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历来我国都有着不同形式的教育,发展到今天,堪为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总理的教育产业化到今天几乎修成正果,“普九”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中,“普高”、“普大”也上了眉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国家围绕着学生而进行的,也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精心炮制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城乡素质教育及它们之间的差距等作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 城乡 素质教育 差距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节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也可以说,“应试教育”是一个贬义词。在我国应试教育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占据主要位置。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上了新台阶,全面推进巩固“普九”,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方针,大量推行素质教育。
二.城乡素质教育差距
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和策划安排下,素质教育得到飞速发展,现在也都步入了正轨。但由于我们国家城乡本身发展存在很多差异,也就使得素质教育在城乡之间的推行和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封面:
1.就新课改言,在基层教育工作者看来,新课改是新的教育领域考核的基础,只有学校在新课改推进中渐入佳境,学生才能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取得佳绩。然而,新课改在许多山区学校都处于一种尴尬状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山区学校都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硬件上缺乏与新课改配套的设施、器材和实践载体,从软件上看,新课程改革体系设计非常完备,但严格操作下来特别困难,比如综合素质考评和学分认定、选修课设置等,现目前在山区学校实施起来根本不可能。新教材跨度大,涉及知识面太广,如:一门语文课,要跨越建筑、美术、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的知识十分前沿和深奥,教师必须是全才才行。山区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条件,老师必须代劳,然后再教给学生。而每个教师都带四、五个班级的课程,疲于应对。有的跨学科知识连教师都难以掌握,更何况学生了。这就难免使得“百科全书”式的素质教育“穿新鞋走老路”了。山区学生大多纯朴,他们自理能力强,可以在家做饭洗衣,而有些能歌善舞的城市学生,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两者相比到底谁的综合素质强呢?制定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广大农村山区的实际,不能将标准仅定位在城市,从而变得城市化!
2.就教育环境而言,教育环境是教育的实施场所,它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作为城乡教育环境而言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就乡镇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至于说村学校就更难以想象了。在硬件设施方面,乡镇学校环境大多较差,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校舍安全系数较低,当然这方面有关部门也相当重视,现在正在改进中,相信很快会得到改善的。乡镇学校的配备又大多是老化的产品,它们多是来自“某某单位捐赠”的,有多好就可以想象了。至于说什么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对我们这些山村学校来说也只有想象的份了。
3.就教师配备方面,教师队伍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就我国现目前中小学的教师配备来看,总体上是比较缺乏的,尤其在山区的学校比较突出。教师队伍的配备的差距很明显的反应在了现在的直接教育上。一个好的老师或者说优秀的教师很少会留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好的教师都往城市或者条件较好的地方去了,这对于我们乡村学校来说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久而久之,不外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新教师来了,学校稍轻松了点,还不到一年或者稍长点时间,新老师又被调走了,这样一来学校又差人了,解决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再调来新老师,二是请代课教师,三是把课压给其他老师,就这样循环着。这样的模式我们可以想象,它对我们的教育影响有多大。这只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结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教师很缺乏,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所致,这个主要表现是教师的素质差异较大,但随着这些年大量向基层补充人员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使得这方面得到一定的缓解。如:从2006年以来的“特岗教师”在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是本科生,他们到农村地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缓解了就业。还有“三支一扶”中也有一些大学生到基层支教。
4.在教育背景方面,教育背景也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教育背景不同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乡村里面,很少有机会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在见识等方面不如城市里的孩子。二是观念上也有不同。农村孩子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等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孩子都很不重视教育,在他们看来,读书只是完成一种任务,是被逼着读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还广为流传,特别是这几年来好多大学生无法就业,使得读书无用更加突出,对于农村来说那笔投资真的太大了,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让孩子把初中读完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读多的了。这种观念大大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我们这些地方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在家里只有老年人或者妇女,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就算在家的都大多是文盲,无法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指导和教育,他们还奉行“黄金条子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打孩子是他们的绝招,其他的却不在行了。我们的学生放学回家后除了帮家里干农活还是干活,什么家庭作业都是交差了事,搪而谎之,这也不能怪他们的,谁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呢?更让人难过的是,好多学生都要步行几公里路去上学,早上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下午饿着肚子步行几小时回家,回家还得干活。这也难怪好多孩子不愿意上学了。像这些问题城市学校是很难遇到的。试想在这种环境中的教育怎能谈素质教育呢。“穿新鞋走老路”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如何应对城乡素质教育的差异
既然城乡之间素质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应对。
1.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
在这些年的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后,效果明显。校安工程的全面启动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学环境,集中办学能高效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教学,使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能安心地进行学习。
2.继续向农村地区引进高素质人才
在种种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大量的大学生将扎根农村教育,特别是在加大了对支教大学生的后路安排等好政策的带动下,更显踊跃。这只队伍充实到教育行业中,无论是从教育发展还是从其他方面都将是不可小看的力量,因此,还应大量引进这些人才补充到教育一线,同时从待遇和政策方面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投入。
3.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投入
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大多教师都不愿扎根那里,试想城市农村一个待遇一个政策,又有谁愿意在农村教学呢?因此,我认为应从待遇和政策上给农村教师一定的倾斜,比如同级别的农村教师应多于城市教师一定比率的奖金等,在职称晋级上农村教师优先些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才能使城乡教育保持一定的平衡发展。
4.继续改进考评制度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现在的素质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由于考核只是针对某些学科,因此也就只是对那些学科进行教学,也没有时间对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教学了。也就使得好多学科只是一种摆设了。因此,应加宽考核面,对所开科目进行全面考核,不要去分什么主、副科。然而在考核过程中又要区别对待,应向农村地区有一定的倾斜。
5.加大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投入
农村地区孩子受到很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很大程度上无法完成正常学习,在“普九”等改革后学生的负担有所减轻,课本由国家免费提供,学生免交一切费用,而贫困的还给生活补助。但是,在学校学生们每学期都要买什么资料,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我认为应扩大对贫困学生的补助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有效救助,让他们更加顺利地接受教育。
总而言之,城乡素质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农村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了我们美丽的“花朵”也为了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变更》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
[2]《教育探索》2007年第4期.
[3]中国素质教育网《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渠道》.
[4]胡才春《教育艺术》2003年第1期.
(作者通联:654605云南省巧家县东坪中心学校杨柳小学)
【关键词】 城乡 素质教育 差距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节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也可以说,“应试教育”是一个贬义词。在我国应试教育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占据主要位置。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上了新台阶,全面推进巩固“普九”,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方针,大量推行素质教育。
二.城乡素质教育差距
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和策划安排下,素质教育得到飞速发展,现在也都步入了正轨。但由于我们国家城乡本身发展存在很多差异,也就使得素质教育在城乡之间的推行和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封面:
1.就新课改言,在基层教育工作者看来,新课改是新的教育领域考核的基础,只有学校在新课改推进中渐入佳境,学生才能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取得佳绩。然而,新课改在许多山区学校都处于一种尴尬状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山区学校都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硬件上缺乏与新课改配套的设施、器材和实践载体,从软件上看,新课程改革体系设计非常完备,但严格操作下来特别困难,比如综合素质考评和学分认定、选修课设置等,现目前在山区学校实施起来根本不可能。新教材跨度大,涉及知识面太广,如:一门语文课,要跨越建筑、美术、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的知识十分前沿和深奥,教师必须是全才才行。山区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条件,老师必须代劳,然后再教给学生。而每个教师都带四、五个班级的课程,疲于应对。有的跨学科知识连教师都难以掌握,更何况学生了。这就难免使得“百科全书”式的素质教育“穿新鞋走老路”了。山区学生大多纯朴,他们自理能力强,可以在家做饭洗衣,而有些能歌善舞的城市学生,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两者相比到底谁的综合素质强呢?制定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广大农村山区的实际,不能将标准仅定位在城市,从而变得城市化!
2.就教育环境而言,教育环境是教育的实施场所,它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作为城乡教育环境而言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就乡镇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至于说村学校就更难以想象了。在硬件设施方面,乡镇学校环境大多较差,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校舍安全系数较低,当然这方面有关部门也相当重视,现在正在改进中,相信很快会得到改善的。乡镇学校的配备又大多是老化的产品,它们多是来自“某某单位捐赠”的,有多好就可以想象了。至于说什么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对我们这些山村学校来说也只有想象的份了。
3.就教师配备方面,教师队伍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就我国现目前中小学的教师配备来看,总体上是比较缺乏的,尤其在山区的学校比较突出。教师队伍的配备的差距很明显的反应在了现在的直接教育上。一个好的老师或者说优秀的教师很少会留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好的教师都往城市或者条件较好的地方去了,这对于我们乡村学校来说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久而久之,不外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新教师来了,学校稍轻松了点,还不到一年或者稍长点时间,新老师又被调走了,这样一来学校又差人了,解决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再调来新老师,二是请代课教师,三是把课压给其他老师,就这样循环着。这样的模式我们可以想象,它对我们的教育影响有多大。这只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结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教师很缺乏,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所致,这个主要表现是教师的素质差异较大,但随着这些年大量向基层补充人员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使得这方面得到一定的缓解。如:从2006年以来的“特岗教师”在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是本科生,他们到农村地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缓解了就业。还有“三支一扶”中也有一些大学生到基层支教。
4.在教育背景方面,教育背景也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教育背景不同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乡村里面,很少有机会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在见识等方面不如城市里的孩子。二是观念上也有不同。农村孩子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等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孩子都很不重视教育,在他们看来,读书只是完成一种任务,是被逼着读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还广为流传,特别是这几年来好多大学生无法就业,使得读书无用更加突出,对于农村来说那笔投资真的太大了,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让孩子把初中读完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读多的了。这种观念大大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我们这些地方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在家里只有老年人或者妇女,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就算在家的都大多是文盲,无法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指导和教育,他们还奉行“黄金条子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打孩子是他们的绝招,其他的却不在行了。我们的学生放学回家后除了帮家里干农活还是干活,什么家庭作业都是交差了事,搪而谎之,这也不能怪他们的,谁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呢?更让人难过的是,好多学生都要步行几公里路去上学,早上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下午饿着肚子步行几小时回家,回家还得干活。这也难怪好多孩子不愿意上学了。像这些问题城市学校是很难遇到的。试想在这种环境中的教育怎能谈素质教育呢。“穿新鞋走老路”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如何应对城乡素质教育的差异
既然城乡之间素质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应对。
1.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
在这些年的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后,效果明显。校安工程的全面启动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学环境,集中办学能高效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教学,使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能安心地进行学习。
2.继续向农村地区引进高素质人才
在种种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大量的大学生将扎根农村教育,特别是在加大了对支教大学生的后路安排等好政策的带动下,更显踊跃。这只队伍充实到教育行业中,无论是从教育发展还是从其他方面都将是不可小看的力量,因此,还应大量引进这些人才补充到教育一线,同时从待遇和政策方面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投入。
3.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投入
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大多教师都不愿扎根那里,试想城市农村一个待遇一个政策,又有谁愿意在农村教学呢?因此,我认为应从待遇和政策上给农村教师一定的倾斜,比如同级别的农村教师应多于城市教师一定比率的奖金等,在职称晋级上农村教师优先些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才能使城乡教育保持一定的平衡发展。
4.继续改进考评制度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现在的素质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由于考核只是针对某些学科,因此也就只是对那些学科进行教学,也没有时间对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教学了。也就使得好多学科只是一种摆设了。因此,应加宽考核面,对所开科目进行全面考核,不要去分什么主、副科。然而在考核过程中又要区别对待,应向农村地区有一定的倾斜。
5.加大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投入
农村地区孩子受到很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很大程度上无法完成正常学习,在“普九”等改革后学生的负担有所减轻,课本由国家免费提供,学生免交一切费用,而贫困的还给生活补助。但是,在学校学生们每学期都要买什么资料,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我认为应扩大对贫困学生的补助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有效救助,让他们更加顺利地接受教育。
总而言之,城乡素质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农村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了我们美丽的“花朵”也为了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变更》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
[2]《教育探索》2007年第4期.
[3]中国素质教育网《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渠道》.
[4]胡才春《教育艺术》2003年第1期.
(作者通联:654605云南省巧家县东坪中心学校杨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