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慕课”的出现是近几年教育界备受瞩目的事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向教育界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它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大学语文》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其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传统授课模式、合班授课以及教学内容形式化的影响,在“慕课”的影响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应更加丰富,师生之间要增强交流互动,教师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制定新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慕课;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大学语文》是中国高等教育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是增强高等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学和人文素养,学习、认可、继承并创新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为其以后的人生发展提供素养支撑。因此,《大学语文》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学语文》对于95后甚至00后的大学生来说是“古老文章”“传统诗词歌赋”“呆板文言文”的“枯燥无味的课程”,相对于互联网的生动活泼,《大学语文》对“年轻生命力量的内心的触动”显得苍白无力。
1. 传统授课,枯燥课堂
传统的讲授法目前仍是高校《大学语文》采用的授课方式,教师是表演者负责“演”,学生是观看者负责“看”,但是高校语文课堂不再是初高中的语文课堂,高校语文课堂上“演”与“看”之间永远隔着互联网,教师“演”的很负责,学生低头玩手机玩的也很尽兴。讲授法这种授课方式对95后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们需要的是与时代接轨的新的授课方式,而不是像搞科学一样老学究式的喋喋不休,他们要的是鲜活的课堂,不是沉闷的枯燥无味的。
2. 合班授课,师生比高
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合班授课在高校几乎都是一样的,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上百人都是正常现象,在“师”少“生”多的情况之下,教师还要兼顾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教学进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无暇顾及个别学生的个别要求。
3. 课堂形式多,学生内化少
《大学语文》每学期都有固定的教学要求和任务,为了完成每学期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只是流水线式的每节课对某篇文章进行简单的“字词句、段落、修辞手法、写作背景”等抽离文本式的解读,通过肢解文章、分析部分完成所谓教学任务,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完全没有兴趣对相关知识进行内化,所学知识也是“片段式”的。
二、 “慕课”的概念及特点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这种授课方式不受听课人身份限制、不受听课人数限制、不受听课时空限制。学习者只需在互联网注册账号,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课程的学习、作业、考试以及证书等。慕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中心,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完全凸显,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网络平台上也得到实现,学生可以就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整个课程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度、考试内容、课程分数公布、证书的颁发都可以在整个网络平台完成,不再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必须按时按量完成。
三、 影响分析
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精彩的、在线人数多的慕课,不仅仅是精良的视频制作,高品质的慕课其授课内容绝对是丰富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并存的。因此,大学语文教师不要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不断学习高品质的大学语文慕课,例如中國大学MOOC上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的《大学国文》的慕课以及东南大学张东来教授的《大学语文》的慕课,通过自身的学习,将这些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质量;另一方面,可将这些优秀的慕课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直接在课堂上呈现,让学生感受中国大学大学语文名师的风采,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满。
2. 师生观念的转变
现在高校《大学语文》授课很多都是教师自己唱“独角戏”,师生之间零交流,就是由一些偶尔的交流,也是在教师的再三压迫下某些班委的有心配合。教师掌控了整个课堂,学生只是看客,居高不下的师生比也使教师无暇顾及太多学生。慕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但是这种互动不是“面对面”的,也是不及时的。因此,在师生面对面交流上,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优势。发挥这种优势,需要师生观念的转变,教师在某些课堂上可以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师生相互交换看法,但是无所谓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要做一个旁观者,要有主体的意识,这样所形成的课堂才可以弥补慕课的缺陷。
3. 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大学语文》相关慕课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课后每次作业也是紧扣课程内容而设计,最后的课程考核更是每个章节重难点都有所顾及。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师有必要对整个课程进行新的整合,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练习、学生课堂讨论环节等。
4. 改变考评体系
慕课的考评从慕课视频听取一直持续到最后的考试环节,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要完成,才能通过考核,这种考评是多方面的。显然传统《大学语文》的考评无法与之相匹配,因此,改变考评体系是必然要求。新的考评体系要体现学生的全面性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例如读书笔记、专业论文、专业书籍和报刊的阅读、课堂活跃度等都可作为学生最后的考评内容。
四、 结语
慕课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改革,虽然这种模式目前仍然处于一种比较有争议的阶段,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是不可否认,它为整个教育界带来了一场激烈的变革,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新焕发新颜,仍待以后进行相关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
[2]温儒敏.唤起大学生对中国语文的兴趣[N].中国教育报,2007(07).
[3]彭书雄.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突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6).
[4]张英,朱晴依.大学语文修成正果?[N].南方周末,2007(05).
作者简介:
朱丽丽,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慕课;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大学语文》是中国高等教育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是增强高等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学和人文素养,学习、认可、继承并创新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为其以后的人生发展提供素养支撑。因此,《大学语文》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学语文》对于95后甚至00后的大学生来说是“古老文章”“传统诗词歌赋”“呆板文言文”的“枯燥无味的课程”,相对于互联网的生动活泼,《大学语文》对“年轻生命力量的内心的触动”显得苍白无力。
1. 传统授课,枯燥课堂
传统的讲授法目前仍是高校《大学语文》采用的授课方式,教师是表演者负责“演”,学生是观看者负责“看”,但是高校语文课堂不再是初高中的语文课堂,高校语文课堂上“演”与“看”之间永远隔着互联网,教师“演”的很负责,学生低头玩手机玩的也很尽兴。讲授法这种授课方式对95后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们需要的是与时代接轨的新的授课方式,而不是像搞科学一样老学究式的喋喋不休,他们要的是鲜活的课堂,不是沉闷的枯燥无味的。
2. 合班授课,师生比高
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合班授课在高校几乎都是一样的,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上百人都是正常现象,在“师”少“生”多的情况之下,教师还要兼顾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教学进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无暇顾及个别学生的个别要求。
3. 课堂形式多,学生内化少
《大学语文》每学期都有固定的教学要求和任务,为了完成每学期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只是流水线式的每节课对某篇文章进行简单的“字词句、段落、修辞手法、写作背景”等抽离文本式的解读,通过肢解文章、分析部分完成所谓教学任务,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完全没有兴趣对相关知识进行内化,所学知识也是“片段式”的。
二、 “慕课”的概念及特点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这种授课方式不受听课人身份限制、不受听课人数限制、不受听课时空限制。学习者只需在互联网注册账号,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课程的学习、作业、考试以及证书等。慕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中心,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完全凸显,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网络平台上也得到实现,学生可以就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整个课程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度、考试内容、课程分数公布、证书的颁发都可以在整个网络平台完成,不再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必须按时按量完成。
三、 影响分析
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精彩的、在线人数多的慕课,不仅仅是精良的视频制作,高品质的慕课其授课内容绝对是丰富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并存的。因此,大学语文教师不要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不断学习高品质的大学语文慕课,例如中國大学MOOC上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的《大学国文》的慕课以及东南大学张东来教授的《大学语文》的慕课,通过自身的学习,将这些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质量;另一方面,可将这些优秀的慕课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直接在课堂上呈现,让学生感受中国大学大学语文名师的风采,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满。
2. 师生观念的转变
现在高校《大学语文》授课很多都是教师自己唱“独角戏”,师生之间零交流,就是由一些偶尔的交流,也是在教师的再三压迫下某些班委的有心配合。教师掌控了整个课堂,学生只是看客,居高不下的师生比也使教师无暇顾及太多学生。慕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但是这种互动不是“面对面”的,也是不及时的。因此,在师生面对面交流上,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优势。发挥这种优势,需要师生观念的转变,教师在某些课堂上可以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师生相互交换看法,但是无所谓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要做一个旁观者,要有主体的意识,这样所形成的课堂才可以弥补慕课的缺陷。
3. 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大学语文》相关慕课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课后每次作业也是紧扣课程内容而设计,最后的课程考核更是每个章节重难点都有所顾及。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师有必要对整个课程进行新的整合,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练习、学生课堂讨论环节等。
4. 改变考评体系
慕课的考评从慕课视频听取一直持续到最后的考试环节,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要完成,才能通过考核,这种考评是多方面的。显然传统《大学语文》的考评无法与之相匹配,因此,改变考评体系是必然要求。新的考评体系要体现学生的全面性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例如读书笔记、专业论文、专业书籍和报刊的阅读、课堂活跃度等都可作为学生最后的考评内容。
四、 结语
慕课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改革,虽然这种模式目前仍然处于一种比较有争议的阶段,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是不可否认,它为整个教育界带来了一场激烈的变革,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新焕发新颜,仍待以后进行相关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
[2]温儒敏.唤起大学生对中国语文的兴趣[N].中国教育报,2007(07).
[3]彭书雄.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突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6).
[4]张英,朱晴依.大学语文修成正果?[N].南方周末,2007(05).
作者简介:
朱丽丽,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