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以学致用”,教师把体验“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于任务之中,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使下,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建构知识体系。虽然任务驱动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所接受,但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受诸因素的制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当前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1.任务狭隘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广义的任务是由学生完成信息的收集、获取、选择、处理、传递与创新的活动。而部分教师仅以单个知识点或具体操作替代任务,只停留在掌握技能本身,学生学到的是孤立的、零碎的知识。狭隘化的任务,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任务庸俗化。部分信息教师穿“任务驱动”的鞋走“讲授式”的老路,他们片面地认为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这种等同于练习、作业式的“任务”,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感到厌倦,从而丧失了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3.合作形式化。任务驱动一般需要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当前部分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小组形同虚设,成员之间各自为阵。个别能力强的学生“代劳”其他成员完成任务,造就了一批学生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合作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评价片面化。部分教师的评价缺乏灵活性,重视小组的评价,忽视了小组成员的评价;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评和他评;重视作品的评价,忽视解决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好的作品评价,忽视了对效果不佳及未完成作品的评价,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自尊心的发展,影响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信息技术学科规律,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等因素,从学生的基础水平出发,设计学生易于接受、操作性强的任务,从全面性和多元化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
2.趣味性原则。“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富有趣味性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中,教者通过播放“深蓝”计算机大战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精彩片断,学生兴味盎然,跃跃欲试,对信息智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生活性原则。信息技术教学要将任务置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富有活力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选取源于生活的实例,把“任务”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事例。如在“文件的下载”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通过百度音乐等网站搜索感兴趣的张恒远唱的“青春”歌曲。
4.完整性原则。任务设计具有系统的、完整性,任务之间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一个彼此联系的整体,教师要引领学生解决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效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使学生处于最和谐的状态,以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地创设情境,巧妙地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注意、感知、想象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如在《分支结构》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如下:教者出示一段英文,让大家朗读并把它们翻译成中文。
If you fell happy today then you will say smile.
If you fell happy today then you will say smile else you will sad.
英文中的IF语句能根据条件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VB中能否根据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呢?
成功的教学应摒弃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应从学生所熟知的英文语句创设情境,从而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任务之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步骤?主要任务是什么?需哪些素材?如何获取?如“网上资源检索”教学中,教者提出运用工具软件Google Earth完成:基本任务——单、多关键字搜索海盐博物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进阶任务——多关键字和图片搜索东方明珠、天坛;多关键字、图片搜索和英汉翻译美国自由女神像、金字塔。问题既可以由教师主动提出,也可以由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自己提出来。
3.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揣摩任务,针对重点、关键问题进行示范讲解,让他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教师要让学生与伙伴协作交流、互帮互助,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完成任务确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悉心点拨,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使他们尽快完成任务。如在“构建Access数据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对字段的数据类型展开讨论,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生1:字段大小有没有明确的要求?
生2:太小,就不能满足需求,如某学生成绩98.5,包含小数位,长度为3就不能满足要求。
生3:太长也不行,会造成空间的浪费。
4.经验交流、总结提高。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鉴别、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对作品开展自评和他评,要及时指出其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奠定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讲练模式,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教师要统筹兼顾每个知识点,精心设计出既具科学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完整性,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一、当前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1.任务狭隘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广义的任务是由学生完成信息的收集、获取、选择、处理、传递与创新的活动。而部分教师仅以单个知识点或具体操作替代任务,只停留在掌握技能本身,学生学到的是孤立的、零碎的知识。狭隘化的任务,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任务庸俗化。部分信息教师穿“任务驱动”的鞋走“讲授式”的老路,他们片面地认为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这种等同于练习、作业式的“任务”,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感到厌倦,从而丧失了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3.合作形式化。任务驱动一般需要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当前部分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小组形同虚设,成员之间各自为阵。个别能力强的学生“代劳”其他成员完成任务,造就了一批学生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合作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评价片面化。部分教师的评价缺乏灵活性,重视小组的评价,忽视了小组成员的评价;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评和他评;重视作品的评价,忽视解决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好的作品评价,忽视了对效果不佳及未完成作品的评价,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自尊心的发展,影响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信息技术学科规律,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等因素,从学生的基础水平出发,设计学生易于接受、操作性强的任务,从全面性和多元化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
2.趣味性原则。“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富有趣味性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中,教者通过播放“深蓝”计算机大战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精彩片断,学生兴味盎然,跃跃欲试,对信息智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生活性原则。信息技术教学要将任务置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富有活力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选取源于生活的实例,把“任务”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事例。如在“文件的下载”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通过百度音乐等网站搜索感兴趣的张恒远唱的“青春”歌曲。
4.完整性原则。任务设计具有系统的、完整性,任务之间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一个彼此联系的整体,教师要引领学生解决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效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使学生处于最和谐的状态,以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地创设情境,巧妙地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注意、感知、想象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如在《分支结构》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如下:教者出示一段英文,让大家朗读并把它们翻译成中文。
If you fell happy today then you will say smile.
If you fell happy today then you will say smile else you will sad.
英文中的IF语句能根据条件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VB中能否根据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呢?
成功的教学应摒弃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应从学生所熟知的英文语句创设情境,从而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任务之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步骤?主要任务是什么?需哪些素材?如何获取?如“网上资源检索”教学中,教者提出运用工具软件Google Earth完成:基本任务——单、多关键字搜索海盐博物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进阶任务——多关键字和图片搜索东方明珠、天坛;多关键字、图片搜索和英汉翻译美国自由女神像、金字塔。问题既可以由教师主动提出,也可以由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自己提出来。
3.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揣摩任务,针对重点、关键问题进行示范讲解,让他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教师要让学生与伙伴协作交流、互帮互助,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完成任务确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悉心点拨,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使他们尽快完成任务。如在“构建Access数据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对字段的数据类型展开讨论,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生1:字段大小有没有明确的要求?
生2:太小,就不能满足需求,如某学生成绩98.5,包含小数位,长度为3就不能满足要求。
生3:太长也不行,会造成空间的浪费。
4.经验交流、总结提高。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鉴别、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对作品开展自评和他评,要及时指出其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奠定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讲练模式,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教师要统筹兼顾每个知识点,精心设计出既具科学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完整性,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