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高考模式下,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很被动,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有时候需要老师在课堂内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老师从演员转变成导演,学生从观众转变成演员,这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阐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新高考模式 数学成绩 提高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经对学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政策,即:解放学生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解放双手就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做,甚至可以尝试动手演一演。
在新高考模式下学好数学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自己期望的,而且是感到必需的。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的学得很轻松或很努力,成绩突出;有的学得很努力,很辛苦,但是数学成绩却始终提不上来;有的开始还学一点,后来跟不上,慢慢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那么老师怎样做才能使得学生在学数学时能实现自己成功的愿望,并且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找到学习知识的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条捷径。那么怎样操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行。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明白成为演员的必要性。
良好的环境能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良好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想要让学生成为演员,先要把外部环境营造好。那么如何来创造这个外部环境呢?第一,可以请一些数学学得好又不吃力的学生来传授经验,让学生自己感觉想要轻松获取高分,主动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告诉学生,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是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二、明确奖励措施,让学生愿意成为演员。
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至少不会削弱其效果”,“获得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一旦学生获得了奖励,他们在阶段学习中就会有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数学的胃口就会大增。那么当学生成为演员时,老师对他们如何进行奖励呢?首先,教师的表扬是必不可少的。许多老师认为高中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不需要奖励,实际上,这些学生仍然需要老师对他们行动的肯定,最好的肯定方式就是表扬。当学生成为演员时,教师要在不同场合表扬他们,有时要重点表扬。让他们感觉到作为演员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并且他们自己也能成为演员。其次,在起始阶段,可以运用作业这一杠杆,当学生表现不错时,实际上同时也证明了学生对这一块内容掌握得相当不错,这时老师就可以减免部分作业,甚至可以全部不用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立刻被调动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原来主动学习的结果是这么诱人,他们当然愿意去当好演员。
三、提供合适的道具,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演,乐意去演。
学生愿意演了,接下来就是老师提供合适的道具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去演?不是的。有的内容就不适宜,如公理、定义名称、规定等;但更多的内容可放手让学生去演,如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教学生非常费力而学生教学生又比较容易的内容。
例如:排列组合作为高中数学课本的一个独立分支,因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的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师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教师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还不太适应,从而导致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甚至觉得“云里雾里”。针对这一现象,先把任務布置给学生,明确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老师很头痛,让他们去想办法来解决。结果学生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例1: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①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
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③解决问题:这时我在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④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⑤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不妨将原题进行一下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和可操作性。
四、学生之间探讨怎样才能演得更好,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已经动起来,接下来就是要让他们演得更好。新课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学生有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
1.教会合作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学生之间既有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又有性格、习惯、情感、心理方面的差异。但小组合作并不单是形式上的合作,还是学生心理、情感、认知的投入合作。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4—6人一组,把性格、兴趣、性别、学习水平、能力等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每个组里都安排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合作中,教师既要指导合作方法,又要注意“点”、“面”结合。“点”即指要发挥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者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思维,与同伴大胆交流;“面”即要照顾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技能,即听的技能、说的技能、交往技能。只有学会这些合作方法,学生才能在合作活动中主动地活动起来。
2.教会动手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动脑,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学习过程中有具体形象作为抽象思维的支柱,获得学习的成功。
3.教会发现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成为自立自主的思想家。發现学习的过程一般是:教师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教师提出问题,并提出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提出假设,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作出结论,获得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赵云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河北教育,2005(19).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3]王春秀.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青海教育,2005(4).
[4]韦秀梅.数学课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吉林教育,2011(13).
[5]杜建林.让老师成为“导演”,让学生成为“演员”.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1).
关键词: 新高考模式 数学成绩 提高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经对学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政策,即:解放学生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解放双手就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做,甚至可以尝试动手演一演。
在新高考模式下学好数学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自己期望的,而且是感到必需的。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的学得很轻松或很努力,成绩突出;有的学得很努力,很辛苦,但是数学成绩却始终提不上来;有的开始还学一点,后来跟不上,慢慢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那么老师怎样做才能使得学生在学数学时能实现自己成功的愿望,并且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找到学习知识的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条捷径。那么怎样操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行。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明白成为演员的必要性。
良好的环境能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良好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想要让学生成为演员,先要把外部环境营造好。那么如何来创造这个外部环境呢?第一,可以请一些数学学得好又不吃力的学生来传授经验,让学生自己感觉想要轻松获取高分,主动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告诉学生,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是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二、明确奖励措施,让学生愿意成为演员。
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至少不会削弱其效果”,“获得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一旦学生获得了奖励,他们在阶段学习中就会有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数学的胃口就会大增。那么当学生成为演员时,老师对他们如何进行奖励呢?首先,教师的表扬是必不可少的。许多老师认为高中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不需要奖励,实际上,这些学生仍然需要老师对他们行动的肯定,最好的肯定方式就是表扬。当学生成为演员时,教师要在不同场合表扬他们,有时要重点表扬。让他们感觉到作为演员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并且他们自己也能成为演员。其次,在起始阶段,可以运用作业这一杠杆,当学生表现不错时,实际上同时也证明了学生对这一块内容掌握得相当不错,这时老师就可以减免部分作业,甚至可以全部不用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立刻被调动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原来主动学习的结果是这么诱人,他们当然愿意去当好演员。
三、提供合适的道具,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演,乐意去演。
学生愿意演了,接下来就是老师提供合适的道具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去演?不是的。有的内容就不适宜,如公理、定义名称、规定等;但更多的内容可放手让学生去演,如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教学生非常费力而学生教学生又比较容易的内容。
例如:排列组合作为高中数学课本的一个独立分支,因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的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师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教师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还不太适应,从而导致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甚至觉得“云里雾里”。针对这一现象,先把任務布置给学生,明确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老师很头痛,让他们去想办法来解决。结果学生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例1: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①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
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③解决问题:这时我在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④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⑤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不妨将原题进行一下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和可操作性。
四、学生之间探讨怎样才能演得更好,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已经动起来,接下来就是要让他们演得更好。新课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学生有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
1.教会合作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学生之间既有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又有性格、习惯、情感、心理方面的差异。但小组合作并不单是形式上的合作,还是学生心理、情感、认知的投入合作。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4—6人一组,把性格、兴趣、性别、学习水平、能力等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每个组里都安排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合作中,教师既要指导合作方法,又要注意“点”、“面”结合。“点”即指要发挥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者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思维,与同伴大胆交流;“面”即要照顾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技能,即听的技能、说的技能、交往技能。只有学会这些合作方法,学生才能在合作活动中主动地活动起来。
2.教会动手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动脑,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学习过程中有具体形象作为抽象思维的支柱,获得学习的成功。
3.教会发现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成为自立自主的思想家。發现学习的过程一般是:教师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教师提出问题,并提出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提出假设,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作出结论,获得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赵云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河北教育,2005(19).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3]王春秀.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青海教育,2005(4).
[4]韦秀梅.数学课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吉林教育,2011(13).
[5]杜建林.让老师成为“导演”,让学生成为“演员”.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