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历史,总喜欢坐在书房的窗前读历史故事书。窗外,高楼林立繁华盛世,书中,战火纷飞稀奇迷离。总喜欢就这样流连在阿房宫的残垣断壁;总喜欢就这样徘徊在颐和园鳞次栉比的宫廷殿宇;在先秦的箭雨和晚清的硝烟里,在李煜“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婉约低吟下,在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中,总喜欢就这样静静地在书房,听由一个寻找答案的声音,把自己引领到历史穿行的风中,飘荡迷失!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说出这句至理的伟人已在九幽,但他的变法却成全了秦国的强大。他年少聪慧过人,立志要在乱世干出一番事业。他先是去到当时颇为强大的魏国,而魏国的国君并不重用他。才华得不到施展的他又来到了一心想要变强的秦国,他先后三次拜见秦孝公,在心中信念的坚持之下,第四次,孝公终于正式召见他,询问治国大计,至此,变法拉开了序幕。他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严刑苛法,严重的损害了王公贵族的利益,却保护了老百姓。难道他不知道他铁血的变法会引起旧贵族的怀恨吗?难道他不知道他颁布的《秦法》使太子的老师也深受其苦吗?难道他不知道孝公去世后等待他的是什么吗?我迷茫了,答案难道在那历史的蓬蓬血雨中吗?商鞅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秦国的强大,他牺牲了自己!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但他早己在那闹市,那车裂下灰飞烟灭。他失败了?还是成功了?我恍惚了,答案似乎在秦始皇走上登基台时带过的劲风中飘荡。
一代商君成就了一大强国,一位将军也可以铸就历史。“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這是汉高祖刘邦给他的至高评价。是的,韩信当之无愧。韩信本为一个无名小辈,少时穷困而铸成他坚韧的意志。他投奔项梁,而项梁并没有重用他,项梁死后,项羽也没有发现他的才能,最后,他投奔了刘邦,在萧何月下追回他时,刘邦的霸业就已铸成一半。当项羽乌江白刎,战乱平定,当刘邦成就了霸业以后,韩信却被送上了“断头台”!后世都在传颂刘邦的丰功伟绩,有谁知道,刘邦若无信,何以霸天下?在韩信坐拥齐地之时,武涉来齐,劝他三分天下,他拒绝了,他不敢忘汉王对他的知遇;在韩信统御千军之际,蒯通劝他起兵为王,他也拒绝了!他不会忘记汉王对他的优厚;然而,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他却忘了自己的处境,改变了心意。一代兵仙,一位连百万之军的大丈夫为什么能把胯下之辱尽数忍受,却不能允许驰骋沙场的灵魂闲置在家?我失落了,答案在长乐宫明争暗斗、纠结不清的晚风中飘荡吗?
不羁的灵魂早在风中吹散,另一首凄婉的歌隐隐传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是这句诗,南唐后主,一代词帝就此长逝。他是一个孤独的才子,浮动的暗香,无法把他的魅力展现于世人。有人怨他:骄奢淫逸,不思国政;也有人伤他:国家灭亡,使百姓失去栖身之所,但更有人恋他:恋他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恋他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本无心于霸业,但造化弄人,他却偏生于帝王之家。人生被责任所牵制,双翼被江山所束缚,但文采却没被皇权所掩埋。他热爱诗篇,国家覆灭后,他仍与诗词为伴,与寂寞为伍。后世有诗人评价:“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他是一个绝代的词人,却生在错误的地方。国破了,家亡了,不是他不愿守住,而是他真的守不住了。他不喜欢打打杀杀,也不希望人民受到伤害,所以他投降了。他被俘时发出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绝命幽叹,宋太宗因而赐他毒酒。他是一个好君主吗?他是一个好词人吗?我疑惑了,呼啸在亡国寒风中的答案里,飘荡着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春暖乍寒,微风轻拂,不知哪里一株植物枯萎的叶片落在了书上,窗外的熙熙攘攘忽然惊醒了纷飞的思绪,我欣喜地合上书,想着偶然拥有了一片历史的书签。
是啊,一位政治家的叱咤风云,历史为什么总是如此令人扼腕叹息?是啊,一位军事家的文韬武略,血雨腥风为什么总是这样模糊了蛛丝马迹?是啊,一位君主的哀婉低吟,纠缠的谜题真是挥之不去!然而,万物轮回,蓦然回首,答案却悄无声息地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无情潜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历史还在穿梭着,漫步着向远方走去,身后留下无数叹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窗外,车水马龙人和国兴!眼前又一片树叶飞舞,越来越远、若有若无,而答案,仍旧在风中飘荡,时明时暗、是是非非……(指导老师:曹龙)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说出这句至理的伟人已在九幽,但他的变法却成全了秦国的强大。他年少聪慧过人,立志要在乱世干出一番事业。他先是去到当时颇为强大的魏国,而魏国的国君并不重用他。才华得不到施展的他又来到了一心想要变强的秦国,他先后三次拜见秦孝公,在心中信念的坚持之下,第四次,孝公终于正式召见他,询问治国大计,至此,变法拉开了序幕。他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严刑苛法,严重的损害了王公贵族的利益,却保护了老百姓。难道他不知道他铁血的变法会引起旧贵族的怀恨吗?难道他不知道他颁布的《秦法》使太子的老师也深受其苦吗?难道他不知道孝公去世后等待他的是什么吗?我迷茫了,答案难道在那历史的蓬蓬血雨中吗?商鞅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秦国的强大,他牺牲了自己!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但他早己在那闹市,那车裂下灰飞烟灭。他失败了?还是成功了?我恍惚了,答案似乎在秦始皇走上登基台时带过的劲风中飘荡。
一代商君成就了一大强国,一位将军也可以铸就历史。“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這是汉高祖刘邦给他的至高评价。是的,韩信当之无愧。韩信本为一个无名小辈,少时穷困而铸成他坚韧的意志。他投奔项梁,而项梁并没有重用他,项梁死后,项羽也没有发现他的才能,最后,他投奔了刘邦,在萧何月下追回他时,刘邦的霸业就已铸成一半。当项羽乌江白刎,战乱平定,当刘邦成就了霸业以后,韩信却被送上了“断头台”!后世都在传颂刘邦的丰功伟绩,有谁知道,刘邦若无信,何以霸天下?在韩信坐拥齐地之时,武涉来齐,劝他三分天下,他拒绝了,他不敢忘汉王对他的知遇;在韩信统御千军之际,蒯通劝他起兵为王,他也拒绝了!他不会忘记汉王对他的优厚;然而,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他却忘了自己的处境,改变了心意。一代兵仙,一位连百万之军的大丈夫为什么能把胯下之辱尽数忍受,却不能允许驰骋沙场的灵魂闲置在家?我失落了,答案在长乐宫明争暗斗、纠结不清的晚风中飘荡吗?
不羁的灵魂早在风中吹散,另一首凄婉的歌隐隐传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是这句诗,南唐后主,一代词帝就此长逝。他是一个孤独的才子,浮动的暗香,无法把他的魅力展现于世人。有人怨他:骄奢淫逸,不思国政;也有人伤他:国家灭亡,使百姓失去栖身之所,但更有人恋他:恋他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恋他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本无心于霸业,但造化弄人,他却偏生于帝王之家。人生被责任所牵制,双翼被江山所束缚,但文采却没被皇权所掩埋。他热爱诗篇,国家覆灭后,他仍与诗词为伴,与寂寞为伍。后世有诗人评价:“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他是一个绝代的词人,却生在错误的地方。国破了,家亡了,不是他不愿守住,而是他真的守不住了。他不喜欢打打杀杀,也不希望人民受到伤害,所以他投降了。他被俘时发出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绝命幽叹,宋太宗因而赐他毒酒。他是一个好君主吗?他是一个好词人吗?我疑惑了,呼啸在亡国寒风中的答案里,飘荡着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春暖乍寒,微风轻拂,不知哪里一株植物枯萎的叶片落在了书上,窗外的熙熙攘攘忽然惊醒了纷飞的思绪,我欣喜地合上书,想着偶然拥有了一片历史的书签。
是啊,一位政治家的叱咤风云,历史为什么总是如此令人扼腕叹息?是啊,一位军事家的文韬武略,血雨腥风为什么总是这样模糊了蛛丝马迹?是啊,一位君主的哀婉低吟,纠缠的谜题真是挥之不去!然而,万物轮回,蓦然回首,答案却悄无声息地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无情潜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历史还在穿梭着,漫步着向远方走去,身后留下无数叹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窗外,车水马龙人和国兴!眼前又一片树叶飞舞,越来越远、若有若无,而答案,仍旧在风中飘荡,时明时暗、是是非非……(指导老师:曹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