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素质及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主流。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育过程中不应仅强调赏识教育,惩罚也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及方法。但在小学教育中,惩罚为一般双刃剑,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新课程下小学教育中合理惩罚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惩罚在教育中的合理实施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惩罚
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教育思想更好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个性发展得到更好尊重,与现代教育核心更加接近。但在实际教育工作过程中,单方面关注赏识教育,过度强调该种教育的价值而完全忽视甚至排斥惩罚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还有待于实施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运用该种教育方式时,惩罚教育是否还有必要实施已成为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进行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该问题,本文以合理惩罚实施作用作为切入点,对合理惩罚科学运用问题提出科学性建议,促进惩罚教育运用合理性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运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小学教育中行合理惩罚的作用
首先,可使学生健全人格得到更好培养。惩罚实施主要意图之一是让学生为自身错误行为造成的过失承担责任。因此,在接受惩罚过程中实质上也能够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有效培养,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其次,可使正常教学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对犯错学生进行合理惩罚能够在整个班级中起到警示作用,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进而使班级教学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保证课堂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再次,可使学生更好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教师实施的合理惩罚,使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会导致集体或自身遭受损害,进而使其能够认识、反省错误,进而形成内在思想,约束自身行为。
惩罚运用于小学教育中为一把双刃剑,运用合理能够发挥纠正学生错误、维持教学秩序等作用,但运用不当不仅会降低教育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遭受严重影响,甚至可引发师生间冲突。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合理的惩罚时机,运用合理的方式,控制合理的适度,保证惩罚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惩罚教育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二、提高惩罚教育合理性策略
(一)合理运用惩罚技巧
教师须明确实施惩罚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学生行惩罚时,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惩罚仅为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惩罚而惩罚,其实质应该为充满爱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惩罚学生时,教师必须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尽量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第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惩罚手段;第三,惩罚必须合情合理,体现公平、公正;第四,合理控制惩罚面;第五,不能扩大学生错误,不能因其某种错误而对其进行全盘否定;第六,尽量争取获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不能因惩罚而让受罚学生受到多数学生的排挤,而是通过惩罚使多数学生明白什么行为不该做。
(二)合理选择惩罚方式,把握惩罚尺度
惩罚方式的选择、惩罚尺度的把握均为提高惩罚合理性的关键。惩罚方式具有多样化,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须以学生个人特点作为根据恰当选择惩罚方式。根据学生犯错行为、严重程度给予合理惩罚,保证学生能够拥有选择受罚方式的权利,且须保证有合情合理的惩罚原因。行惩罚时须合理控制尺度,行奖惩结合。惩罚必须严格保证适度,合理控制好度。惩罚过重会伤到学生自尊心,影响其身心健康,惩罚过轻无法取得明显效果,降低教师威严。因此,在行惩罚教育时,教师必须严格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惩罚的方式、控制合理的惩罚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能够使学生重复错误行为的概率得到明显降低,奖励能够使学生重复好行为的概率得到明显提高。奖惩二者相互结合能够是惩罚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坚决不能姑息纵容,必须按照规则对其进行惩罚,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使其端正心态,真正愿意改正错误。当学生表现出明显改正和进步时,教师要不吝奖励,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许,通过言辞或物质给予奖励。合理结合奖惩实施惩罚教育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合理把握惩罚契机
惩罚教育中,惩罚契机指的是选择在什么时候对犯错学生进行惩罚。在惩罚契机的把握上,教师应该做好如下几点:第一,以学生犯错的程度作为根据,选择实施惩罚的时机。学生犯程度较轻的小错误时,选用随时批评指正的做法进行惩罚;学生犯程度严重的大错误时,必须选择适当时机,及时将错误行为、认识指出并进行纠正;第二,以学生年龄作为根据,选择合理的惩罚时机。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学会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也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区别对待,在适当的时间选用适当的方式对犯错学生进行惩罚。第三,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作为根据,选择适当的惩罚契机。教师必须在生活、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其心理承受力,当学生犯错时,以其心理特点作为根据选择合适惩罚契机及方式。同时,通过仔细观察及全面了解,教师可更加及时地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有效制止,防患于未然。
三、結束语
在当今新课程下,小学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目前教育方式以赞扬、赏识为主,惩罚作为辅助。惩罚也是小学教育中一种重要教育方式,提高该种教育的合理性才能使其作用得到良好发挥,进而促进小学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开展该阶段教育工作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须在科学、辩证认识惩罚教育运用价值基础上不断提高惩罚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孙雪妮.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探究[J].品牌, 2015(06)
[2]张红博.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3]王海燕.教育惩戒:实施新课程必须面对的关键词[J].文教资料,2009(26)
[4]董新良,李玉华.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5)
[5]赖雪芬.梅州市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与感受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01)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惩罚
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教育思想更好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个性发展得到更好尊重,与现代教育核心更加接近。但在实际教育工作过程中,单方面关注赏识教育,过度强调该种教育的价值而完全忽视甚至排斥惩罚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还有待于实施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运用该种教育方式时,惩罚教育是否还有必要实施已成为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进行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该问题,本文以合理惩罚实施作用作为切入点,对合理惩罚科学运用问题提出科学性建议,促进惩罚教育运用合理性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运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小学教育中行合理惩罚的作用
首先,可使学生健全人格得到更好培养。惩罚实施主要意图之一是让学生为自身错误行为造成的过失承担责任。因此,在接受惩罚过程中实质上也能够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有效培养,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其次,可使正常教学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对犯错学生进行合理惩罚能够在整个班级中起到警示作用,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进而使班级教学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保证课堂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再次,可使学生更好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教师实施的合理惩罚,使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会导致集体或自身遭受损害,进而使其能够认识、反省错误,进而形成内在思想,约束自身行为。
惩罚运用于小学教育中为一把双刃剑,运用合理能够发挥纠正学生错误、维持教学秩序等作用,但运用不当不仅会降低教育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遭受严重影响,甚至可引发师生间冲突。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合理的惩罚时机,运用合理的方式,控制合理的适度,保证惩罚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惩罚教育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二、提高惩罚教育合理性策略
(一)合理运用惩罚技巧
教师须明确实施惩罚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学生行惩罚时,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惩罚仅为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惩罚而惩罚,其实质应该为充满爱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惩罚学生时,教师必须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尽量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第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惩罚手段;第三,惩罚必须合情合理,体现公平、公正;第四,合理控制惩罚面;第五,不能扩大学生错误,不能因其某种错误而对其进行全盘否定;第六,尽量争取获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不能因惩罚而让受罚学生受到多数学生的排挤,而是通过惩罚使多数学生明白什么行为不该做。
(二)合理选择惩罚方式,把握惩罚尺度
惩罚方式的选择、惩罚尺度的把握均为提高惩罚合理性的关键。惩罚方式具有多样化,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须以学生个人特点作为根据恰当选择惩罚方式。根据学生犯错行为、严重程度给予合理惩罚,保证学生能够拥有选择受罚方式的权利,且须保证有合情合理的惩罚原因。行惩罚时须合理控制尺度,行奖惩结合。惩罚必须严格保证适度,合理控制好度。惩罚过重会伤到学生自尊心,影响其身心健康,惩罚过轻无法取得明显效果,降低教师威严。因此,在行惩罚教育时,教师必须严格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惩罚的方式、控制合理的惩罚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能够使学生重复错误行为的概率得到明显降低,奖励能够使学生重复好行为的概率得到明显提高。奖惩二者相互结合能够是惩罚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坚决不能姑息纵容,必须按照规则对其进行惩罚,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使其端正心态,真正愿意改正错误。当学生表现出明显改正和进步时,教师要不吝奖励,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许,通过言辞或物质给予奖励。合理结合奖惩实施惩罚教育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合理把握惩罚契机
惩罚教育中,惩罚契机指的是选择在什么时候对犯错学生进行惩罚。在惩罚契机的把握上,教师应该做好如下几点:第一,以学生犯错的程度作为根据,选择实施惩罚的时机。学生犯程度较轻的小错误时,选用随时批评指正的做法进行惩罚;学生犯程度严重的大错误时,必须选择适当时机,及时将错误行为、认识指出并进行纠正;第二,以学生年龄作为根据,选择合理的惩罚时机。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学会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也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区别对待,在适当的时间选用适当的方式对犯错学生进行惩罚。第三,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作为根据,选择适当的惩罚契机。教师必须在生活、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其心理承受力,当学生犯错时,以其心理特点作为根据选择合适惩罚契机及方式。同时,通过仔细观察及全面了解,教师可更加及时地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有效制止,防患于未然。
三、結束语
在当今新课程下,小学教育中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目前教育方式以赞扬、赏识为主,惩罚作为辅助。惩罚也是小学教育中一种重要教育方式,提高该种教育的合理性才能使其作用得到良好发挥,进而促进小学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开展该阶段教育工作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须在科学、辩证认识惩罚教育运用价值基础上不断提高惩罚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孙雪妮.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探究[J].品牌, 2015(06)
[2]张红博.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3]王海燕.教育惩戒:实施新课程必须面对的关键词[J].文教资料,2009(26)
[4]董新良,李玉华.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5)
[5]赖雪芬.梅州市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与感受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