉,理由是:整幅作品于翠绿为主,给人清爽和清新的感觉,就像夏天吃到冰箱中的棒冰一样清凉,所以是夏天。
对于孩子的评价的分歧,我对班级的幼儿进行了民主统计,结果是认为暖色调为夏天的占三分之二,觉得冷色调为夏天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然后,我提问:“你赞同对方所说的夏天感觉吗?”孩子纷纷表示,从同伴的解释中,两副作品都能够感受到夏天的感觉,争吵声自然停止,孩子也慢慢意识到一副作品有不同的评价,欣赏自己的评价时,应该尊重同伴的评价,换个角度思考同伴会给你不一样的启示。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充满幻想的,一条弧线可能是大象的鼻子;可能是波浪;可能是高山……,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而美术活动是发展幼儿对艺术的感觉,培养敢说、乐意说的意识,当孩子跟你的教学预设发生分歧时,教师莫慌乱,肯定他的艺术感觉,当孩子间发生评价分歧时,引导幼儿赞同同伴的想法,体验对方的意识创想。
以上是我在美术活动中实践的一些思考,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强调受幼儿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给孩子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评价中来,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往往要比教师的精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在评价中成长,让孩子的智慧在评价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