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实施以来,各地都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而且对于教师的配备也是各不相同,每个学校的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配备教师。选择合适的实施方式,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关键词】实施方式;教师配备;现状分析;有效指导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实施以来,各地都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对于教师的配备也是各不相同。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本市的教师配备情况:专职教师一人,其他基本上都是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各地学校的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现归纳成三类,便于分析它的利弊。
一、做为学科课程按日课表上,采用统一征订《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一课一个主题完成。主要以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兼职。
利:教师有本可依,根据教材的内容,活动方式依次进行。人人都能承担这门课程的任务,科组活动大家也能有共同研讨的主题,也能就同一教材的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和评价。
弊:教师缺乏创新和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中的一些主题不适合当地学生开展活动,学科教学的倾向较严重,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尚有一定的距离。
二、不使用统一的教材,主题活动是全校的统一。班主任兼职,学校统一管理。
利:班主任在组织管理学生活动方面有优势,能够充分调动资源,取得家长支持配合,特别是在外出参观、调查时方便组织,而且安全方面也有保障。另外班主任每天与学生见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能有效的管理,有利于过程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会有更实效。这样的安排有弹性,根据班主任所教学科灵活安排,适时开展,除了:主题确定课、主题分解课、活动策划课、阶段交流课、总结交流课,方法指导课以外,其余时间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活动比较自主,由班主任监控活动质量,而且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把与学生的教育、社会上正在发现的事及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调控各种教学资源。
弊:全校同一主题活动使得班级特色个性化的主题没有很好的延伸,班主任工作繁重,他们的过程性指导如何监控和管理,他们都有所谓的主科教学任务且有学科考试的压力,部分老师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上语数的情况在所难免。还有部分学校仅仅是把原先的一些传统活动改头换面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了。
三、征订教材,但不统一内容,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活动主题。配备专职教师,其他教师兼职。
利:综合实践活动有专人负责,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到各年级的实施计划,主题选择,具体到每个主题的实施方案,都有专职教师建立,能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一系列地方和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积累了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库、课件库、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完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开展课题研究,总结运用于常态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方法,形成经验向全校或全市推广。
弊:专职教师任教多个班级,不能经常深入到同學之中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而且不同的主题同时开展,老师的指导精力有限,对于过程不能实施有效和及时的指导。由于是科任教师,不仅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少,与家长接触得更少,学生的外出活动安全得不到保障。专职教师的功课涉及到十几个班,所以全部排进日课表,到了这节课就必须去上,无论这节课是否有必要在教室完成,活动时间弹性不够,导致活动开展比较被动,有学科活动的向。
通过三种教材配备和实施方法的比较,我们看到,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利弊。该如何取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师和选择实施方式。我们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灵活实施。最好是每一个学校有一位教师对这一课程经常关注,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果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常态下会更有效的得以实施。
1、取得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综合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落脚点在学校,学校能否有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基本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地要求学校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很难进入常态实施状态的。当然,其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学校应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和学期方案。
2、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应该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处事态度等,才能使我们的活动舞台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得他们的热心支持,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具有常态性和有效性。了解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贴心的交谈以外,还可以向同学、教师、家长询问,利用调查表反馈,人个档案袋等形式,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以求对学生对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力、参与度有基本的把握。如在开展“走近智障生”活动之前,首先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及其工作、文化、爱好、性格、家庭氛围、家庭条件等做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每个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参与要求,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我们搭建的活动舞台不空缺一个角落。
3、专职和兼职,都要参与并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实践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最好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应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多走弯路,可能会困难重重,可能会陷入僵局,甚至可能会半途而废,。因此,教师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教师要运用恰当、有效的指导示范搭建桥梁,引领学生走向活动的舞台去充分地展示自己。必要时,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讲座,方法指导。如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走近智障生》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智障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智障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前,又指导学生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要带的工具、食物、记录本、标本夹、收集瓶、包装袋等;要查询的资料、知识等。 总之,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越到位,活动的准备就会越充分。也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4、保证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要进入学校的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预以实施。只有落实课时,才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常态性和有效性才有根本的保证。
其次,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中。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的延续,深化下去。所以,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如在对“家庭燃气探秘”“学校的变化”等主题的控究时,给学生安排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的记录,观察日记,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同是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能及时的地去督促、检查、反馈。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更落实。
另外,由于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三十五分钟一课时,就造成了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的状况。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课堂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尽情地体验、探究、收获,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地安排课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参与需要。如在开展“走近智障生”的主题活动家时,可以利用早读早操的时间,让学生在与特殊学校的学生结对的活动中,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活动中,我们的学生给特殊学校的学生起英文名,给他们唱简单的英文歌,特殊学校的同学被我们的热情感染,为我们尽情的表演了自己独特形式的节目。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有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因而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常态化,是有效实施的保障。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的配备教师。在新课改的无台上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管理也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元祥主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关分析与问题思考》
[4]张颖晖《光州教学研究》总第400期《综合实践活动家在常态下的有效实施》
[5]叶华荣《关于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现状与思考》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关键词】实施方式;教师配备;现状分析;有效指导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实施以来,各地都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对于教师的配备也是各不相同。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本市的教师配备情况:专职教师一人,其他基本上都是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各地学校的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现归纳成三类,便于分析它的利弊。
一、做为学科课程按日课表上,采用统一征订《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一课一个主题完成。主要以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兼职。
利:教师有本可依,根据教材的内容,活动方式依次进行。人人都能承担这门课程的任务,科组活动大家也能有共同研讨的主题,也能就同一教材的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和评价。
弊:教师缺乏创新和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中的一些主题不适合当地学生开展活动,学科教学的倾向较严重,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尚有一定的距离。
二、不使用统一的教材,主题活动是全校的统一。班主任兼职,学校统一管理。
利:班主任在组织管理学生活动方面有优势,能够充分调动资源,取得家长支持配合,特别是在外出参观、调查时方便组织,而且安全方面也有保障。另外班主任每天与学生见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能有效的管理,有利于过程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会有更实效。这样的安排有弹性,根据班主任所教学科灵活安排,适时开展,除了:主题确定课、主题分解课、活动策划课、阶段交流课、总结交流课,方法指导课以外,其余时间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活动比较自主,由班主任监控活动质量,而且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把与学生的教育、社会上正在发现的事及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调控各种教学资源。
弊:全校同一主题活动使得班级特色个性化的主题没有很好的延伸,班主任工作繁重,他们的过程性指导如何监控和管理,他们都有所谓的主科教学任务且有学科考试的压力,部分老师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上语数的情况在所难免。还有部分学校仅仅是把原先的一些传统活动改头换面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了。
三、征订教材,但不统一内容,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活动主题。配备专职教师,其他教师兼职。
利:综合实践活动有专人负责,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到各年级的实施计划,主题选择,具体到每个主题的实施方案,都有专职教师建立,能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一系列地方和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积累了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库、课件库、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完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开展课题研究,总结运用于常态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方法,形成经验向全校或全市推广。
弊:专职教师任教多个班级,不能经常深入到同學之中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而且不同的主题同时开展,老师的指导精力有限,对于过程不能实施有效和及时的指导。由于是科任教师,不仅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少,与家长接触得更少,学生的外出活动安全得不到保障。专职教师的功课涉及到十几个班,所以全部排进日课表,到了这节课就必须去上,无论这节课是否有必要在教室完成,活动时间弹性不够,导致活动开展比较被动,有学科活动的向。
通过三种教材配备和实施方法的比较,我们看到,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利弊。该如何取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师和选择实施方式。我们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灵活实施。最好是每一个学校有一位教师对这一课程经常关注,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果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常态下会更有效的得以实施。
1、取得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综合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落脚点在学校,学校能否有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基本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地要求学校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很难进入常态实施状态的。当然,其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学校应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和学期方案。
2、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应该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处事态度等,才能使我们的活动舞台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得他们的热心支持,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具有常态性和有效性。了解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贴心的交谈以外,还可以向同学、教师、家长询问,利用调查表反馈,人个档案袋等形式,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以求对学生对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力、参与度有基本的把握。如在开展“走近智障生”活动之前,首先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及其工作、文化、爱好、性格、家庭氛围、家庭条件等做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每个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参与要求,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我们搭建的活动舞台不空缺一个角落。
3、专职和兼职,都要参与并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实践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最好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应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多走弯路,可能会困难重重,可能会陷入僵局,甚至可能会半途而废,。因此,教师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教师要运用恰当、有效的指导示范搭建桥梁,引领学生走向活动的舞台去充分地展示自己。必要时,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讲座,方法指导。如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走近智障生》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智障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智障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前,又指导学生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要带的工具、食物、记录本、标本夹、收集瓶、包装袋等;要查询的资料、知识等。 总之,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越到位,活动的准备就会越充分。也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4、保证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要进入学校的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预以实施。只有落实课时,才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常态性和有效性才有根本的保证。
其次,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中。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的延续,深化下去。所以,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如在对“家庭燃气探秘”“学校的变化”等主题的控究时,给学生安排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的记录,观察日记,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同是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能及时的地去督促、检查、反馈。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更落实。
另外,由于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三十五分钟一课时,就造成了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的状况。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课堂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尽情地体验、探究、收获,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地安排课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参与需要。如在开展“走近智障生”的主题活动家时,可以利用早读早操的时间,让学生在与特殊学校的学生结对的活动中,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活动中,我们的学生给特殊学校的学生起英文名,给他们唱简单的英文歌,特殊学校的同学被我们的热情感染,为我们尽情的表演了自己独特形式的节目。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有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因而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常态化,是有效实施的保障。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的配备教师。在新课改的无台上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管理也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元祥主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关分析与问题思考》
[4]张颖晖《光州教学研究》总第400期《综合实践活动家在常态下的有效实施》
[5]叶华荣《关于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现状与思考》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