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前、课中、课后”,探索学情分析新视角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和重要保证,它作为教学设计的前置行为,并不是一个静态的部分,而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笔者认为学情分析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形成“三环一体”的整体联动的分析体系。课前学情分析可以确定学生认知起点,进行充分预设;课中学情分析可以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学情分析可以评估教学结果,为后续教学提供真实的学情。教师在教学中要聚焦“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分析,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情分析 课前 课中 课后 课堂教学
  一、课前:确定认知起点,进行充分预设
  学情分析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而全面的学情分析对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预设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备好学生,备足教材,才能有效的完成课前准备,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课前的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知识经验分析
  奥苏贝尔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指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在于学生能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学生的新知识更多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一共有多少》这课中,学生已有认识10以内的数,10以内数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而且学生在学前班也学习了部分知识,以一年级两个班级108个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有接受过幼小衔接的学生达64人,占比59.26%,其中对学生5以内加法计算进行前测,测试题目为5题,如图1所示,在108个学生中,103个满分,也即95.3%的学生都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法,但是在提问中发现,学生对于加法的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能清晰地表达算式的含义,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即合起来的意思。
  同时,学生在上学前已有一些简单加法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遇到过加法的原型,只是不知道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因此本课也要引导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密切加法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数学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
  (二) 学习兴趣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涨的,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水平非常乐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但是相比于短暂又轻松的幼儿园学习,他们对于40分钟的小学课堂还不太适应,且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本课是在国庆节结束后的第一次课,学生容易产生假期综合症,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往往只對色彩鲜艳,故事性强的教学素材有兴趣。因此,基于此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情境图入手,让学生现场演示,增加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
  (三) 学习策略分析
  从学生理解的角度看,在多个情境下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加法原型支撑,有助于他们的理解与应用。课本通过“一共有多少笔”和一共有几只熊猫”来阐述相同的算式“3+2”,以此帮助理解加法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内容的讲解上,可以设计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的思路来呈现教学内容,在相对丰富的具体情景中完成运算的抽象过程。
  另一方面,一年级学生会借助于实物或数手指来完成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采取符合他们的学习策略。在本课中,我采取图片操作,画图解释,手指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象的内容为素材,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加法计算融入到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课中: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有效课堂
  经过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师已有了一份详备的教学设计,但是学生是鲜活而完整的个体,教师的预设往往会与学生的思维存在出入,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同时也要注意课堂中特殊群体的认知差异,及时帮助他们齐头并进。在探究数“一共几支铅笔”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准确说出铅笔有几支,已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按照教学安排,已经可以开始下一个环节,但是教师发现,学生数数的方法略有差别,于是及时捕捉不同的数数方法,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按照1,2,3,4,5的顺序来数,但是有的学生在原有的3支铅笔基础上往后数4,5,还有的学生直接将左右手铅笔支数合起来,2和3合起来是5的方法来数。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及时停下脚步,关注学生的思维火花,这也是促进有效课堂的方式。因此,课中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因势利导,及时作出教学策略调整,促进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三、课后:评估教学结果,提供后续学情
  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估分析,主要在于分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一共有多少》这课中,从学生的课堂及课后反馈中发现,学生对于说完整话的能力有待提高,指导加法的意义,但是表达略显卡顿,需要教师给予提示语或与他一起说,才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加法的意义。因此我在课后布置了一个回家说一说的小任务,与家长借助生活中的原型,列出加法算式,并完整说出它的意思,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在下一节课课堂中,就让学生说完整话设计一个补救及巩固的环节。通过课后学情分析,达到及时补救,提供后续学情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应动态的活跃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跟踪分析学生的实时学情,及时作出教学策略的改进,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课前备课学情分析的内容与操作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9):1-7.
  [2] 安桂清.论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40-42.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创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的进一步延伸,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能力 培养  一分疑惑一分进步,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点进步都是从人们的疑惑开始的。从小培养学生对所接触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初中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教师不断地构建全新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主学习模式。数学学习也是学生思维构建的重要学科,初中数学课堂的““统领课””是能够带给学生整体学习认识,并不断将各个学习点进行有机结合的引领课程,为了激发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思维,需要教师运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统
期刊
【摘 要】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在课程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改革备受关注,同时成为了初中教育阶段改革中的核心。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及前提,数学,对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生存都是重要的指导工具,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这一重要工具来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育 方法分析  一、引言  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
期刊
摩擦力相关的动静转换问题,是高中力学的学习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当多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由于场景可能性多,学生很难判断物体动静状态的转换。通过研究动静转换过程的“供求关系”,推演出一些辅助判断的二级结论,能够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效率。  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可以依靠动静转换中的“供求关系”进行判断。需求方是维持相对静止需要的静摩擦力,供给方为接触面能够提供的最大静摩擦
期刊
【摘 要】 高中地理教学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幅好的板书对高中生学习、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发展思维能力,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板书 教学 设计 高中地理学  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地理板书即地理教师在上课前深入研读教材,依据教学的目的进行认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以情景教学法进行单元化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个单元的总体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进程。同时,还能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积极活跃,让学生们充满学习的动力,让教师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本文探讨了在单元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单元主题 情境教学 实践探究  一、引言  教育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其中的艺
期刊
【摘 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有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小学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有新的认知,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科授课,其授课方式及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到小学学生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有益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让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师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提升了高中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高中生数学逻辑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学教学技能,为学生营造高效数学课堂,让高中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科学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探究未学习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数学逻辑意识,从而全面增强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应试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教师要结合高中数学新课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完成课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的重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着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开展以问题导学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使其通过问题导学深入探究数学学科,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特点,并提出了当前完善我国小学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指向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深度阅读教学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感悟和思维发展,注重对课文的深度审美,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如何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下實现深度阅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在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深度阅读的课堂,发展学生的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