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常常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却学得既吃力又痛苦,毫无效果。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到“三开放”
1.思想开放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就是要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2.内容开放
习作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
(1)命题求“宽”
习作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比如,每年精心组织春游、秋游和“推普周”里的“啄木鸟行动”等,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体验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
(2)选材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拓宽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习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3)形式求“活”
作文体裁上应不拘一格,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还可以是简单的应用文等。
3.形式开放
教学形式不应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而应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家庭中,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课内作文、课外练笔,以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开演讲会、辩论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随文学习,读写结合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我们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应该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要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在教学《雪顿节上看赛牛》后,我根据课文按“赛前——赛中——赛后”的顺序列出了描写这场赛牦牛会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仿写一场气氛热烈的拔河比赛,学生有法可依,写作时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写“下水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眼里,教科书里都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若教师能用新授的方法自己写一至两篇“下水文”作示范,就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写作文其实并不难。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还能使教师在练笔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写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最容易犯错之所在。这样,在备课与指导写作时就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紧扣重点批改作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是鼓励学生积极写作的有效途径。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力求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但实在是力不从心;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我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设计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给高一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而对于运用不得法的作文,教师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教师只要给予巧妙的点拨和鼓励,学生便会明白。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再用少量时间集中解决即可。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时效性,学生上交作文后一般二至三天,最多四至五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久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翔实,评讲的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的批改记载。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都必须有针对性,要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小学生作文难、难作文,但只要教师能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有效的作文教学法则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责编 钟 岚)
一、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到“三开放”
1.思想开放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就是要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2.内容开放
习作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
(1)命题求“宽”
习作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比如,每年精心组织春游、秋游和“推普周”里的“啄木鸟行动”等,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体验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
(2)选材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拓宽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习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3)形式求“活”
作文体裁上应不拘一格,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还可以是简单的应用文等。
3.形式开放
教学形式不应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而应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家庭中,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课内作文、课外练笔,以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开演讲会、辩论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随文学习,读写结合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我们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应该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要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在教学《雪顿节上看赛牛》后,我根据课文按“赛前——赛中——赛后”的顺序列出了描写这场赛牦牛会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仿写一场气氛热烈的拔河比赛,学生有法可依,写作时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写“下水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眼里,教科书里都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若教师能用新授的方法自己写一至两篇“下水文”作示范,就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写作文其实并不难。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还能使教师在练笔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写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最容易犯错之所在。这样,在备课与指导写作时就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紧扣重点批改作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是鼓励学生积极写作的有效途径。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力求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但实在是力不从心;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我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设计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给高一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而对于运用不得法的作文,教师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教师只要给予巧妙的点拨和鼓励,学生便会明白。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再用少量时间集中解决即可。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时效性,学生上交作文后一般二至三天,最多四至五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久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翔实,评讲的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的批改记载。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都必须有针对性,要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小学生作文难、难作文,但只要教师能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有效的作文教学法则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