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一个文明得倡导者,随便发火,既伤身体,又影响教育教学。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易怒带来的诸多不利,以及教师制怒的一些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务必先提高教师的素养,而教师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素养之一。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不能理智、冷静地对待外来刺激,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由此迁怒于学生,甚至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会带来多方面不利。
一、 不利于教师学生身心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怒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它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发怒时,会使内脏功能活动受阻,影响其正常运转。古人云,怒则伤肝。如果经常发怒,甚至会引起疾病,损伤教师的身心健康。而教师的发怒也会使学生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身心遭到很大的伤害。
二、 不利于教师的形象。
向学生发怒,从表面上看,学生有所畏惧,教师占了上风,实际上对教师形象影响很坏,暴露出教师方法简单,治学无能。如果再遇上"调皮"学生,火上浇油,就会使问题处理变得十分尴尬,导致教师"威风"扫地,严重影响教师的形象。并且会长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
三、 不利于教学。
教师对学生发怒,虽然用心不坏,但学生难免敬畏,感到压抑,从而产生心理负担和心理逆反。教師的低期望值变成了学生的自卑感、羞耻感和内疚感,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四、 不利于师生关系。
教师遇事发怒,学生难以接近教师,师生关系难以融洽,学生与教师疏远,逐渐形成鸿沟,甚至会形成对立,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导致教育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五、 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上教师易怒,学生也就存在压抑心理,听课也是战战兢兢、无精打采的,即使自己听不懂也不敢问教师,甚至教师越讲学生听得越糊涂,教师白费力,学生无收获,对提高教学质量毫无用处。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发怒,是不文明的表现,是粗暴无能的下下策,是缺少道德修养的反映。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也不能成为好教师。"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令教师头痛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怒而不发呢?
一、 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应该懂得,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他们的智力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知识经验少,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意志力和毅力薄弱,活泼好动。有时,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有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更不能找到摆脱这种处境的方法,因而就会表现出一些行为的偏差,甚至做出一些违纪违规、令教师头痛的事情,这是不奇怪的。
二、 深入思考,保持冷静。
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深入思考,保持冷静。应该想到,学生思想或行动中出现了偏差,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给予纠正。教师是教育者、主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主体者,无论学生犯有多么严重的错误,甚至对教师"顶撞"或"冒犯",作为教师,都不允许也没有权利对学生发脾气、发怒,甚至更失理智的行为。
三、 提高修养,律己容他。
在师生冲突面前,教师不应因事端是学生挑起的,或责任在学生一边,就可以认为理所应当地学生渲怒泄怒,这时,更要严于律己,最好先从自己这方面查找矛盾发生的因素,比如,是否开始就想惩罚学生,因而接触学生时一旦发生冲突,则顺势給事件的处理罩上了紧张的气氛,以致师生情感沟通堵塞,激起恼怒之火。如果教师能严于律己,宽以待生,就会疏通师生间闭塞的情感通路,这就是"律己容他"法。然而,此法并非无原则迁就,面对学生过错而施此法,只不过是为"动之以情",而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罢了。或者说便于"冷处理",而避免"热处理"。同时,也正因为如此,为教师赢得了时间,得以深思熟虑的找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应当记住这样一句话: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缺少科学教育方法的教师。教师要把每一位学生看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体贴他们,温暖他们的心灵,并寄予良好期待,使师生间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让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也甘愿听从教师的教导。
四、 心理换位,大度对待。
教师要以高度的觉悟、真挚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来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正确地运用教育机智来处理。教师面对偶发事件,要多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位置,将心比心地去思考:假如我是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做;我当学生时,会不会这样,有无此类现象,成人有成人的心理世界,孩子有孩子的心灵空间,两者必然有异啊!所以,教师热爱学生,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事情,就会理解学生心理,削减怒气,避免冲突。
五、 权衡利弊,镇定忍耐。
若教师在偶发事件中随心所欲地嬉笑怒骂,发泄怒气,很少或根本不顾及后果,就难免招致许多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慎重权衡利弊得失,考虑自己的行为失控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自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比如,师生抑或生生发生矛盾时,你怨怒难禁正要发火时,就要考虑:这样做是可以解决矛盾呢,还是会引起更大的麻烦?是有利于促进班级团结进步呢,还是会在班级造成某种紧张不安的气氛?......倘若能如此慎思,教师就不会做出轻率的举动,而总会采取有利而无弊的举措。
粗暴是教育的大敌,耐心是育才的前提,教师制怒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热爱学生,严于律己,热情、耐心、细致温和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信耐、敬佩,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在教育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451
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务必先提高教师的素养,而教师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素养之一。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不能理智、冷静地对待外来刺激,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由此迁怒于学生,甚至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会带来多方面不利。
一、 不利于教师学生身心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怒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它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发怒时,会使内脏功能活动受阻,影响其正常运转。古人云,怒则伤肝。如果经常发怒,甚至会引起疾病,损伤教师的身心健康。而教师的发怒也会使学生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身心遭到很大的伤害。
二、 不利于教师的形象。
向学生发怒,从表面上看,学生有所畏惧,教师占了上风,实际上对教师形象影响很坏,暴露出教师方法简单,治学无能。如果再遇上"调皮"学生,火上浇油,就会使问题处理变得十分尴尬,导致教师"威风"扫地,严重影响教师的形象。并且会长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
三、 不利于教学。
教师对学生发怒,虽然用心不坏,但学生难免敬畏,感到压抑,从而产生心理负担和心理逆反。教師的低期望值变成了学生的自卑感、羞耻感和内疚感,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四、 不利于师生关系。
教师遇事发怒,学生难以接近教师,师生关系难以融洽,学生与教师疏远,逐渐形成鸿沟,甚至会形成对立,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导致教育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五、 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上教师易怒,学生也就存在压抑心理,听课也是战战兢兢、无精打采的,即使自己听不懂也不敢问教师,甚至教师越讲学生听得越糊涂,教师白费力,学生无收获,对提高教学质量毫无用处。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发怒,是不文明的表现,是粗暴无能的下下策,是缺少道德修养的反映。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也不能成为好教师。"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令教师头痛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怒而不发呢?
一、 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应该懂得,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他们的智力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知识经验少,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意志力和毅力薄弱,活泼好动。有时,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有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更不能找到摆脱这种处境的方法,因而就会表现出一些行为的偏差,甚至做出一些违纪违规、令教师头痛的事情,这是不奇怪的。
二、 深入思考,保持冷静。
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深入思考,保持冷静。应该想到,学生思想或行动中出现了偏差,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给予纠正。教师是教育者、主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主体者,无论学生犯有多么严重的错误,甚至对教师"顶撞"或"冒犯",作为教师,都不允许也没有权利对学生发脾气、发怒,甚至更失理智的行为。
三、 提高修养,律己容他。
在师生冲突面前,教师不应因事端是学生挑起的,或责任在学生一边,就可以认为理所应当地学生渲怒泄怒,这时,更要严于律己,最好先从自己这方面查找矛盾发生的因素,比如,是否开始就想惩罚学生,因而接触学生时一旦发生冲突,则顺势給事件的处理罩上了紧张的气氛,以致师生情感沟通堵塞,激起恼怒之火。如果教师能严于律己,宽以待生,就会疏通师生间闭塞的情感通路,这就是"律己容他"法。然而,此法并非无原则迁就,面对学生过错而施此法,只不过是为"动之以情",而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罢了。或者说便于"冷处理",而避免"热处理"。同时,也正因为如此,为教师赢得了时间,得以深思熟虑的找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应当记住这样一句话: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缺少科学教育方法的教师。教师要把每一位学生看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体贴他们,温暖他们的心灵,并寄予良好期待,使师生间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让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也甘愿听从教师的教导。
四、 心理换位,大度对待。
教师要以高度的觉悟、真挚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来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正确地运用教育机智来处理。教师面对偶发事件,要多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位置,将心比心地去思考:假如我是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做;我当学生时,会不会这样,有无此类现象,成人有成人的心理世界,孩子有孩子的心灵空间,两者必然有异啊!所以,教师热爱学生,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事情,就会理解学生心理,削减怒气,避免冲突。
五、 权衡利弊,镇定忍耐。
若教师在偶发事件中随心所欲地嬉笑怒骂,发泄怒气,很少或根本不顾及后果,就难免招致许多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慎重权衡利弊得失,考虑自己的行为失控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自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比如,师生抑或生生发生矛盾时,你怨怒难禁正要发火时,就要考虑:这样做是可以解决矛盾呢,还是会引起更大的麻烦?是有利于促进班级团结进步呢,还是会在班级造成某种紧张不安的气氛?......倘若能如此慎思,教师就不会做出轻率的举动,而总会采取有利而无弊的举措。
粗暴是教育的大敌,耐心是育才的前提,教师制怒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热爱学生,严于律己,热情、耐心、细致温和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信耐、敬佩,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在教育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