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其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发展势态也欣欣向荣,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逐渐增多,生源质量倒有所下降,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相应地提升,反而处于下滑状态。就此,高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种弊端显露出来。本文就高职教育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所显露的弊端进行分析,并对其改革道路和方向做出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改革;就业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将语文教育和就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语文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一种应付或者摆设。然而,现行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甚至有些陈旧的语文教学内容已经相悖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就业背景下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教育的培养背景下,往往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我国的语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受到太大重视。尽管大多数专业都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其纯粹是为了凑数,并没有达到锻炼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真正目的。有些院校安排语文课程的课时很短,并且会根据专业课时进行调动,严重减少了语文学科学习的时间,
就业作为恒久以来不变的历史话题,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在现代就业情况下,越来越追求综合性素质人才,追求自身实践能力和素质修养各方面的统一,并不是学好专业知识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广泛性的综合课程,囊括了我们意蕴深长的悠久历史,包含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功能,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最根本的基础。
根据现代社会的状况,就业竞争力个压力越来越大,单纯的专业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投标书、企划案、合同等应用文写作类文书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在就业中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没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无法顺利地完成工作,也就违背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语文课程的教育,在语言文字表达和应用文写作方面制定硬性要求,真正做到语文教育与专业知识和就业的完美结合。
二、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语文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文教育、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结合上,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使学生在社会就业中拥有较大优势。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降低了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注重专业能力,忽视语文教育
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将高职语文职业化,注重专业性,把大量教学时间投入到操作型的教学实践中,大大地脱离了语文世界。然而过于强调专业教学,存在办学理念功利化和课程设置实用化的情况,使语文教学边缘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多人认为,学生走向毕业岗位后,需要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一些实际型的应用文写作,所以就忽视对学生文学素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教育,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导致学生就业后读写能力欠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教材特色不足,师资力量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普遍注重内容和理论,缺乏实践,而且使用教材不统一,大多是内容单一陈旧,数据更新极为缓慢,不能及时补充反映各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规程的要求,缺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配套的实训内容。
现在的高职教师有些是从师范院校汉语专业毕业的,有的是外校老师兼任,还有些是在校的研究生,没有一个专业、完整的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集中,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创新,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没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且由于教材的单一性,语文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语文不被重视,学生缺乏兴趣
现今社会,人们往往对语文这门课程有很多误解,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认为语文是非常简单的学科,不用过多学习也能看懂读懂,他们觉得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只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能为以后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做好准备;另外,没有升学压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把其当成考察课来应付。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持续下降,语文教学在课程教育中呈迅速下滑趋势。据调查,由于目前考试制度的规定,高职学生在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等方面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与普通学生存在着很大差距。由于从小一直学习语文,学生对语文教学有所厌倦,学习兴趣不高,这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4、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管理不足
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大多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整体性,教学方式笼统单一,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研究和探讨,而教师依赖书本知识进行讲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教师依然有着较为传统的观念,极少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调动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
5、语文教学与就业联系不紧密
目前,双证书制度的实行使得各大高职院校纷纷要求专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项目教学体现了岗位任务要求,使专业课和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高职语文课程没有明文制度的规定,没有证书的吸引力,就连普通话证书也没作要求,认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与就业联系不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性趣。 二、针对语文教学现状作出的改革研究和探索
1、重视高职语文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语文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载体,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各个专业的基础,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当改变固有理念,明确思想认识,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育,综合考虑告知语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教学中强调专业性,使语文教学能够服务于专业,将其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为高职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参与就业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2、强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改革
师资队伍自始以来就在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中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就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强化师资力量,如拓展师资专业的来源,在企业聘请有应用文写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语文课教学,为师资力量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鼓励教师和学生考取文秘类相关专业证书,促进其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强语文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建立出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尤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味地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学的独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应撇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观念,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与教学理论恰当地融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创新能力,使其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3、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语文课程本身的平台,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动,比如开展作文比赛或者演讲活动等促使他们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语文课程之外的一些扩展知识和能力,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具一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5、突出职业技能和实用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语文知识的系统化进行了弱化,要注重讲授与就业关系较大的部分,通过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学习,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适应就业需求,广泛搜集企事业单位的应用文本案例并作为教学资料,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下工厂、到单位搜集素材,进行应用文模拟训练。改革对学生的语文考试模式,以口试表达和应用文写作考试为主,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就业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应根据这个目标围绕就业需求设置课程,把学生知识理论与就业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其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作为一项综合性基础的学科,在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就业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始终注重就业与语文教育的双向结合,对语文教育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革,如此以来,高职语文教育的发展将会登上新的台阶。但是若要达到理想状态、取得巨大成果,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并且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高职语文教育将会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祝晓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之我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8):135-136.
[2] 胡丽娜.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37-38.
[3] 刘映霞.浅析高职语文教学如何以就业为导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6.
作者简介:
刘红,女,1966年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重庆籍贯荣昌,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改革;就业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将语文教育和就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语文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一种应付或者摆设。然而,现行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甚至有些陈旧的语文教学内容已经相悖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就业背景下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教育的培养背景下,往往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我国的语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受到太大重视。尽管大多数专业都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其纯粹是为了凑数,并没有达到锻炼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真正目的。有些院校安排语文课程的课时很短,并且会根据专业课时进行调动,严重减少了语文学科学习的时间,
就业作为恒久以来不变的历史话题,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在现代就业情况下,越来越追求综合性素质人才,追求自身实践能力和素质修养各方面的统一,并不是学好专业知识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广泛性的综合课程,囊括了我们意蕴深长的悠久历史,包含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功能,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最根本的基础。
根据现代社会的状况,就业竞争力个压力越来越大,单纯的专业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投标书、企划案、合同等应用文写作类文书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在就业中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没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无法顺利地完成工作,也就违背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语文课程的教育,在语言文字表达和应用文写作方面制定硬性要求,真正做到语文教育与专业知识和就业的完美结合。
二、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语文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文教育、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结合上,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使学生在社会就业中拥有较大优势。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降低了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注重专业能力,忽视语文教育
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将高职语文职业化,注重专业性,把大量教学时间投入到操作型的教学实践中,大大地脱离了语文世界。然而过于强调专业教学,存在办学理念功利化和课程设置实用化的情况,使语文教学边缘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多人认为,学生走向毕业岗位后,需要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一些实际型的应用文写作,所以就忽视对学生文学素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教育,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导致学生就业后读写能力欠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教材特色不足,师资力量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普遍注重内容和理论,缺乏实践,而且使用教材不统一,大多是内容单一陈旧,数据更新极为缓慢,不能及时补充反映各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规程的要求,缺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配套的实训内容。
现在的高职教师有些是从师范院校汉语专业毕业的,有的是外校老师兼任,还有些是在校的研究生,没有一个专业、完整的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集中,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创新,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没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且由于教材的单一性,语文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语文不被重视,学生缺乏兴趣
现今社会,人们往往对语文这门课程有很多误解,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认为语文是非常简单的学科,不用过多学习也能看懂读懂,他们觉得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只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能为以后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做好准备;另外,没有升学压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把其当成考察课来应付。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持续下降,语文教学在课程教育中呈迅速下滑趋势。据调查,由于目前考试制度的规定,高职学生在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等方面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与普通学生存在着很大差距。由于从小一直学习语文,学生对语文教学有所厌倦,学习兴趣不高,这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4、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管理不足
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大多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整体性,教学方式笼统单一,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研究和探讨,而教师依赖书本知识进行讲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教师依然有着较为传统的观念,极少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调动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
5、语文教学与就业联系不紧密
目前,双证书制度的实行使得各大高职院校纷纷要求专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项目教学体现了岗位任务要求,使专业课和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高职语文课程没有明文制度的规定,没有证书的吸引力,就连普通话证书也没作要求,认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与就业联系不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性趣。 二、针对语文教学现状作出的改革研究和探索
1、重视高职语文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语文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载体,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各个专业的基础,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当改变固有理念,明确思想认识,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教育,综合考虑告知语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教学中强调专业性,使语文教学能够服务于专业,将其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为高职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参与就业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2、强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改革
师资队伍自始以来就在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中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就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强化师资力量,如拓展师资专业的来源,在企业聘请有应用文写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语文课教学,为师资力量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鼓励教师和学生考取文秘类相关专业证书,促进其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强语文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建立出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尤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味地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学的独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应撇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观念,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与教学理论恰当地融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创新能力,使其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3、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语文课程本身的平台,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动,比如开展作文比赛或者演讲活动等促使他们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语文课程之外的一些扩展知识和能力,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具一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5、突出职业技能和实用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语文知识的系统化进行了弱化,要注重讲授与就业关系较大的部分,通过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学习,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适应就业需求,广泛搜集企事业单位的应用文本案例并作为教学资料,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下工厂、到单位搜集素材,进行应用文模拟训练。改革对学生的语文考试模式,以口试表达和应用文写作考试为主,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就业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应根据这个目标围绕就业需求设置课程,把学生知识理论与就业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其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作为一项综合性基础的学科,在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就业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始终注重就业与语文教育的双向结合,对语文教育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革,如此以来,高职语文教育的发展将会登上新的台阶。但是若要达到理想状态、取得巨大成果,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并且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高职语文教育将会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祝晓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之我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8):135-136.
[2] 胡丽娜.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37-38.
[3] 刘映霞.浅析高职语文教学如何以就业为导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6.
作者简介:
刘红,女,1966年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重庆籍贯荣昌,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