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w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点燃学生写作的欲望,命题这一个环节不可轻视。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所出的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夏丐尊先生说得更形象:作文命题“犹如给爆竹按上药线”。可见命题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里就命题问题观念的转变和如何开拓新的思路,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抛弃旧的命题模式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一个好的作文题,尤其是那种充满智慧的题目,都会赞不绝口。因为一个好题目体现着人的智慧,体现着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学生看到出色的作文题目,他的思维往往如打开闸门,迸射出汹涌的文思,让他们遐想,让他们眼睛一亮,或是引发心灵震颤,使之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学生害怕写作文或是抨击现行的作文教学,可能就是出于对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的反感。多少年以来,很多教师习惯使用陈旧的作文题,这些题目可能已经让三四代人讨厌过了,现在还顽固地不肯退出,岂能不让人生厌。
  陈旧的作文命题思路主要源于思想僵化,自我束缚。至今,仍有一些命题纯粹是为迎合政治需要,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情绪,更没有考虑他们的精神需要。这种例行公事的命题方式,如同过生日吃面条,丝毫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缺少让学生“眼睛一亮”的作文题。
  二、敢于打破常规
  观念保守是因为不敢想,不敢想最终也就不会想,想不出。一些教师经历丰富,也很勤奋,但是谈到作文命题,一点创新意识也没有。
  一定要敢想,教师敢想,学生才敢想敢做,好文章都是敢想者的创造。作文题要有诗意,要能激发出真情,给人以美的启迪,好的题目是一种创造,教师创造出好的题目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想象的空间。
  现在各种读物中收集的家书多是父辈给儿女的信,也有一些儿女怀念父母的信,可是从来没有预留给儿女的书信。学生虽然今天稚气十足,以后都是要为人父母的,如果现在就告诉他这一点,他可能会有很复杂的也很激动的想象。如果让他们给未来的儿子或女儿写上几句话,并想象三十年后子女读信的场面,会有什么样的情感?比如,命题——《预留给儿子(或女儿)的信》,就成了有趣的话题。一些学生用这个题目作文时,敢于大胆想象,有的学生写到:“儿子,现在是2010年,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2040年,你老爸已经人到中年了。”有的学生写到:“看了我十六岁时给你留下的信,你也许会问:妈咪,为什么当年你也有那么多的坏习惯?为什么你也有那么多的不满?为什么你会逃学?为什么你竟会怕写作文?”
  陈旧的命题,与老师的思维单一是有关的。比如,为什么非要抱住那个《暑假记事》,为什么不能改为《2010,我的夏天》?为什么非要抱住那个《我的同桌》,为什么不能改为《同坐在一条板凳上》?也许有人会说,这样改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但是不妨去试一试。虽然这些题目的内涵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写作的感觉大不一样。
  三、设计一些新题型
  1.话头式。
  话头也叫话题,就是说话人的开头部分。话头往往是有感而发的,或者是发自内心的一句议论,或者讲出了事情的原委,或者是对事情作出了一句中肯的归结,或者是睹物生情。
  2.副语言式。
  人的思想感情即使不用语言来表达,也总是掩藏不住的,通过有声的非语言符号(如尖叫、呻吟)和无声的非语言符号(如手势、眼神、表情、神态),也会发现其内心的秘密。那么,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副语言”来命题。
  3.审美式。
  通过设题,通过观察,给学生一点粗浅的美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去发现美、捕捉美、描绘美,进而得到美的熏陶感染。
  四、创设情境的命题方法
  学生的思想不同,人性不同,兴趣也各异,扩大他们的兴趣,将使他们获得更多素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VCD、幻灯机、影视录像等道具,设置多种情境进行趣味作文,将会大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五、对教材内容的逆向处理
  现行语文教材具有很多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潜在素材,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安排一些趣味作文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像鲁迅先生当年写过的《故事新编》一样,这种新编故事的写法,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体现,学生作文的时候可以以此为雏形,把新的故事“嫁接”到作品主人公身上。
其他文献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作业贯串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期刊
当班主任,就意味着要比一般老师更忙、更累,这个理儿谁都清楚,但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就必须尽心尽力。别人说:干教育就是良心买卖。一点儿也不假,每天吊儿郎当上班,照样一分钱不少拿,拼命干也不多拿一分钱。但每个班主任都那么尽心尽力,都干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曾经读到过李老师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这么几句话感受很深:儿子在慢慢地长大,转眼到了要上学的年齡,多么希望他能分在一个好班主任的班里,摊上些责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完成探索过程。课堂提问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方法。课堂提问要以学定教,既要预设、更要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设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该从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转变,把课堂那一片天空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翅翱翔。  一、学生
期刊
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理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形成了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充分发
期刊
在新一轮课改中,经过自身教学实践与反思经验的积累,思索并尝试了一些把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的方法。一些学生从 “听了会忘记” 和“看了记不住”以及“学过没学会”的学习困境中走了出来,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记,效果比原来要好得多。学生变得更主动、更积极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教师和学生都从原来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具体操作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预习时间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授知识
期刊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然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因为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无法替代。作为教师,从教学的动态过程去考虑,应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所创新。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改变过去的做
期刊
【创意说明】  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文学的摇蓝、写作的范本。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写愁的篇章,或摹形状态,或想象奇特,或妙用修辞,或情景交触,将无形的愁写得可触可感。教学设计的是人物情绪描写专题训练,意在引导学生从灿烂的诗词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文本《武陵春》等写愁的古诗词中感悟方法,提升写作技能,学会智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
期刊
初中课文的每一单元中,均有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略读课文,按要求,略读课文是不要精读精讲的。但笔者认为,有些略读课文,从内容、写法或思想意义上看,要比一些精读课文显得重要。因此这类课文,也宜精读精讲。  例如,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有一篇略读课文《散步》,课后只要求学生说说“散步”这个题目好不好,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的含义。笔者
期刊
教学亲和力,是指教师赢得学生亲近、信赖、尊敬和爱戴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密切配合和谐共振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需要教师从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课堂上师生共同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沟通,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与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有关:  一、无私的爱和最亲切的微笑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教
期刊
作文评改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作文批改更是令许多教师头痛的一件事。每次写完作文,老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本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于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  基于以上作文评改的现状,可以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