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白板教学概念,有效培养抽象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数学概念教学 ,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与建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以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为例,给出利用白板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概念教学;抽象思维;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66-02
  数学概念大都是抽象思维下的结果,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对学生的概念学习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概念教学,不仅能创新概念教学模式,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下面结合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的教学实践进行具体论述。

一、概念感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置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感官感知“立体图形”这一概念,这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课引入】图形分类
  教师创设“小猴子购物”的情境,白板课件呈现小猴子采购的物品的图片:墨水盒、足球、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纸巾盒、可乐易拉罐、保温杯。教师利用白板出示问题“请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并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这位学生利用白板的“选择”功能拖曳这些图片,将其分为四类:魔方和墨水盒为第一类;足球和乒乓球为第二类;纸巾盒和牙膏盒为第三类;保温杯和可乐易拉罐为第四类。教师问及这样分类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这几类分别为正方体、球、长方体和圆柱。教师伺机利用白板的“标注”功能,分别将这四类物体圈画起来,形成4个集合圈,再依次拖曳出4个对应的文本框:正方体、球、长方体和圆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集合圈并提问:“圈中的四类物体,每类物体中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为什么分为同一类呢?”学生纷纷发言,互相补充,最后得出结论:集合圈内的物体形状相同,便分为同一类,不考虑物体的大小、颜色等。
  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这四种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建构,形成学生抽象思维


  学生对概念的建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心手皆动,从而逐步在头脑中建构起数学概念。
  【探究新知】操作感知
  教师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物品,4人为一小组一起把这些物体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看看有什么发现。在学生汇报观察发现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白板课件,利用“旋转”功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它们不容易滚动,并且利用“填充”功能,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再利用“展开”的功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正方体6个面大小都相等。同样的,利用“旋转”功能,展示圆柱放倒时能滚动,圆柱上下底面是圆形,中间是个曲面,而球是可以随意滚动,是由球面组成的。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让学生直观操作、自主探究,避免学习数学概念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在操作中对概念形成一定的认识。在学生汇报图形特征时,教师适时利用白板,配合学生的回答展示图形的特征,这样,学生就对立体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建立了这四种图形的概念,形成抽象思维能力。

三、概念运用,加强学生抽象思维


  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概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概念进行再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应用巩固1】听歌谣,装积木
  教师利用白板“知识配对”的功能,制作了课堂互动练习:请学生帮助小猴子把左边的积木分别拖到右边的盒子旁边进行配对。教师提醒学生:听清每个盒子的歌谣(提示语音),才有可能正确配对。教师点击白板课件,一一播放图中这四个积木盒子(长方体、正方体等四种立体图形)的数学歌谣,再请一名学生根据歌谣描述的图形特征,分别将盒子与长方体、球、圆柱、正方体配对,然后学生点击“提交答案”,电脑即时反馈结果。
  以上教学活动形式新颖独特,学生拖曳图片进行配对时,能根据语音提示想象出描述的实际物体,这便有效引导了学生对概念进行再认识,与此同时也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了加强。
  【应用巩固2】数一数,填一填
  教师在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概念知识后,联系之前的知识点,设计了以下练习:
  待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请一名学生到白板上操作:学生拖曳答案到相应的位置,然后提交答案,检查是否解答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联系“左右”的概念,同時结合本课的图形概念,还要运用数一数的方法。由于经历了分析综合的学习过程,他们对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运用白板“选择填空”的功能,提高了学生学习概念的效率,也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四、概念体验,提升学生抽象思维


  既然数学概念源于生活,那么,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中取材,搭建概念与生活之间桥梁,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同时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习延伸】汽车轮胎为什么是圆柱形的?
  教师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图形的特征后,利用白板出示一张汽车轮胎的图片,接着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汽车轮胎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圆柱形后,教师再次提问:“谁来说说为什么汽车轮胎要设计成圆柱形的?”一名女同学拿着四种图形对应的学具,面向全班同学,边演示边说:“如果轮胎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轮胎转动时汽车就会上下抖动,我们坐在车上会很不舒服;如果是球的样子,就会滚来滚去,乱跑。现在轮胎是圆柱形的,汽车就能平平稳稳地前进。”
  在这个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操作白板课件,利用“旋转”功能一一旋转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等四种图形,请学生边观察、边想象这四种形状的轮胎转动的样子,从而印证那位女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可见,教师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互动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449)研究成果 。】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数学教学,必定是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去组织实施的。以“百分数的意义学习”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或是动手配糖水的情境等,为学生探究新知提供生活化的素材,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深入,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建构更加扎实、更加科学。  [关键词]百分数;生活;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61-02  《义
[摘要]只有抓住知识的难点,设计有效的对比练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在“巧乘‘1’的简便运算”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知识难点切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数形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难点;运算能力;简便运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15-02  苏步青曾指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无论课程改革倡导怎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学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鸡兔同笼”作为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它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鸡兔同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体系的基石,小学数学概念更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通过变式的运用,可以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概念教学;空间观念;轴对称图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68-02  苏教版教材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型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思想与思维的统和工程,课程目标力求“全人化”,课程设计力求“全程化”,课程定位力求“全息化”。教师要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堂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实施课程教学。教师要抓住社会生活契机,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全”理念目标,才能搭建综合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知识就是基础中的核心,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对人教版教材高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及其表现形式进行解析,探索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中核心知识的课堂生长路径,思考并尝试提炼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中核心知识的教学基本策略。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核心知识;生长路径;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
[摘要]用微课题研究的方法,在小学数学常规课型结构改进方面践行了“设计抓‘四注’,实施促‘四突’”的探究,通过对微课题教学改进前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其在高段数学拓展课上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四注”;“四突”;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28-03  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教师若能创设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是教材,很少有学生进行课外的数学阅读。为改善这样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绘本,将其与数学教材整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发学生阅读数学绘本的兴趣,扩宽学生的数学眼界。  [关键词]数学绘本;数学教材;整合;分数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西师版和人教版教材),数学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和《各国的早餐》。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与阅读活动中初步认识分数
[摘 要]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比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以饮料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品尝、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凸显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按比例分配;创设情境;经历 ;主动学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种应用,又是“平均分”知识的延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往往缺乏对知识进行整体性、结构化思考,忽视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不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以“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题为例,通过改造原题,从以“趣”寓“思”、知识整合,以“类”找“法”、内部结构,以“比”促“构”、系统提升这三个方面进行结构化思考,形成“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百分数的意义;整合;结构化;习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