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生。我们通常认为的学困生,即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差且品德、心理也存在问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在班里所占的比例小,但是教育不当、不及时会对整个班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转化学困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上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学困生造成“学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先天因素的残缺,例如,弱智,生理缺陷;其次,后天良好学习环境的缺失,例如,家庭变故,家庭的破裂;生活环境的恶劣。再次,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例如,没有因材施教,忽视学生年龄、性格、知识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困”的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通过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找到“学困”的根本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开学初我观察他课后跟同学玩得很开心,表现得也有灵气。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时没有考虑到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问题了。他家庭作业不完成,上课不专心听讲,成绩落在倒数第一。面对这些,我主动找到他谈心了解情况。开始他一言不发,后是失声痛哭。我感到不解,当我递给他纸巾后,耐心询问其中的原委。这才知道他思想变化是源于他父亲婚外恋,父母正在闹离婚。面对父母即将分裂,他伤心、悲痛、愤怒。他感觉学习对他已经毫无意义。于是我给予这无辜孩子以同情与安慰;更重要的是,帮他分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他学会自立自强。经过多次的努力,该学生摆脱家庭困境,学会静心学习、专心作业;成绩天天上升。这给我带来很大的慰藉。
没有天生的学困;只有后天的努力。
二、理解与尊重学生
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理解与尊重学困生。切忌歧视、挖苦、讽刺与打击他们。因为这样做是对他们再次伤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陶行知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要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在教育过程中不管对象是谁,教师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行为不仅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例如,我班上两个学困生课余时我常常会跟他们开开玩笑,聊家常;甚至与他们玩游戏。他們对老师渐渐感到特别的亲切。因为以前的老师是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的。从此,他们喜欢上了我,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对他们不离不弃、真诚相待、耐心帮助;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获取他们的信任。学困生要摆脱困境、重新跟上学习大部队是不困难的。
三、经常给予帮助
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需要激励、需要支持。学困生更需要来自教师的激励。那样,年幼的心理倍感力量。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所以,教师应当珍惜学困生的每一滴进步,充分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与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人文关怀性的试题;充分给予他们机会,同时不断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只要坚持一定会取得很好的结果。比如,上课时多给以激励性的话语“你真聪明!”“你今天的表现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同学们给他点掌声。”“你的回答很精彩了;真了不起!”“你像个语言艺术家,都出口成章了!”。在批改作业时,批语用上一些热情洋溢的语句,“看到你的进步真为你高兴!”“你的书写漂亮,加油!”。这些普通语句对学生却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此外,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画上个笑脸、可爱的小动物或贴上个“星”。简单的举措却能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不仅能增强他们做好作业的动力,而且能转变他们做作业的态度。
四、生生互助,树立信心
作为老师应当明确学困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集体的。因此,老师应当把学困生融入学生群体中去,积极鼓励他们参与集体的学习与活动。在一起学习和活动中产生兴趣、快乐,从而使他们内心产生集体归属感。不仅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而且有利于纠正学困生身上一些不良的思想、缺失的心理。渐渐地使他们恢复应有的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最终摆脱学困生的帽子。下面是本人的具体教育实例。
为了把学困生融入班级集体,借用全体学生的潜在力量,本人在班里提出“一个同学掉队是全班同学的责任”口号;要求每一个学生共同关心学困生。鼓励特优生积极主动帮助学困生,在课外帮助他们复习功课、辅导作业、推介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交流思想情感,做好朋友。对进步快的学困生进行表扬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小老师”予以表扬。让他们做到“双赢”。结果,学困生不仅学习进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已经感受到了同学的友爱、友善,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自卑心理会渐渐的消除,孤僻的性格会逐步改善,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考验老师耐心与智慧的工作。因此,老师应当“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教育也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只要我们有恰当的方法,科学的指导,并施之“情、理”,我们的学困生同样会拥有美丽的未来。
一、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学困生造成“学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先天因素的残缺,例如,弱智,生理缺陷;其次,后天良好学习环境的缺失,例如,家庭变故,家庭的破裂;生活环境的恶劣。再次,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例如,没有因材施教,忽视学生年龄、性格、知识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困”的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通过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找到“学困”的根本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开学初我观察他课后跟同学玩得很开心,表现得也有灵气。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时没有考虑到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问题了。他家庭作业不完成,上课不专心听讲,成绩落在倒数第一。面对这些,我主动找到他谈心了解情况。开始他一言不发,后是失声痛哭。我感到不解,当我递给他纸巾后,耐心询问其中的原委。这才知道他思想变化是源于他父亲婚外恋,父母正在闹离婚。面对父母即将分裂,他伤心、悲痛、愤怒。他感觉学习对他已经毫无意义。于是我给予这无辜孩子以同情与安慰;更重要的是,帮他分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他学会自立自强。经过多次的努力,该学生摆脱家庭困境,学会静心学习、专心作业;成绩天天上升。这给我带来很大的慰藉。
没有天生的学困;只有后天的努力。
二、理解与尊重学生
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理解与尊重学困生。切忌歧视、挖苦、讽刺与打击他们。因为这样做是对他们再次伤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陶行知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要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在教育过程中不管对象是谁,教师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行为不仅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例如,我班上两个学困生课余时我常常会跟他们开开玩笑,聊家常;甚至与他们玩游戏。他們对老师渐渐感到特别的亲切。因为以前的老师是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的。从此,他们喜欢上了我,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对他们不离不弃、真诚相待、耐心帮助;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获取他们的信任。学困生要摆脱困境、重新跟上学习大部队是不困难的。
三、经常给予帮助
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需要激励、需要支持。学困生更需要来自教师的激励。那样,年幼的心理倍感力量。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所以,教师应当珍惜学困生的每一滴进步,充分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与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人文关怀性的试题;充分给予他们机会,同时不断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只要坚持一定会取得很好的结果。比如,上课时多给以激励性的话语“你真聪明!”“你今天的表现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同学们给他点掌声。”“你的回答很精彩了;真了不起!”“你像个语言艺术家,都出口成章了!”。在批改作业时,批语用上一些热情洋溢的语句,“看到你的进步真为你高兴!”“你的书写漂亮,加油!”。这些普通语句对学生却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此外,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画上个笑脸、可爱的小动物或贴上个“星”。简单的举措却能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不仅能增强他们做好作业的动力,而且能转变他们做作业的态度。
四、生生互助,树立信心
作为老师应当明确学困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集体的。因此,老师应当把学困生融入学生群体中去,积极鼓励他们参与集体的学习与活动。在一起学习和活动中产生兴趣、快乐,从而使他们内心产生集体归属感。不仅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而且有利于纠正学困生身上一些不良的思想、缺失的心理。渐渐地使他们恢复应有的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最终摆脱学困生的帽子。下面是本人的具体教育实例。
为了把学困生融入班级集体,借用全体学生的潜在力量,本人在班里提出“一个同学掉队是全班同学的责任”口号;要求每一个学生共同关心学困生。鼓励特优生积极主动帮助学困生,在课外帮助他们复习功课、辅导作业、推介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交流思想情感,做好朋友。对进步快的学困生进行表扬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小老师”予以表扬。让他们做到“双赢”。结果,学困生不仅学习进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已经感受到了同学的友爱、友善,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自卑心理会渐渐的消除,孤僻的性格会逐步改善,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考验老师耐心与智慧的工作。因此,老师应当“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教育也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只要我们有恰当的方法,科学的指导,并施之“情、理”,我们的学困生同样会拥有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