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一个基本单位,而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核心。班主任需要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全体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所有的工作,既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又是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还是联系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传统观念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要像一个“慈母”,整天对每一个学生嘘寒问暖;也要像一个“严父”,成天管教学生认真学习。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必须是起早贪黑、苦口婆心、事必躬亲、疲惫不堪,却又任劳任怨的。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对付,“起早贪黑”和“苦口婆心”早已成为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之所以那么辛苦,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他们经历磨练的机会。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学会自主管理,才能真正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搭建团结、亲密的交流平台,打造和谐幸福的班级大家庭;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为了摆脱传统那种终日琐事缠身的窘迫局面,三年前,我开始尝试构建“民主自治”的班集体,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倍感欣慰,在此与广大同行分享我的观点。
试问:班级管理中应不应该有“民主自治”?我想无论哪位老师都会高度一致地回答:“当然应该有!”但是,再问“什么是民主自治?怎样构建民主自治的班集体?”回答便丰富起来了,分歧也就出来了。而我的做法就是刚柔并济,努力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并且要坚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
一、“民主”要“刚”。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民主是最硬的”,而这句话正好能阐明我对“民主”的观点。有不少人认为民主就是纵容,就是让步,就是软弱……在我尝试班级管理改革的时候,许多家长也不理解,或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我不能对孩子太松,要管严点。也有同事暗示我:初中学生还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放得开手。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对“民主”产生了误解。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民主自治、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离不开严格、有序、人人捍卫的规则,这个就是所谓的“民主”的“刚”。当然,这个规则必须代表了全班同学的利益与义务。所以,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则的时候,不是由我一个人规定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也不是由班干部说了算,不是说班委会开会讨论就决定了。我发动每位同学参与进来,分别从寝室管理、学习管理、纪律管理、活动管理几方面提交1-2个议案,再召开全班班务会议,展示每项提议并举手表决,每个提议得到超过半数的票额,就可以写进班级管理规则。因为规则是每个人都事先提议,每个人都举手表决通过的,所以说是“民主”的。既然是每个人都参与制定的,那肯定是板板钉钉的事情,是每个同学都毫无条件必须遵守的,所以说是“刚”的。
二、“民主”要“柔”。
“民主”的具体含义是指成人社会的法律权威,是行动上服从由多数民意形成的国家意志。但是在中学生面前,不能简单地这样说。一方面,民主必须要有强硬的东西,也可以说是规则;但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不能简单套用成人的原则,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所以也需要班主任的“柔”。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学校热衷于“军事化管理”,我特别反感。因为把学校办成军营是可怕的,让学生只知道服从是可悲的。我认为,学校需要纪律,学生需要规则,但最多是按照上级要求搞搞军训,让学生了解了解军营生活就完全足够了。对于中学生而言,犯错是常有的事,如果一味的照章办事,一味的指责、惩罚可能反倒会物极必反。
民主的“柔”一方面体现在规则的“弹性”上。我们都知道,法律通常都写有诸如此类的条文:“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三年至十年都是可能的、都是可以的,由此可见,量刑的尺度都是有弹性的,更何况是班级中民主制定的管理规则呢?
民主的“柔”另一方面体现在班主任处理事务的“艺术”上。教育除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挖掘潜力,归根结底体现在文明行为的养成和高尚心灵的形成两个基本功能上。文明行为的养成,需要训练,需要规则,需要强制,需要鼓励,需要惩戒,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民主的“刚”;而高尚心灵的形成,需要引领,需要榜样,需要感动,需要熏染,需要陪伴,这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柔”。这两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最为需要的就是“刚柔并济”。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制度和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细心领会他们那朴素而深刻的教育名言,我们自然会明白,在教育中,“情”永远大于“法”——哪怕这个“法”仅仅是相当于“法”的班级规章制度。
所以综上所述,要做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民主的“刚”是必要的。如果学生当众犯了严重错误,触犯了民主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不处理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有时候教育是“说一不二”的事情,班主任必须要“严格执法”,照章处理,以示制度和纪律的严肃性。但是,班主任在执行规章时也必须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尽量地体现柔和性和艺术性。班主任要充分施展柔术,善用真情抚慰,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既要有合理的惩戒,更要有“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唯有“刚柔并济”,才能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因为教育对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法”是相对的,“情”是绝对的;严厉是相对的,宽容是绝对的;“疾风暴雨”是相对的,“和风细雨”是绝对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对的,“润物细无声”是绝对的;“刚”是相对的,“柔”是绝对的,唯有“刚柔并济”,才有可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传统观念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要像一个“慈母”,整天对每一个学生嘘寒问暖;也要像一个“严父”,成天管教学生认真学习。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必须是起早贪黑、苦口婆心、事必躬亲、疲惫不堪,却又任劳任怨的。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对付,“起早贪黑”和“苦口婆心”早已成为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之所以那么辛苦,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他们经历磨练的机会。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学会自主管理,才能真正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搭建团结、亲密的交流平台,打造和谐幸福的班级大家庭;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为了摆脱传统那种终日琐事缠身的窘迫局面,三年前,我开始尝试构建“民主自治”的班集体,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倍感欣慰,在此与广大同行分享我的观点。
试问:班级管理中应不应该有“民主自治”?我想无论哪位老师都会高度一致地回答:“当然应该有!”但是,再问“什么是民主自治?怎样构建民主自治的班集体?”回答便丰富起来了,分歧也就出来了。而我的做法就是刚柔并济,努力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并且要坚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
一、“民主”要“刚”。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民主是最硬的”,而这句话正好能阐明我对“民主”的观点。有不少人认为民主就是纵容,就是让步,就是软弱……在我尝试班级管理改革的时候,许多家长也不理解,或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我不能对孩子太松,要管严点。也有同事暗示我:初中学生还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放得开手。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对“民主”产生了误解。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民主自治、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离不开严格、有序、人人捍卫的规则,这个就是所谓的“民主”的“刚”。当然,这个规则必须代表了全班同学的利益与义务。所以,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则的时候,不是由我一个人规定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也不是由班干部说了算,不是说班委会开会讨论就决定了。我发动每位同学参与进来,分别从寝室管理、学习管理、纪律管理、活动管理几方面提交1-2个议案,再召开全班班务会议,展示每项提议并举手表决,每个提议得到超过半数的票额,就可以写进班级管理规则。因为规则是每个人都事先提议,每个人都举手表决通过的,所以说是“民主”的。既然是每个人都参与制定的,那肯定是板板钉钉的事情,是每个同学都毫无条件必须遵守的,所以说是“刚”的。
二、“民主”要“柔”。
“民主”的具体含义是指成人社会的法律权威,是行动上服从由多数民意形成的国家意志。但是在中学生面前,不能简单地这样说。一方面,民主必须要有强硬的东西,也可以说是规则;但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不能简单套用成人的原则,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所以也需要班主任的“柔”。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学校热衷于“军事化管理”,我特别反感。因为把学校办成军营是可怕的,让学生只知道服从是可悲的。我认为,学校需要纪律,学生需要规则,但最多是按照上级要求搞搞军训,让学生了解了解军营生活就完全足够了。对于中学生而言,犯错是常有的事,如果一味的照章办事,一味的指责、惩罚可能反倒会物极必反。
民主的“柔”一方面体现在规则的“弹性”上。我们都知道,法律通常都写有诸如此类的条文:“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三年至十年都是可能的、都是可以的,由此可见,量刑的尺度都是有弹性的,更何况是班级中民主制定的管理规则呢?
民主的“柔”另一方面体现在班主任处理事务的“艺术”上。教育除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挖掘潜力,归根结底体现在文明行为的养成和高尚心灵的形成两个基本功能上。文明行为的养成,需要训练,需要规则,需要强制,需要鼓励,需要惩戒,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民主的“刚”;而高尚心灵的形成,需要引领,需要榜样,需要感动,需要熏染,需要陪伴,这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柔”。这两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最为需要的就是“刚柔并济”。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制度和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细心领会他们那朴素而深刻的教育名言,我们自然会明白,在教育中,“情”永远大于“法”——哪怕这个“法”仅仅是相当于“法”的班级规章制度。
所以综上所述,要做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民主的“刚”是必要的。如果学生当众犯了严重错误,触犯了民主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不处理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有时候教育是“说一不二”的事情,班主任必须要“严格执法”,照章处理,以示制度和纪律的严肃性。但是,班主任在执行规章时也必须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尽量地体现柔和性和艺术性。班主任要充分施展柔术,善用真情抚慰,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既要有合理的惩戒,更要有“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唯有“刚柔并济”,才能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因为教育对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法”是相对的,“情”是绝对的;严厉是相对的,宽容是绝对的;“疾风暴雨”是相对的,“和风细雨”是绝对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对的,“润物细无声”是绝对的;“刚”是相对的,“柔”是绝对的,唯有“刚柔并济”,才有可能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