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CT、MRI对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的诊断特征。方法: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TACE治疗后分别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的诊断结果。结果: CT诊断的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76%;MRI诊断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MRI诊断肿瘤残存的敏感性和準确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情况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的特点,对原发性肝癌TACE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CT诊断,MRI诊断,动脉造影,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1]。随着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病例增多,总体的疗效已有明显的提高。本文分析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CT、MRI对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的诊断效果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共接收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在40岁至75岁间,平均年龄为(57.5±10.5)岁,本组患者的原发病灶有1个至4个不等,病灶共有50个,肿瘤的直径在1.5cm-7cm间。所有患者均已接受了1次至4次的TACE治疗,行多次TACE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2-5个月。所有患者于TACE治疗完成后2-6个月,分别进行动脉造影检查、MRI诊断,和CT诊断,所有检查方法均在一个月内完成。
1.2 方法
1.2.1 动脉造影检查
采用型号为GE advantx动脉造影仪和优维显造影剂(300mgI/ml)。股动脉行穿刺和插管,肝固有动脉或者肝总动脉造影,合并有侧枝循环形成、肝动脉闭塞、肝动脉造影呈现阴性者,并行右肾上腺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右膈动脉造影,造影剂的使用量控制在20ml至40ml之间,流速控制在2ml/s-6ml/s之间[2]。
1.2.2 CT诊断
采用型号为Hispeed Advantage Scanner CT扫描机和优维显造影剂(300mgI/ml),及同型号的CT专用高压注射器。层厚10mm,周期1s,层间隔10mm。患者取仰卧位,行肝脏全面平扫,观察碘油沉积情况,碘油沉积后增加骨窗片,再次进行全面的平扫,并取造影剂对CT行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5ml/kg,本组剂量为80ml至120ml之间,均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为3ml/s,经患者的肘前静脉单项进行注射[3]。
1.2.3 MRI诊断
采用型号为GE Signa1.5T超导型MRI仪和马根维显造影剂。患者取仰卧位,矩阵256×192,层间距3mm,层厚7mm,分别于FSE、T2WI和SE横断面T1WI行两次信号采集,动态增强之前先采用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进行平扫,平扫完成后再采用该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取准备好的造影剂按照0.2-0.3ml/kg,本组剂量为15ml至20ml之间,经肘前静脉注射,注射速率2ml/s。矩阵256×128,层间距3mm,层厚7mm,横断位行90°翻转角处理,采集16层至20层样本。当造影剂注射完成后,分别在20-25s、60-70s、90-120s的三个动态增强扫描时间段进行样本的采集[4]。
1.3 观察指标
所有诊断结果均由资深的放射诊断医生和介入放射医生一起进行分析和确诊。动脉造影无明显肿瘤血管、动脉瘘、染色和静脉瘘的病灶则给予六个月的临床随访进行证实,最后以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分析和对比CT与MRI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有肿瘤残存病灶共22个,无肿瘤残存病灶或无法判断的病灶共28个,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76%;MRI诊断有肿瘤残存病灶共32个,无肿瘤残存病灶18个,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可见,MRI诊断肿瘤残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P<0.05),在特异性方面比较上,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4个肿瘤残存病灶中,有两个病灶分别为碘油沉积不均匀和碘油沉积均匀病灶,这两个病灶在CT和MRI的诊断中,均未见肿瘤残存病灶,而在动脉造影检查中,明显可见肿瘤的周围具有小片的肿瘤染色现象。
笔者分析:CT虽然能清楚的显示出肝肿瘤病灶的数量、大小、碘油沉积等情况,但是由于患者经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病灶的供血动脉会出现变少、变细,或者侧枝循环的形成,再加上碘油属于高密度影,很容易产生伪影的现象,从而导致肿瘤残存病灶的强化现象无法有效的进行确诊。而MRI诊断可以将碘油栓塞后肿瘤出血、凝固性坏死等病理变化清楚的显示出来,根据T2WI的信号变化判断有无肿瘤残存病灶,而且在动态增强的早期就可以显示出肿瘤残存病灶的强化情况,同时MRI采用多层面间隔式的K空间采集技术,可以在同一时间采集患者全肝多层面的数据,信息量较大,因此MRI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4.1%,准确率高达96%。
综上所述,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情况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的特点,对原发性肝癌TACE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峰,施裕新,夏淦新.TACE术后残留肝癌的影响学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3):250-154.
[2]王会杰,黄光明.肝癌TACE后残留病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52-254.
[3]黄光明,祖茂衡,徐凯,等.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1):63-65.
[4]迟秀婷,沈加林.肝癌TACE治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8):694-697.
关键词: CT诊断,MRI诊断,动脉造影,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1]。随着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病例增多,总体的疗效已有明显的提高。本文分析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CT、MRI对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的诊断效果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共接收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在40岁至75岁间,平均年龄为(57.5±10.5)岁,本组患者的原发病灶有1个至4个不等,病灶共有50个,肿瘤的直径在1.5cm-7cm间。所有患者均已接受了1次至4次的TACE治疗,行多次TACE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2-5个月。所有患者于TACE治疗完成后2-6个月,分别进行动脉造影检查、MRI诊断,和CT诊断,所有检查方法均在一个月内完成。
1.2 方法
1.2.1 动脉造影检查
采用型号为GE advantx动脉造影仪和优维显造影剂(300mgI/ml)。股动脉行穿刺和插管,肝固有动脉或者肝总动脉造影,合并有侧枝循环形成、肝动脉闭塞、肝动脉造影呈现阴性者,并行右肾上腺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右膈动脉造影,造影剂的使用量控制在20ml至40ml之间,流速控制在2ml/s-6ml/s之间[2]。
1.2.2 CT诊断
采用型号为Hispeed Advantage Scanner CT扫描机和优维显造影剂(300mgI/ml),及同型号的CT专用高压注射器。层厚10mm,周期1s,层间隔10mm。患者取仰卧位,行肝脏全面平扫,观察碘油沉积情况,碘油沉积后增加骨窗片,再次进行全面的平扫,并取造影剂对CT行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5ml/kg,本组剂量为80ml至120ml之间,均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为3ml/s,经患者的肘前静脉单项进行注射[3]。
1.2.3 MRI诊断
采用型号为GE Signa1.5T超导型MRI仪和马根维显造影剂。患者取仰卧位,矩阵256×192,层间距3mm,层厚7mm,分别于FSE、T2WI和SE横断面T1WI行两次信号采集,动态增强之前先采用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进行平扫,平扫完成后再采用该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取准备好的造影剂按照0.2-0.3ml/kg,本组剂量为15ml至20ml之间,经肘前静脉注射,注射速率2ml/s。矩阵256×128,层间距3mm,层厚7mm,横断位行90°翻转角处理,采集16层至20层样本。当造影剂注射完成后,分别在20-25s、60-70s、90-120s的三个动态增强扫描时间段进行样本的采集[4]。
1.3 观察指标
所有诊断结果均由资深的放射诊断医生和介入放射医生一起进行分析和确诊。动脉造影无明显肿瘤血管、动脉瘘、染色和静脉瘘的病灶则给予六个月的临床随访进行证实,最后以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分析和对比CT与MRI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有肿瘤残存病灶共22个,无肿瘤残存病灶或无法判断的病灶共28个,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76%;MRI诊断有肿瘤残存病灶共32个,无肿瘤残存病灶18个,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可见,MRI诊断肿瘤残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P<0.05),在特异性方面比较上,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4个肿瘤残存病灶中,有两个病灶分别为碘油沉积不均匀和碘油沉积均匀病灶,这两个病灶在CT和MRI的诊断中,均未见肿瘤残存病灶,而在动脉造影检查中,明显可见肿瘤的周围具有小片的肿瘤染色现象。
笔者分析:CT虽然能清楚的显示出肝肿瘤病灶的数量、大小、碘油沉积等情况,但是由于患者经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病灶的供血动脉会出现变少、变细,或者侧枝循环的形成,再加上碘油属于高密度影,很容易产生伪影的现象,从而导致肿瘤残存病灶的强化现象无法有效的进行确诊。而MRI诊断可以将碘油栓塞后肿瘤出血、凝固性坏死等病理变化清楚的显示出来,根据T2WI的信号变化判断有无肿瘤残存病灶,而且在动态增强的早期就可以显示出肿瘤残存病灶的强化情况,同时MRI采用多层面间隔式的K空间采集技术,可以在同一时间采集患者全肝多层面的数据,信息量较大,因此MRI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4.1%,准确率高达96%。
综上所述,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病灶稳定性情况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的特点,对原发性肝癌TACE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峰,施裕新,夏淦新.TACE术后残留肝癌的影响学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3):250-154.
[2]王会杰,黄光明.肝癌TACE后残留病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52-254.
[3]黄光明,祖茂衡,徐凯,等.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1):63-65.
[4]迟秀婷,沈加林.肝癌TACE治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8):69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