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不少企业由于疏于质量管理,加上受技术壁垒、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出口商品屡遭退运且批次金额都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亟需政府职能部门及时了解出口情况并制定应对举措。出口退运调查作为强化后续市场化监督的重要抓手,作为倒逼产品质量提升的有效抓手,是对症调查发现企业存在的缺陷信息并得以及时纠正错误,完善后续监管的重要方式、方法。本文尝试以厦门口岸为例,分析出口退运原因,围绕做好出口退运调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做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退运;质量;提升;对策
1 厦门口岸出口退运调查问题情况
1.1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退运的主要因素,占比80%以上,产生的原因是出口企业在质量管理的执行方面存在不足,或对关键工序、关键零部件及原辅料上的某些环节无法进行全面管控,导致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隐患所致;与此同时,企业过多考虑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或减少生产环节及人工费用是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的一个重要人为因素;另外,一线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培训效果不理想,生产执行力差,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遭遇退货的重要因素。
1.2贸易因素
国外客户因经济形势不佳,将滞销货物以各种借口退回,如厦门某电子有限公司出口的小家电多次被国外退货,客户申报为质量问题,调查时就发现只是部分产品表面只是“轻微划伤”情况;漳州某光电科技出口的LED灯因行业新产品更新快,客户对库存货物因担心无法尽快售出而退回;厦门某精密有限公司被国外退货,申报为质量问题,调查时发现只是极少数产品表面脏污或者“轻微刮伤”。
调查中发现,因为贸易地位不对等,国内企业普遍无奈接受一些不公平的贸易对待,部分出口企业由于贸易对象单一,对客户的依存度较高,贸易合同内被迫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或“质保期内无条件退换”等条款, 造成故障产品被退回国内免费维修,甚至是一经发现不良品即给以整批退运的情况,造成了正常故障率以外的合格产品的“附加”退运。
1.3交通运输
用户在收货后对出现的在进出口环节由于运输、装卸造成的损坏往往直接推卸给供货方,对日常用品的售货环节产生的损坏也往往当成产品固有缺陷而给以退货处理,如口岸出口的日用家电产品即经常出现类似的退货情况。
1.4壁垒措施
该方面的退货批次不多,约占3%左右,主要原因是对进口国标准了解不足,特别是在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的内容要求。占比不高的原因据了解并非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事件少,而是出现不了解壁垒内容要求而贸然出口的批次不多,而出口后又以退货方式处理的批次更少,多数以补交关税或销毁处理。
2推进出口退运调查工作的措施建议
2.1构筑法律支撑,强化追溯调查工作法治保障
近两年来法检目录大幅调整,对出口货物的检验监管从微观转向宏现.监管模式正在由事前检验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出口退货调查模式是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抓手。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对质量安全信息收集、处置工作的制度支撑,为退运追溯调查工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2.2创新调查机制,落实促进法检制度改革作用
一是拓展评估机制,优化调查模式。建议研究采用“风险评估+分类管理”工作模式优化退货调查工作,按照“产品本身性质、危害程度、生产企业状况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调查方式和工作输出。二是明确责任划分,扩展调查范围。我国制造业中“品牌+代工”模式占半壁江山,其中的OEM、0DM类厂家在设计研发、功能指标确定、生产工艺规划、供应材料及检侧标准等方面的复杂性对退货调查中明确产品安全质量相关方的责任划分、界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中要将品牌商,供应商、生产商等产品上下游涉及的所有责任主体均应纳人工作反馈,扩展调查范围,通过走访、约谈等多种手段开展工作。
2.3 加强检测力度,强化对质量原因真实性的确定
建议针对退运频次较高、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货物采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测。重点关注产品的实际退运原因,对于检测结果与企业申报原因不符的,对企业进行布控,加严对企业的监管,提高现场调查比例。
2.4加强宜传引导.提升社会认知度和诚信意识
目前社会、企业对于出口工业产品退货调查这项工作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不够。对于在退货调查工作中發现的敏感问题、共性问题、典型案例等,检疫检验检疫部门采用质量专报,检验检疫要情、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通报等各种形式向地方政府、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报送和发布。促进企业提升质量安全和诚信守法意识,同时也为地方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贸易决策等提供借鉴和参考,发挥检验检疫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5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流通领城后续监管合力
一方面要强化内部协作。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退运货物,是内贸采购.由贸易公司销售到国外,退货后贸易公司直接处理到公司,或者在口岸就直接以内贸的形式向其他地方销售。检验检疫部门无从监管.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口岸局、产地局和收货人所在局信息互通,加强联合执法才能更好的做好退货调查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横向合作,出口工业产品退运情况发映出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检验检疫部门应与海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建立顺畅沟通机制,形成合力。将退运调查结果与“政府质量奖”、“著名商标”等评定挂钩,形成监管合力,切实引起企业对质量安全的重视,达到利用退运调查的结果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的宏观管理的最终目的。
2.6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与交流及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议加强对出口退运货物检验人员的全员培训,组织专题授课或研讨,推广先进的检验监管经验,交流工作中好的做法,从而做到统一把关尺度,提升检验人员的检验监管能力,切实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对出口退运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功能不够齐全,统计数据还不够准确;操作不够便捷等情况进一步完善。随着法检制度改革的实施,出口退运调查对提高进出口检验监管效能的作用将日益突显,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杰. “退运货物”的三要素[J].中国海关,2008(Z1).
[关键词]出口;退运;质量;提升;对策
1 厦门口岸出口退运调查问题情况
1.1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退运的主要因素,占比80%以上,产生的原因是出口企业在质量管理的执行方面存在不足,或对关键工序、关键零部件及原辅料上的某些环节无法进行全面管控,导致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隐患所致;与此同时,企业过多考虑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或减少生产环节及人工费用是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的一个重要人为因素;另外,一线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培训效果不理想,生产执行力差,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遭遇退货的重要因素。
1.2贸易因素
国外客户因经济形势不佳,将滞销货物以各种借口退回,如厦门某电子有限公司出口的小家电多次被国外退货,客户申报为质量问题,调查时就发现只是部分产品表面只是“轻微划伤”情况;漳州某光电科技出口的LED灯因行业新产品更新快,客户对库存货物因担心无法尽快售出而退回;厦门某精密有限公司被国外退货,申报为质量问题,调查时发现只是极少数产品表面脏污或者“轻微刮伤”。
调查中发现,因为贸易地位不对等,国内企业普遍无奈接受一些不公平的贸易对待,部分出口企业由于贸易对象单一,对客户的依存度较高,贸易合同内被迫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或“质保期内无条件退换”等条款, 造成故障产品被退回国内免费维修,甚至是一经发现不良品即给以整批退运的情况,造成了正常故障率以外的合格产品的“附加”退运。
1.3交通运输
用户在收货后对出现的在进出口环节由于运输、装卸造成的损坏往往直接推卸给供货方,对日常用品的售货环节产生的损坏也往往当成产品固有缺陷而给以退货处理,如口岸出口的日用家电产品即经常出现类似的退货情况。
1.4壁垒措施
该方面的退货批次不多,约占3%左右,主要原因是对进口国标准了解不足,特别是在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的内容要求。占比不高的原因据了解并非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事件少,而是出现不了解壁垒内容要求而贸然出口的批次不多,而出口后又以退货方式处理的批次更少,多数以补交关税或销毁处理。
2推进出口退运调查工作的措施建议
2.1构筑法律支撑,强化追溯调查工作法治保障
近两年来法检目录大幅调整,对出口货物的检验监管从微观转向宏现.监管模式正在由事前检验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出口退货调查模式是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抓手。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对质量安全信息收集、处置工作的制度支撑,为退运追溯调查工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2.2创新调查机制,落实促进法检制度改革作用
一是拓展评估机制,优化调查模式。建议研究采用“风险评估+分类管理”工作模式优化退货调查工作,按照“产品本身性质、危害程度、生产企业状况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调查方式和工作输出。二是明确责任划分,扩展调查范围。我国制造业中“品牌+代工”模式占半壁江山,其中的OEM、0DM类厂家在设计研发、功能指标确定、生产工艺规划、供应材料及检侧标准等方面的复杂性对退货调查中明确产品安全质量相关方的责任划分、界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中要将品牌商,供应商、生产商等产品上下游涉及的所有责任主体均应纳人工作反馈,扩展调查范围,通过走访、约谈等多种手段开展工作。
2.3 加强检测力度,强化对质量原因真实性的确定
建议针对退运频次较高、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货物采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测。重点关注产品的实际退运原因,对于检测结果与企业申报原因不符的,对企业进行布控,加严对企业的监管,提高现场调查比例。
2.4加强宜传引导.提升社会认知度和诚信意识
目前社会、企业对于出口工业产品退货调查这项工作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不够。对于在退货调查工作中發现的敏感问题、共性问题、典型案例等,检疫检验检疫部门采用质量专报,检验检疫要情、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通报等各种形式向地方政府、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报送和发布。促进企业提升质量安全和诚信守法意识,同时也为地方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贸易决策等提供借鉴和参考,发挥检验检疫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5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流通领城后续监管合力
一方面要强化内部协作。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退运货物,是内贸采购.由贸易公司销售到国外,退货后贸易公司直接处理到公司,或者在口岸就直接以内贸的形式向其他地方销售。检验检疫部门无从监管.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口岸局、产地局和收货人所在局信息互通,加强联合执法才能更好的做好退货调查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横向合作,出口工业产品退运情况发映出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检验检疫部门应与海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建立顺畅沟通机制,形成合力。将退运调查结果与“政府质量奖”、“著名商标”等评定挂钩,形成监管合力,切实引起企业对质量安全的重视,达到利用退运调查的结果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的宏观管理的最终目的。
2.6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与交流及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议加强对出口退运货物检验人员的全员培训,组织专题授课或研讨,推广先进的检验监管经验,交流工作中好的做法,从而做到统一把关尺度,提升检验人员的检验监管能力,切实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对出口退运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功能不够齐全,统计数据还不够准确;操作不够便捷等情况进一步完善。随着法检制度改革的实施,出口退运调查对提高进出口检验监管效能的作用将日益突显,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杰. “退运货物”的三要素[J].中国海关,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