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对文本有意识地质疑问难,追寻探究为什么,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最为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还阅读大权给学生,这样便能唤醒学生的审问意识。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常创设一些有利于审问意识培养的情景,适时引进问题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兴趣大有好处。
关键词:教学理念 运思及物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何为审问意识?就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一种对文本有意识地质疑问难,追寻探究为什么的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审问心理的推动下,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训练有素的学生一旦接触新的文本,其质疑问难的习惯立即会使他与文本达成一种契合,从而使得提出的问题的求解变得游刃有余。相反,缺乏审问意识与习惯,面对陌生的阅读对象,便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使思维活动阻塞,即思维断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呢?
一、 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应端正思想认识,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训练,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主体观,从分数至上转向求解问题的过程为重。应努力把学生从教材琐碎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我们逐步验证并认同了布鲁巴克的观点(最为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们相信,教学犹如构建智慧大厦,教师就是这智慧大厦的脚手架。教学之初,教师需要给出一定的示范,讲解和指导。随着教学的进步,学生理解力和提问技能的发展,教师就应该逐渐的把阅读的责任教给学生,教师逐渐从主体地位退让到导演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大胆给学生松绑,还阅读大权给学生,这样便能唤醒学生的审问意识。
二、 方法先行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而且都是可以探寻并最终被掌握的。阅读也同样是有规律的。阅读就是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从微观上说,是阅读个体从读物中吸取和消费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阅读规律是先要感言辨体,入情得意,把作者物化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语言,把原文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这就是阅读的意化过程,它包括文章的具体化,文章的简约化,文章的系统化。“运思及物”是把读者的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即把阅读所得的精神营养释放出来,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量。包括心得的言语化,心得的灵活化,心得的实践化,这就是阅读的心智规律。
三、 问题先行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个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阅读提问指明了方向。曾几何时,我们习惯的做法是把知识点讲清楚、讲全面、讲透彻,不重视学生的提问,甚至对学生的提问反感,认为耽误教学时间,影响知识的连续性。在大力提倡阅读的创造性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则应该把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强化。有时候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仍应一样的关注,认真地倾听,肯定其敢于大胆提问的行为,找出其中的闪光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重要的还是次要的,无论是紧扣主题还是离题万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的做出解答,相机诱导。
四、 创设问题情境,引进激励机制
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常创设一些有利于审问意识培养的情景,适时引进问题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兴趣大有好处。引用名人名言故事,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牛顿,一次坐在苹果树下休息时,看见一个苹果掉在地上,于是他就提出“苹果为什么总是要落在地上呢?”针对这个人们认为不值得一提的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牛顿却认真对待,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地球引力,创立了牛顿三大定律。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在烧水时发现蒸汽把锅盖冲起来,于是他问:“盖子为什么会被顶起来呢?”这个问题,后来他发现气压现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清代著名学者戴震说,“学则须疑,无疑不足以学,读书,始读求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过了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史,大部分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都应归功于发问,而生活的智慧和学习的秘诀,科学奥妙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经常在教学中开展以阅读审问的活动,针对同一节内容,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出的问题质量高,把提出问题的多少纳入学生的素质评比。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来创设审问意识情景,引进问题激励机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学生边长处于审问意识的心理状态中。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教给学生的发问方法,千方百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进问题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教学理念 运思及物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何为审问意识?就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一种对文本有意识地质疑问难,追寻探究为什么的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审问心理的推动下,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训练有素的学生一旦接触新的文本,其质疑问难的习惯立即会使他与文本达成一种契合,从而使得提出的问题的求解变得游刃有余。相反,缺乏审问意识与习惯,面对陌生的阅读对象,便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使思维活动阻塞,即思维断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呢?
一、 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应端正思想认识,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训练,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主体观,从分数至上转向求解问题的过程为重。应努力把学生从教材琐碎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我们逐步验证并认同了布鲁巴克的观点(最为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们相信,教学犹如构建智慧大厦,教师就是这智慧大厦的脚手架。教学之初,教师需要给出一定的示范,讲解和指导。随着教学的进步,学生理解力和提问技能的发展,教师就应该逐渐的把阅读的责任教给学生,教师逐渐从主体地位退让到导演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大胆给学生松绑,还阅读大权给学生,这样便能唤醒学生的审问意识。
二、 方法先行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而且都是可以探寻并最终被掌握的。阅读也同样是有规律的。阅读就是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从微观上说,是阅读个体从读物中吸取和消费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阅读规律是先要感言辨体,入情得意,把作者物化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语言,把原文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这就是阅读的意化过程,它包括文章的具体化,文章的简约化,文章的系统化。“运思及物”是把读者的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即把阅读所得的精神营养释放出来,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量。包括心得的言语化,心得的灵活化,心得的实践化,这就是阅读的心智规律。
三、 问题先行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个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阅读提问指明了方向。曾几何时,我们习惯的做法是把知识点讲清楚、讲全面、讲透彻,不重视学生的提问,甚至对学生的提问反感,认为耽误教学时间,影响知识的连续性。在大力提倡阅读的创造性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则应该把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强化。有时候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仍应一样的关注,认真地倾听,肯定其敢于大胆提问的行为,找出其中的闪光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重要的还是次要的,无论是紧扣主题还是离题万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的做出解答,相机诱导。
四、 创设问题情境,引进激励机制
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常创设一些有利于审问意识培养的情景,适时引进问题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兴趣大有好处。引用名人名言故事,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牛顿,一次坐在苹果树下休息时,看见一个苹果掉在地上,于是他就提出“苹果为什么总是要落在地上呢?”针对这个人们认为不值得一提的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牛顿却认真对待,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地球引力,创立了牛顿三大定律。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在烧水时发现蒸汽把锅盖冲起来,于是他问:“盖子为什么会被顶起来呢?”这个问题,后来他发现气压现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清代著名学者戴震说,“学则须疑,无疑不足以学,读书,始读求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过了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史,大部分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都应归功于发问,而生活的智慧和学习的秘诀,科学奥妙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经常在教学中开展以阅读审问的活动,针对同一节内容,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出的问题质量高,把提出问题的多少纳入学生的素质评比。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来创设审问意识情景,引进问题激励机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学生边长处于审问意识的心理状态中。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教给学生的发问方法,千方百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进问题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