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随着中学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程度不断加深,中学管理的重点由之前的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学水平的完善逐渐过渡到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上来。本文从中学教学管理的需求出发,分析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学教学管理中有效的指导作用,并基于此理念提出了提升我国中学教学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人本管理;中学;学校管理;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78-01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概述
人本主义((Humanism)最早是由德语Anthropologismus意译而来,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重要意义。人本主义思想也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哲学中提出“人作为万物的尺度”的这一标准。人本管理则是由人本主义及其思想观念演变而来的在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指导理念。人本管理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人在某项管理活动中的积极、主动与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主导地位和调动作用),二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指导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组织内部的高效运作等目的,从而实现对人的品质、智力、体力等因素的完善,使管理活动中的人能够按照自身需要的方向正向发展。
二、中学学校人本管理理念及其优势
中学学校管理即学校领导对学校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的综合性管理,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兼顾已有的教育资源,还需兼顾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师生关系的处理及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处理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的中学学校管理主要以教学资源为中心,过分看重教学资源的拥有和分配,在管理制度上强调管理的制度化与组织化、管理秩序的稳定化,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中学存在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冲突、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2]现实性的问题。人本管理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同样中学教学管理中如果能够融入人本管理的观念,并以此作为指导,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以上所述的现状。
中学学校人本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教与学的管理中的综合性运用,主要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与中学教师的积极性、创新性,推进管理活动的开展。这种管理理念的优势也十分明显:首先是对于学生发展方面,学校倡导教师教学、综合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当然包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两方面),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本质的根本体现;其次是对于教师的发展方面,充分的尊重教师的每一分工作成果,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两项主要活动的积极性,而教师的成长和师资力量的增强是实现学校、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是学校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所起到的辅助作用对于初入各学科知识门道的中学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管理应该站在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以民主的方式建立与学生、教师的需求沟通渠道,最终达到学校教育资源的人本化分配。
三、中学学校实现人本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教学资源分配需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师生需求。
“教學资源”指支持教学的相关资源,包含人本资源(教师与学生)和教学辅助资源(教材、多媒体、图书馆、实验室、实物教具等)。(1)人本资源的分配方面,首先是教师的配置,合理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如中学教学分为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初中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衔接阶段,所学的知识由小学的简单知识提升了一个难度层次,因此在师资的配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将教学风格活泼、讲解通俗易懂的教师配备给低年级的入门级学生,将拥有高资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安排给冲刺班的学生。其次是学生的配置方面,明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督促教师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上有差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活动,促进学生间学习方法的交流。(2)教学辅助资源的配置方面,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学校不应凭单位领导的某一想法,而应该定期对在校学生及教师对于学校基础设施进行调查统计,有依据的进行相关教学辅助资源的购买和配置。
(二)制定人性化的激励制度。
1.对学生:“加分制”代替“扣分制”。
在笔者过去的教学管理经历和实践调查中发现,学生管理上一味的采用处罚、扣分等消极策略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害怕心理,“扣分制”的思想管理显然已经落后,“加分制”应该成为学校引导、教师实施的主要教学激励制度。如笔者的实践教学中有一次组织学生进行“光盘族”比赛,坚持每天光盘的学生连续达到一周者将获得学校食堂免费就餐劵一张,连续达一个月者将会获得学校公开表扬的机会,活动的一个月中学生剩菜剩饭的数量明显减少,并且在学校之后的2个月的跟踪观察中也发现,学生良好的节约就餐习惯逐步养成。 相比之前学校采用的强制性策略,采用激励性质的加分策略更加人性化的抓住了学生生活习惯的改变轨迹。
2.对教师: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成长的桥梁。
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又一管理的重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学校进步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学教师,从鼓励制度的角度,学校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探索创新,紧跟“科研兴师”战略,对于在科研上获得较好成就的教师加以奖金或其他方式的鼓励;另一方面可以支持开展特色校本课程的讲座及课程内容网络共享,扩大学校课程影响力的同时,锻炼学校教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初中教师是学校和初中生之间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人本资源,因此在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中,需要从总体规划中支持并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让每个学生优点绽放”的教学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 傅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 王婵.素质教育下中学学校管理现状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174-174.
关键词:人本管理;中学;学校管理;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78-01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概述
人本主义((Humanism)最早是由德语Anthropologismus意译而来,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重要意义。人本主义思想也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哲学中提出“人作为万物的尺度”的这一标准。人本管理则是由人本主义及其思想观念演变而来的在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指导理念。人本管理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人在某项管理活动中的积极、主动与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主导地位和调动作用),二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指导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组织内部的高效运作等目的,从而实现对人的品质、智力、体力等因素的完善,使管理活动中的人能够按照自身需要的方向正向发展。
二、中学学校人本管理理念及其优势
中学学校管理即学校领导对学校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的综合性管理,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兼顾已有的教育资源,还需兼顾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师生关系的处理及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处理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的中学学校管理主要以教学资源为中心,过分看重教学资源的拥有和分配,在管理制度上强调管理的制度化与组织化、管理秩序的稳定化,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中学存在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冲突、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2]现实性的问题。人本管理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同样中学教学管理中如果能够融入人本管理的观念,并以此作为指导,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以上所述的现状。
中学学校人本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教与学的管理中的综合性运用,主要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与中学教师的积极性、创新性,推进管理活动的开展。这种管理理念的优势也十分明显:首先是对于学生发展方面,学校倡导教师教学、综合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当然包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两方面),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本质的根本体现;其次是对于教师的发展方面,充分的尊重教师的每一分工作成果,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两项主要活动的积极性,而教师的成长和师资力量的增强是实现学校、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是学校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所起到的辅助作用对于初入各学科知识门道的中学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管理应该站在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以民主的方式建立与学生、教师的需求沟通渠道,最终达到学校教育资源的人本化分配。
三、中学学校实现人本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教学资源分配需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师生需求。
“教學资源”指支持教学的相关资源,包含人本资源(教师与学生)和教学辅助资源(教材、多媒体、图书馆、实验室、实物教具等)。(1)人本资源的分配方面,首先是教师的配置,合理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如中学教学分为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初中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衔接阶段,所学的知识由小学的简单知识提升了一个难度层次,因此在师资的配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将教学风格活泼、讲解通俗易懂的教师配备给低年级的入门级学生,将拥有高资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安排给冲刺班的学生。其次是学生的配置方面,明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督促教师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上有差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活动,促进学生间学习方法的交流。(2)教学辅助资源的配置方面,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学校不应凭单位领导的某一想法,而应该定期对在校学生及教师对于学校基础设施进行调查统计,有依据的进行相关教学辅助资源的购买和配置。
(二)制定人性化的激励制度。
1.对学生:“加分制”代替“扣分制”。
在笔者过去的教学管理经历和实践调查中发现,学生管理上一味的采用处罚、扣分等消极策略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害怕心理,“扣分制”的思想管理显然已经落后,“加分制”应该成为学校引导、教师实施的主要教学激励制度。如笔者的实践教学中有一次组织学生进行“光盘族”比赛,坚持每天光盘的学生连续达到一周者将获得学校食堂免费就餐劵一张,连续达一个月者将会获得学校公开表扬的机会,活动的一个月中学生剩菜剩饭的数量明显减少,并且在学校之后的2个月的跟踪观察中也发现,学生良好的节约就餐习惯逐步养成。 相比之前学校采用的强制性策略,采用激励性质的加分策略更加人性化的抓住了学生生活习惯的改变轨迹。
2.对教师: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成长的桥梁。
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又一管理的重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学校进步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学教师,从鼓励制度的角度,学校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探索创新,紧跟“科研兴师”战略,对于在科研上获得较好成就的教师加以奖金或其他方式的鼓励;另一方面可以支持开展特色校本课程的讲座及课程内容网络共享,扩大学校课程影响力的同时,锻炼学校教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初中教师是学校和初中生之间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人本资源,因此在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中,需要从总体规划中支持并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让每个学生优点绽放”的教学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 傅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 王婵.素质教育下中学学校管理现状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