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的道德教育越来越值得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而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相比城市初中又更缺系统性和资源性。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学者必须提高对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研究与重视。基于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指出了当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时效性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时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近期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频繁,打人的学生态度之冷漠、手段之残忍令人心寒,更让人痛心的是在7月14日宿迁市泗洪县某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在返回学校途中遭多名学生暴打身亡。人们不禁要问:素质教育推行了十多年,此类校园暴力事件为什么还屡屡发生,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与困惑,我们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到底有哪些缺失,进而又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与提高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中小学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低效原因
(一)學校在指导思想上“重智育,轻德育”,是学校德育教育低效的根源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问及小孩在学校的情况几乎都是:“我的小孩这次测试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进行了还是退步了?”从来没有听到家长首先问“小孩子这段时间有没有帮助别人?有没有做什么好事?对人有礼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社会教育的大背景所致,现代社会特别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发展经济所急需的各种人才,且评判和选拔这些人才时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才能的考核。在此社会背景下生长起来的应试教育,具有严重的唯智倾向,集中体现为普通教育中的“分数至上”与“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估某个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师业绩等的唯一指标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错误地认为知识丰富了,品德自然会好起来。于是学校逐渐地在指导思想上偏向“重智育,轻德育”。
(二)学校德育目的功利化是学校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而当前的学校德育中普遍存在片面强调外在价值,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而忽视德育的本体价值。只有实现了人的本体价值,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德育功利化的驱使下,学校在考虑德育问题时,往往采取“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型教育”和“今天一个主题,明天某项活动”的赶时髦、“追风型”的“作秀式”德育活动,造成德育教育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只为应对上级德育检查评估。这样的德育就很难实现真正的道德育人功能。
(三)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狭窄枯燥,形式不多也是德育低效的一大原因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十分狭窄,提及德育教育,往往和思想政治教育划等号。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德育教育还应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也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比较新潮的事物。如果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严重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价值灌输、道德说教的气氛,学生沦为接受价值规范和道德教条的容器。教师将道德条目当作理论性知识来灌输给学生,并且借助背诵、考试等方法进行强制性学习。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如果德育的内容比较空洞陈旧,再加上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采用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德育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氛围,通过对话、交流、活动和多媒体等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二、针对农村初中德育低效而采取的对策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低效和疲软的原因,大致是指导思想上的不重视和德育过程中的方法失当造成的。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要转变旧有的观念,让所有的教育者都重视德育,关心学生的品行,那么寻找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就不是难事了。
(一)树立大德育观,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潮流中,市场经济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德育不能拘泥于课堂和狭隘的思维中,必须站得更高,从我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上去考虑和认识德育的社会观,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中加以探索,注重德育的多元化、动态化、社会化和立体化。
(二)学校德育要遵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按规律办事,把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和自己的认识结合起来,变成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德育看作是某些老师的事情,而应该树立全新的观念,即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德育的工作者,全校的师生都应该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人人都抓教育,事事都有德育的大环境。
(三)学校在德育教育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学校、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种优雅、怡人、向上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可以成立“学生心理辅导指导小组”,设立“心理热线”信箱,召开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请有关的专家上心理教育课,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大力开展总结评比和表彰先进的活动,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活动。坚持军训和军事夏令营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以及英勇、顽强的爱国情操。
(四)在德育教育上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学校可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联合,在社区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德育工作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是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他们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要提高德育效果,必须不断提高所有教师的内在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
总之,农村中学的德育是一项复杂而细小的工程,同时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村中学这段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所以只有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做细,才能有效避免青少年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近期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频繁,打人的学生态度之冷漠、手段之残忍令人心寒,更让人痛心的是在7月14日宿迁市泗洪县某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在返回学校途中遭多名学生暴打身亡。人们不禁要问:素质教育推行了十多年,此类校园暴力事件为什么还屡屡发生,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与困惑,我们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到底有哪些缺失,进而又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与提高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中小学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低效原因
(一)學校在指导思想上“重智育,轻德育”,是学校德育教育低效的根源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问及小孩在学校的情况几乎都是:“我的小孩这次测试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进行了还是退步了?”从来没有听到家长首先问“小孩子这段时间有没有帮助别人?有没有做什么好事?对人有礼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社会教育的大背景所致,现代社会特别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发展经济所急需的各种人才,且评判和选拔这些人才时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才能的考核。在此社会背景下生长起来的应试教育,具有严重的唯智倾向,集中体现为普通教育中的“分数至上”与“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估某个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师业绩等的唯一指标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错误地认为知识丰富了,品德自然会好起来。于是学校逐渐地在指导思想上偏向“重智育,轻德育”。
(二)学校德育目的功利化是学校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而当前的学校德育中普遍存在片面强调外在价值,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而忽视德育的本体价值。只有实现了人的本体价值,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德育功利化的驱使下,学校在考虑德育问题时,往往采取“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型教育”和“今天一个主题,明天某项活动”的赶时髦、“追风型”的“作秀式”德育活动,造成德育教育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只为应对上级德育检查评估。这样的德育就很难实现真正的道德育人功能。
(三)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狭窄枯燥,形式不多也是德育低效的一大原因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十分狭窄,提及德育教育,往往和思想政治教育划等号。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德育教育还应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也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比较新潮的事物。如果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严重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价值灌输、道德说教的气氛,学生沦为接受价值规范和道德教条的容器。教师将道德条目当作理论性知识来灌输给学生,并且借助背诵、考试等方法进行强制性学习。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如果德育的内容比较空洞陈旧,再加上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采用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德育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氛围,通过对话、交流、活动和多媒体等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二、针对农村初中德育低效而采取的对策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低效和疲软的原因,大致是指导思想上的不重视和德育过程中的方法失当造成的。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要转变旧有的观念,让所有的教育者都重视德育,关心学生的品行,那么寻找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就不是难事了。
(一)树立大德育观,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潮流中,市场经济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德育不能拘泥于课堂和狭隘的思维中,必须站得更高,从我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上去考虑和认识德育的社会观,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中加以探索,注重德育的多元化、动态化、社会化和立体化。
(二)学校德育要遵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按规律办事,把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和自己的认识结合起来,变成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德育看作是某些老师的事情,而应该树立全新的观念,即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德育的工作者,全校的师生都应该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人人都抓教育,事事都有德育的大环境。
(三)学校在德育教育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学校、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种优雅、怡人、向上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可以成立“学生心理辅导指导小组”,设立“心理热线”信箱,召开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请有关的专家上心理教育课,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大力开展总结评比和表彰先进的活动,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活动。坚持军训和军事夏令营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以及英勇、顽强的爱国情操。
(四)在德育教育上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学校可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联合,在社区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德育工作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是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他们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要提高德育效果,必须不断提高所有教师的内在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
总之,农村中学的德育是一项复杂而细小的工程,同时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村中学这段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所以只有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做细,才能有效避免青少年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