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6年,正值“文革”开始。我的物理老师是个摘帽右派,难逃被冲击批斗的厄运。我奉“文革”小组之命监视他,没想到后来我们竟成了朋友。我发现他有一只匣式旧相机,眼睛一下子亮了。我请求他教我摄影。不多久我就学会了侍弄相机,逐渐懂得了一些光影知识。
1967年“大串联”时,我和同学来到上海,犹如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见到什么东西都觉得稀奇。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在大上海留个影,好送给没有来过大上海的朋友们。我知道我在上海工作的三姑父有一架海鸥203型相机,借用一下想来不会有问题吧!
“小青年是不好白相(上海方言,意为“玩”)照相机的。”姑父沉着脸对我这样说。这句话就像用刀刻在我的心上一样,几十年来一直难以忘却。哪里是小青年不能玩相机,上海人压根儿就看不起外地人,尤其是乡下人,即使亲戚也如此。大上海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别了,大上海;别了,黄浦江!没有借到相机的我无心再在上海逗留,在回程的轮船上,想到乡下人无权享用稍微贵重一点的东西,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
1969年,我从小镇插队到生产队劳动。五保户张志文是我的“再教育”老师,在生活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劳动中,他手把手地教我做农活。在我精神颓唐时,他开导我:“小王啊,想开点,你是高中生,会有用武之地的!”天有不测风云,这位善良热忱的老贫农后来得了肝癌。病危时,他似乎有许多话要同我讲,但又无从说起。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老半天才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糊涂,以前没照过相,要是有一张相片留给你该多好啊!”
“我会照相,我一定给你照相!”我对他说。然而我跑遍全大队32个生产队也没有借到相机。虽说启东当时是粮棉双高产的富饶地区,但是照相机还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要是有一张相片留给你该多好啊!”我永远忘不了老张叔临终时反复讲的这句话,永远忘不了他那无限遗憾的表情。从此购置照相机的强烈欲望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1972年,我的表叔发了一张海鸥4B型相机的购物券(那时这类相机是计划供应的)。我好说歹说,终于把购物券要了过来,然后急赴上海购相机。那时我是全队挣钱最多的一个,但一年的收入也不过146元。我用发抖的手抽出12张10元纸币买了心爱的海鸥4B,又买了5卷120胶卷和处理相纸、药水,这就耗尽了我一年的血汗钱。
回到生产队,全队男女老少乐开了花:合家欢、满月照、妯娌合影、弟兄合影……一下子拍了不少照片。虽然拍的照片不甚理想,画面歪歪斜斜,色调深深浅浅……但乡下人似乎不计较这些,依然欢天喜地。
这台海鸥4B,使我的人际关系大为改观:大队支书给父亲祝寿请到了我,大队会计的小孩办周岁酒邀我前往;这台海鸥4B,还使我在短短的半年中由一个无名小知青,变成了生产队学“毛选”辅导员,后来还进了公社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197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通师专。师专毕业后,我又回母校工作,海鸥4B仍伴随着我,我用这架相机指导学生学摄影。随着彩照的普及,120相机逐步退役,我新购了一台海鸥DF-2ETM型照相机。“新武器”购回那天,正值下雨,一位女教师撑着伞背着一个孩子、身旁还有两个孩子偎依着她,教室里的几个小朋友见到后,奔抢着为他们送伞。我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个瞬间。这张取名为《雨》的照片,送到市里参赛,获得了教师艺术节摄影作品特等奖。
十多年来,我用海鸥相机为师生们拍摄了近万张照片,记录了我们色彩斑斓的校园生活画面。
1967年“大串联”时,我和同学来到上海,犹如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见到什么东西都觉得稀奇。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在大上海留个影,好送给没有来过大上海的朋友们。我知道我在上海工作的三姑父有一架海鸥203型相机,借用一下想来不会有问题吧!
“小青年是不好白相(上海方言,意为“玩”)照相机的。”姑父沉着脸对我这样说。这句话就像用刀刻在我的心上一样,几十年来一直难以忘却。哪里是小青年不能玩相机,上海人压根儿就看不起外地人,尤其是乡下人,即使亲戚也如此。大上海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别了,大上海;别了,黄浦江!没有借到相机的我无心再在上海逗留,在回程的轮船上,想到乡下人无权享用稍微贵重一点的东西,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
1969年,我从小镇插队到生产队劳动。五保户张志文是我的“再教育”老师,在生活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劳动中,他手把手地教我做农活。在我精神颓唐时,他开导我:“小王啊,想开点,你是高中生,会有用武之地的!”天有不测风云,这位善良热忱的老贫农后来得了肝癌。病危时,他似乎有许多话要同我讲,但又无从说起。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老半天才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糊涂,以前没照过相,要是有一张相片留给你该多好啊!”
“我会照相,我一定给你照相!”我对他说。然而我跑遍全大队32个生产队也没有借到相机。虽说启东当时是粮棉双高产的富饶地区,但是照相机还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要是有一张相片留给你该多好啊!”我永远忘不了老张叔临终时反复讲的这句话,永远忘不了他那无限遗憾的表情。从此购置照相机的强烈欲望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1972年,我的表叔发了一张海鸥4B型相机的购物券(那时这类相机是计划供应的)。我好说歹说,终于把购物券要了过来,然后急赴上海购相机。那时我是全队挣钱最多的一个,但一年的收入也不过146元。我用发抖的手抽出12张10元纸币买了心爱的海鸥4B,又买了5卷120胶卷和处理相纸、药水,这就耗尽了我一年的血汗钱。
回到生产队,全队男女老少乐开了花:合家欢、满月照、妯娌合影、弟兄合影……一下子拍了不少照片。虽然拍的照片不甚理想,画面歪歪斜斜,色调深深浅浅……但乡下人似乎不计较这些,依然欢天喜地。
这台海鸥4B,使我的人际关系大为改观:大队支书给父亲祝寿请到了我,大队会计的小孩办周岁酒邀我前往;这台海鸥4B,还使我在短短的半年中由一个无名小知青,变成了生产队学“毛选”辅导员,后来还进了公社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197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通师专。师专毕业后,我又回母校工作,海鸥4B仍伴随着我,我用这架相机指导学生学摄影。随着彩照的普及,120相机逐步退役,我新购了一台海鸥DF-2ETM型照相机。“新武器”购回那天,正值下雨,一位女教师撑着伞背着一个孩子、身旁还有两个孩子偎依着她,教室里的几个小朋友见到后,奔抢着为他们送伞。我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个瞬间。这张取名为《雨》的照片,送到市里参赛,获得了教师艺术节摄影作品特等奖。
十多年来,我用海鸥相机为师生们拍摄了近万张照片,记录了我们色彩斑斓的校园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