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语文教材,执教者往往想到的是课文。其实课后练习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教材中课后练习的精心设置同样也是遵此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处理却不尽如人意。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课后练习题无形中成了课文的尾巴甚至累赘,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而有效地处理课后练习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文章本身特点,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利用课后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利用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这点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体现的最为充分。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课后练习二:(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的不同(“亡”、“等”、“间”、“之”、“往往”);(2)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次”、“数”、“书”)。
在文言文的课后练习题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辨析古今异义词、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的训练题很常见。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关注了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去学习、理解课文。
有的课后练习题十分注重知识的纵横比较、总结归纳,体现了系统性、规律性、综合性的特点。对这类练习题加强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归纳,也可以把学生从课本学习引向课外拓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台阶》课后练习三:《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分别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客》课后练习二:《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与这两篇文章相比,本文的语言有仕么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练习三:将课文与下面的短文(一篇介绍地下森林的说明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什么不同?
在课后练习中,这样的思考题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理解,并授之以渔,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从中总结出阅读规律和技巧,为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二、利用课后练习,把握文章内容
人教版教材中现代文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大多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后第一题问: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学生找到答案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上课评定时,顺便完成了板书,可谓一题多用。
利用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八年级下册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后练习第一题:(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入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的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读懂了作者的情感。胡适不仅写了母亲对他的言传,还写了对他的身教,通过一件件事情的回忆流露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文言文课后第一题往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内容,还能使学生很快背会课文。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曹刿论战》第一题,要求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这几道题是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来提问的,能帮助学生很快熟悉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利用课后练习,加强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在教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后,我用一节课让学生去讨论一道练习题: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借助此问题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还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的学生描摹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是严师,课外是知己”、“老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学习中,与他们打成一片”……讨论是激烈而真诚的,从中我不仅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努力的方向。与其说是一节讨论课,不如说是一次师生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四、利用课后练习,拓展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可巧借课外练习题,拓展学生的阅读。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课后练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据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点。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表现了杨志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一面,但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多面性,所以这道题的设置也是在教学生去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九年级下册的《威尼斯商人(节选)》课后练习三中提到了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以及本文中的夏洛克。要求课外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看看他们的吝啬各有什么特点与表现。这道题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作家和作品,了解不同作家的思想和风格,在比较、撞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五、利用课后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在课后练习中,编者安排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搜集资料、排演课本剧、开展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异彩纷呈,不仅与教材紧密结合,而且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语文学习延伸到实践,与生活结合起来。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
1.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3.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
4.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这些内容的安排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课后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语言学习,使学生享受到学语文的乐趣,懂得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的道理。
总之,课后练习题,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后习题,发挥其优势,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望湖校区)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而有效地处理课后练习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文章本身特点,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利用课后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利用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这点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体现的最为充分。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课后练习二:(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的不同(“亡”、“等”、“间”、“之”、“往往”);(2)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次”、“数”、“书”)。
在文言文的课后练习题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辨析古今异义词、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的训练题很常见。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关注了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去学习、理解课文。
有的课后练习题十分注重知识的纵横比较、总结归纳,体现了系统性、规律性、综合性的特点。对这类练习题加强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归纳,也可以把学生从课本学习引向课外拓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台阶》课后练习三:《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分别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客》课后练习二:《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与这两篇文章相比,本文的语言有仕么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练习三:将课文与下面的短文(一篇介绍地下森林的说明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什么不同?
在课后练习中,这样的思考题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理解,并授之以渔,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从中总结出阅读规律和技巧,为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二、利用课后练习,把握文章内容
人教版教材中现代文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大多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后第一题问: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学生找到答案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上课评定时,顺便完成了板书,可谓一题多用。
利用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八年级下册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后练习第一题:(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入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的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读懂了作者的情感。胡适不仅写了母亲对他的言传,还写了对他的身教,通过一件件事情的回忆流露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文言文课后第一题往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内容,还能使学生很快背会课文。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曹刿论战》第一题,要求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这几道题是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来提问的,能帮助学生很快熟悉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利用课后练习,加强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在教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后,我用一节课让学生去讨论一道练习题: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借助此问题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还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的学生描摹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是严师,课外是知己”、“老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学习中,与他们打成一片”……讨论是激烈而真诚的,从中我不仅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努力的方向。与其说是一节讨论课,不如说是一次师生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四、利用课后练习,拓展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可巧借课外练习题,拓展学生的阅读。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课后练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据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点。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表现了杨志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一面,但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多面性,所以这道题的设置也是在教学生去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九年级下册的《威尼斯商人(节选)》课后练习三中提到了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以及本文中的夏洛克。要求课外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看看他们的吝啬各有什么特点与表现。这道题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作家和作品,了解不同作家的思想和风格,在比较、撞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五、利用课后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在课后练习中,编者安排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搜集资料、排演课本剧、开展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异彩纷呈,不仅与教材紧密结合,而且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语文学习延伸到实践,与生活结合起来。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
1.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3.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
4.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这些内容的安排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课后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语言学习,使学生享受到学语文的乐趣,懂得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的道理。
总之,课后练习题,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后习题,发挥其优势,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望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