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法(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和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给予A组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法(PFNA)治疗,B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DHS)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各指征、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B组,且P<0.05;A组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50%,B组为85.00%,P>0.05;另外,A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B组(25.00%),且P<0.05。结论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和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两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相比之下,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方法。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前言
  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很多,而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法(PFNA)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DHS)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即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以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A组40例,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6.21±7.14岁;骨折分型:5例1-b型、8例II-a型、18例II-b型、9例III型;致伤原因:15例交通伤、21例摔伤、4例高处坠落伤。B组40例,2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7.13±6.73岁;骨折分型:4例1-b型、10例II-a型、20例II-b型、6例III型;致伤原因:14例交通伤、22例摔伤、4例高处坠落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患者入选后即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术前协调诊治患者全身疾病,并进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患者采取持续性硬模外麻醉或全麻方法,取仰卧位,使用足部固定器进行牵引,同时结合手法进行复位,然后使用C型壁X线机进行透视,以查看复位情况,确认复位后则可进行消毒铺巾。⑴A组:给予使用PFNA。于大粗隆顶点往近端2cm处作一个长2~5cm的切口,将部分臀中肌肌纤维钝性分离,然后触及股骨大粗隆的顶部,并用凌形锥凿穿其前端1/3处的骨皮质和顶点骨皮质[1]。然后借助C型壁X线机的引导,将主钉插入到合适的部位,同时利用体外瞄准器将螺旋刀片打入,植入尾帽。然后结合骨折的稳定情况选择锁钉,最后对伤口进行常规冲洗,再关闭伤口(图1)。⑵B组:给予该组使用DHS。在患侧股骨大粗隆外侧纵向作切口,长12~16cm,将股外侧肌钝性分开,以使股骨近端、股骨颈基部和股骨大粗隆充分暴露出来。然后使用骨钻于大粗隆下约3cm处钻一个小孔,作为导引角度定位器的放置点,经骨孔放置导针。查看导针的深度和位置,达到要求后再进行C型壁X线机透视。然后进行扩孔和攻丝,选择长度合适的滑动加压螺钉植入,再进行套筒钢板安装,滑入螺钉尾端,加压骨折端[2]。保证股骨干外侧骨质皮与钢板紧贴后再拧入皮质骨螺钉,并于滑动加压螺钉的尾端拧入加压尾钉。然后对伤口进行常规冲洗,关闭伤口(图2)。对两组患者术后使用3~5d的抗生素,并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各指征,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功能优良率(通过功能评分进行评定)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图1 PFNA术后 图2 DHS术后
  1.3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Harris进行评分,其中,分数等于和大于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尚可,低于70分则为差[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用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 两组术中和术中个指标情况比较
  除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之外(P>0.05),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B组,且术中输血量也少于B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和术中个指标情况比较(x±s )
  2.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A组功能优良率为87.50%,B组为85.00%,两组的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如感染、宽内翻、内固定断裂、髋内翻等,其中,A组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0%,B组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x2=4.50)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且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指的是发生在髋关节囊线之外,小转子下方区域内骨折病症,并占髋部骨折64%左右,成为机体髋部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股骨粗隆部的血细胞运动较为丰富,因此在骨折后易愈合,但也容易出现髋内翻等并发症,选择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手术是关键。
  当前,PFNA和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流方法。DHS应用较广,适用于大部分隆间骨折患者,且固定效果好。但对于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患者,尤其是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股骨后劲的内侧存在皮质缺损,使股骨缺乏支撑点而易出现钢板疲劳折断、螺钉切割股骨头折断等并发症情况。PFNA出现很好地弥补了DHS的这一缺陷,它依靠螺旋刀就能很好地实现稳定支撑和抗旋转的目的,且术中显露骨折端,不会对局部血运造成明显的影响,因而能有效减少对骨折部位软组织的损害,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且操作相对简单,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本研究中,A 组使用了PFNA,B 组使用了DHS,结果显示,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B组,且术中输血量也少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0%)也明显低于B组(25.00%),P<0.05;而比较两组的功能评分,A组优良率为87.50%,B组为85.00%,两组的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倪晓辉等[5]人的研究成果相类似。由此可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和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吴晓锋.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健康之路,2013,12(06):115-116.
  [2]邱波,宋其合,钟俊等.两种不同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6):430-431.
  [3]倪晓辉,朱兴元,田顺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4(10):888-89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炎的发病原因、特征、鉴别与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体会。方法 整理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在50例患者中,1例死亡,死亡率2%,好转13例,好转率26%,完全治愈34例,治愈率68%。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急性脊髓炎是较为常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治疗30例,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疗程均为半月,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00%,对照组为43.33%,两组比较,P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脊柱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其实施治疗,并从患者的脊柱的突出程度改善情况和视觉评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名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良性妇科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根据临床观察数据,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诊治的207例良性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7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55例,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能量消耗增加,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机体分解代谢增加,摄入减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机制  发生机制-机体分解代谢增加:感染,细菌毒素、缺氧、焦虑、恐惧,机体内分泌紊乱,能量消耗和尿氮排出量增加,排痰是氮丢失的途径,机械通气患者排痰中氮量为每天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妇科阴道炎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门诊接受阴道炎治疗的120例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与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均为3.3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8.33%,前后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发病诱因、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诱因、治疗和转归。结果:降糖药物使用不当、进食不及时、过量饮酒、腹泻、肝肾功能不全等是引起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主要诱因。经抢救处理后,29例很快清醒;2例在应用葡萄糖后2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观察为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替普瑞酮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5例,按数字表抽取法分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25例实验组患者加用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转阴率为92%,复发率为0%,显著高于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舌侧正畸对口腔功能及美观的干扰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8例牙列拥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分别接受舌侧正畸及传统唇侧非拔牙正畸治疗。在安装矫治器当日、7d 、14d及28d,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临床中诊治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入住我院普外科的7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结合相关检查确诊患者有75例,初诊正确率达93.21%,在非手术治疗情况下11例早期患者腹痛症状有效缓解。其余64例手术患者中,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肠粘连梗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