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生物资源,建立高效生物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初中生物一直是“副科”,学生和家长都不够重视,处境很尴尬,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在此形势下,要想使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相应的生物学技能,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
  怎样建立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中获取应有的知识,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呢?
  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摸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地方生物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往往比较抽象,难以通过语言进行想象,如果教师仅限于用语言讲述,无疑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创设形象化情境非常必要与重要。情境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
  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而利用地方特有的生物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保持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基础上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真菌时,我在引入时拿出了我县特有的也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菌类锁阳和肉苁蓉,让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生长的环境,请同学们猜想锁阳、肉苁蓉的分属和它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地方生物资源,创设实验探究条件,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生物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知识才会升华。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提出、假设到方案设计、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均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和谐、高效的氛围中进行。但在现实中,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及学校实验设备的限制,许多课本中的实验教师都是“纸上谈兵”或一带而过,这种做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最可贵的好奇心。其实由于地理条件而不能做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替换成相似的实验,受设备限制的实验也可以挖掘本地资源自制教具或设备。
  比如在展示说明一切生物对外界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时,我带领学生课前去采集本地特有的沙生植物骆驼刺、沙枣树及红柳等,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然后再与盆栽的原产于南方的阔叶植物进行对比,说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同学们对这些植物及生长环境非常熟悉,因此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理解了所学内容,同时还提出了治沙、防沙的办法,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再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我组织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学生自选范围调查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小论文形式提交调查结果。结果学生对本地荒漠生态系统的认识既深刻又全面,对家乡的环境问题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拓宽了一堂课的内涵。
  三、结合地方生物资源的现况,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做好思想上的铺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如今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都是自然界受到巨大创伤后给我们敲响的警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急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各项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实际中存在的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风灾猖獗、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减少等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对当地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我县环境恶劣的程度及保护环境势在必行的重要性,为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思想上的动员工作,使一部分学生树立了要为家乡学习和掌握尖端生物技术的崇高理想,从而在思想上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做了一个有效的铺垫工作。
  总之,生物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用现代教育理念辩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史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所谓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梁启超曾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他认为历史研究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地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地引用一些史料,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也富有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兴致勃勃中学习,并在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怎样才能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有无穷的兴趣,把课堂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活动、难得的精神享受?  一、导入新课要新颖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
期刊
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为“做人”而学,而只为考试而学,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或考试,很容易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多年的政治教学生涯,让我深感政治教学的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不断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初中学生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而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必须进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导学案的使用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诸多课程里面的“老大难”,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普遍对数学有恐惧、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学教学的策略和模式的变革很难向前推进。所以,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课堂教学这个关键开始解决。本文以此为主要论述对象,阐述了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师生关系 多媒体  要认识到,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
期刊
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评价具有检测、导向和激励等功能。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狭窄,常采用“对”与“错”、“好”与“坏”的二分法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使很多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享受
期刊
当前,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正逐步走出只求形式创新而忽视实效的误区,开始转向理性探索的实验阶段,人们开始加大反思力度,把眼光更多地聚焦于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固定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只要课堂教学有效了,教学质量就一定高?经过四年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本人认为新课改的目的不单单是学习内容、考核方式等形式上的简单改变,更应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的本质改变,从而达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不仅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更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真正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科世界。但是由于教师新课改经验不足,想要达到理想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障碍。本文分析了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高效 价值内涵 实践  一、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价值内涵  所谓的高效教学指的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
期刊
数学竞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解题竞赛,它面对的对象不是全体同学,而是一部分有数学天赋的同学。数学竞赛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而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这种能力的基本要素是知识、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技能、技巧,其中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主导、是灵魂。  一、新课程数学竞赛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竞赛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和发展说明它的确有存在的价值,它的适度开展对基础数学有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事物总是
期刊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而“突出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作为品德教师,笔者也尝试着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去搜集一些资料拿到课堂上来作交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存在着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