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是教师上每堂课时都要思考的问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建构一种更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终于得出一点经验,姑且将其称之为“单元模块化六步学习法”。
   一、课堂学习调查
   课堂学习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动机等。教师将“单元模块学习标题”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填写“学习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如下:
   课堂(学前)学习状况调查表
   (请同学们不要有任何思想顾虑,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的事情我做主”。请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在相应处如实打“∨”,这将为我们学习该单元模块提供必要的帮助。)
   调查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通过调查,让学生在该单元模块学习前充分了解自己,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并为后面的 “合作学习”提供了分组的依据。我们知道,以前也有“学前调查”,它们的重心在于对将学知识的了解上,此次调查,基本上是全方位的,既有对知识的了解层面,又有学习兴趣、动机的学前调查,还有对学生自信层级的了解。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一种对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
   二、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基于调查表的情况,老师着重讲解该单元模块学习的有用性、必要性,同学们应掌握的程度,阶段目标与单元最终目标。至于单元模块学习的趣味与妙处,老师须做好充分准备,尤其要针对那些完全不感兴趣、根本不想学的同学,在这个课堂环节,老师的措辞、选例很关键,能通过某个生动的例子,充分体现该单元模块知识的趣味与妙处,能最大程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便是掌握该单元模块的难度问题了,可以这样说,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都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学生的学习心态至关重要,老师要让学生充满自信,根据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教一教,跳一跳,能够着),制定学习目标,小步子、分阶段,逐步走向成功,体会成功的快感。
   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环节,大约需要10—15分钟。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这一环节,觉得浪费时间,纯属多余,即便有,也多半出现在某些公开的表演式的观摩课比赛中,时间一般控制在2—3分钟以内,很多专家称之为“导入”。传统意义上的“导入”,其侧重点在“巧”,即如何巧妙地将学生导入新课的学习,其本质是由一种知识状态转入另一种知识状态,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过程。而“激发与调动”,其侧重点在学生学习状态的高效调整,是一种学前的“磨刀”过程,更是一种高昂学习状态的“酝酿”,是一种“摩拳擦掌”,是一种“跃跃欲试”。
   三、课堂分组合作与探究学习
   课堂本身就是一笔资源,我们要善于开发与利用。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课堂资源自然来源于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珍视学生,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课堂的分组合作与探究学习,便是挖掘利用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组,或根据“课堂学前调查表”分组,或根据男女同学的比例搭配分组,或由组长负责组阁,或由同学自由组合,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各小组要根据本组情况制定“单元模块学习目标”、规划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确定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任务、明确本组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或困惑。
   “分组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它的最大价值,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分组合作”实质是一种学生资源的优化整合,是群体优势与个人优势的最大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生我辈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分组有根据,合作有方法,我们绝不能把它看做是公开教学的一种热闹的摆设,粗放而疏于管理,浮躁而流于形式。“探究学习”实质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真切体验,重在过程,探究源于问题,问题需要解决,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如何整体策划,如何具体规划,如何整合组内资源等等,都是对学生的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诱惑。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有失败的沮丧,有成功的欢欣,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顿,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有甜酸苦辣,有喜怒哀乐……探究学习,既是一次学习的体验,又是一次人生的体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四、课堂生生互动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至关重要,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是学生互动的两种主要方式。到了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以“独学”(个人独立学习、思考、训练)为主变为以“对学”(两人之间结对子学习)和“群学”(组内、组间群体学习、交流、碰撞)为主。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需要我们去挖掘、激发和利用,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传统的“班级授课”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除了它讲究教育的效能、师资的优化与节约之外,还有学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素。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漠视了“学生资源”,认为学生就是受教育的对象,教师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权威,于是“喂养”式、“填鸭”式教育大行其道,教师的“满堂灌”成了课堂教学的常态。
   一线的教师想必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上完一堂课,感觉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种“意想不到”源自哪里呢?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它来自课堂,来自学生,于是我们有时会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这班的学生还真聪明!连我都没有想到!”字里行间透出少有的困惑,当然也时刻不忘自己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教师啊!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教学相长”,“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五、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目的在于单元模块的重点与疑难问题的解决。每个单元模块,都有各自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一些疑难问题的产生,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高度集中,因为学生们正处于“愤”、“悱”状态,很想把问题弄明白,他们求知的欲望强烈,教师的“启”、“发”、“点拨”恰逢其时,课堂的高效便呈现出来了:有时,整个课堂鸦雀无声;有时,整个课堂热闹非凡,议论纷纷;有时,学生们眉头紧锁;有时同学们兴奋有加。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千差万别,教师要有欣赏的眼光,赏识这些异彩纷呈的孩子。当然,该明确下来的一定得明确,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的总结要及时,并且要恰如其分,这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们课堂上的“求同存异”或“民主集中”。
   传统课堂上,也有讨论甚至争论,但是,讨论过后,还得按教师的说法办理,“师道尊严”,教师是权威。教师会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引向自己的轨道,最后让学生就范;教师会逐一否认学生的看法,来证明自己的“真理”。于是,课堂上便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对话,其本质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认为学生的看法都是幼稚的,异想天开的,如此一来,课堂上的“热闹”讨论,便成了“作秀”,不起任何实质作用。
   六、课堂成果展现与点评
   这是课堂上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单元模块学习的反馈与评价。课堂成果展现,既有“个人展”,也有“集体展”,成果展现的媒体不受限制,文字、图片、PPT文件均可。“成果”的范畴远大于传统意义,它还包括学习状态的改善、方法的改进、组内参与程度的加深、某种程度的豁然、某些创新提议等等。这里“成果”的范畴扩大了,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练习、作品,还包括学习状态的改善、方法的改进、组内参与程度的加深、某种程度的豁然以及某些创新提议等等。由于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成果的层次必然有高有低,而“成果展现”的目的在于“展现”,不在“对比”,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保护。同学和老师都要有一个共识:每个展现出来的“成果”都是独特的,都是个人或集体的劳动、智慧体现,都是弥足珍贵的。正如爱迪生制作小板凳一样:爱迪生读小学时,一次劳作课,当同学们都交上自己的作品时,唯有爱迪生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给老师送去一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后很不满意地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可爱迪生回答说:“有的。”于是,他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我刚才交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但是,成果点评,不能回避。点评的目的在于促进、提高,在于对整个单元模块学习的总结、反思,每个人,每个小组,都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点评的内容正在于此。通过点评,同学们既能明了自己的闪光之处,又知道自己有待改进的缺憾和不足。点评的形式可以多样,既有自评,又有组评,当然也绝对少不了教师的的点评。
   总之,“单元模块化六步学习法”是把单元作为整体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学习状况、兴趣动机,然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确定单元学习的目标,细化重点和困惑,经过平等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最后总结并展示“成果”。这种模式具有单元整体性强、拓展空间大、思路清晰、易于操作的特点。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和大容量即高效型语文课堂在这种模式下比较容易实现。但语文教师不能以为某种教学模式是灵丹妙药,一用就灵。高效型语文课堂教学样式必须基于教师个人条件和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建构。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金安高级中学(332004)
其他文献
2011届高考已尘埃落定,但反思还在继续,其中江苏省语文高考平均分从去年的96降至今年的81实在叫人难以理解。个中原因是不是出在语文老师身上呢?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呼唤大语文、新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所改观?我们似乎很累、很忙,但事实证明,我们的眼光高度已经预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力度,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收获程度。语文成绩大幅下降,不是学生缺乏“练”,而是广泛的“学”,也就是广泛的阅读和积
期刊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富有诗意和情趣。《荷塘月色》便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范文。散文写的只是一次夜游荷塘的感受,却写得委婉细密、优美动人。   《荷塘月色》结构并不宏伟
期刊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句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1.背景环境   安史之乱爆发后,全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老百姓为了逃避战争,四处奔逃,纷纷躲难,颠沛流离。当
期刊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活动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参与性重视不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成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现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课堂教学活动为例,进行简要论述。   尝试一:提前
期刊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也是高中生语文成绩提升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对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研究,针对以往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并积累写作素材,有效提升作文写作能力。本文以人物描写类的作文教学为例,简要论述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一、结合阅读分析,掌握人物描写技巧   开展作文教学,离不开教材中范文的引导与启迪,部分教师
期刊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浴血沙场的战争画面,还是穷沙绝漠之地归期遥远的思乡之情,都为唐代边塞诗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唐代边塞诗极大地丰富了当时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对边塞诗的鉴赏理解比其他题材的诗稍微难一些。但是,我们和诗人同为感情丰富的人,只要能用诗人的眼睛去看待战场硝烟,用诗人的情感去捕捉生离死别,就能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这也是
期刊
悲情何来,因悼亡二字始,北宋苏轼已开其端。这是一个既传统又特殊的题材,言其传统是因为自西晋潘岳、唐元稹以来,悼亡之作代有所出,而且体裁多样;言其特殊是相较于诗词中的常见题材,“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在悼亡之中,作者直面的是往昔相伴的俦侣的永逝不返,由于这已经对作者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造成的冲击,作者往往由此获得了对死亡这一终极问题的直接体认。亲人之逝这一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悲剧力量不必借助于任何艺术
期刊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全篇既笼罩着喜的美,又充满着悲的美。   开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那修葺前的破旧老屋,很像他那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而他于残垣败堵中崛起,想通过修一室之举来整肃自己的心灵世界,鞭策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支撑起业已中落的大族家脉,接过祖辈光耀门楣的火把,再把它熊熊燃起。因此他修葺小屋时的最大盛举就是“前辟四窗”,他想把光明引进轩中,也扫一扫
期刊
【课前准备】 ⑴课前阅读有关“重庆谈判”历史资料,了解当时政治形势;⑵查阅作者彭子冈相关资料;⑶阅读教师印发的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   【教学目标】 ⑴了解人物特写的写作特点: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⑵区别特写与消息的区别。   【教学重点】 体会镜头式新闻片断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特写这一体裁的新闻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情感教育的学科,现行的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激荡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而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健康的情感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认知能力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入境、激情、明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情感教育的功能,提高语文课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一、入境   “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