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人才班,陕西 咸阳 712082)
一、“三王墓”故事渊源
“三王墓”的故事源于干将莫邪的传说。干将莫邪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两把利剑的名字,到西汉刘向《烈士传》和《孝子传》中,干将和莫邪已经演变成了铸剑师的名字,并且“三王墓”的故事已经初具规模。而成书于魏晋时期的《神异传》与《搜神记》都对“三王墓”的故事有记载,并且可以看出它们对于“三王墓”的叙述相比前代而言,无论是情节还是任务,都更加完整,《神异传》成书早于《搜神记》,《搜神记》记载“三王墓”的故事受到《神异传》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故事直接来源于《神异传》。可以看出“三王墓”故事是不断流传的过程,从“三王墓”故事的角度入手,可以对比出《搜神记》和《神异传》在叙述上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二、《搜神记》与《神异传》中“三王墓”之同
对比《神异传》与《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故事首先可以看出,两本书中的“三王墓”故事在人物数量上是相同的,都有干将、莫邪、楚王、复仇的儿子赤比和替赤比报仇的“客”。由这五人组成了这个完整的替父报仇的故事。
其次,两本书在叙述“三王墓”形成的过程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也是相同的。故事情节都由干将莫邪为王铸剑-王欲杀之-干将藏剑-临终嘱托-王杀干将-赤比欲为父报仇-王通缉赤比-赤比归山求客-客助赤比杀王这几部分组成。由此可以看出,《搜神记》中“三王墓”的故事直接吸收了《神异传》的情节。
三、《搜神记》与《神异传》中“三王墓”之异
1、篇幅的增加
《神异传》描写“三王墓”用一百九十字,《搜神记》描写“三王墓”用四百二十字,明显可以看出《搜神记》的篇幅较《神异传》有所增加,篇幅的增加意味着内容的丰富与饱满,《搜神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三王墓”故事
2、善用细节描写
我们可以从具体内容来比较这两篇,故事开篇写楚国干将和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才做好,《搜神记》在这一句后面加了“王怒,欲杀之”[1],这就明确交代了楚王要杀干将的明确原因。《神异传》直接写出剑有雌雄,干将拿着雌剑交与楚王,《搜神记》在交代这一情节是用“王使相之”,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搜神记》在描写干将给莫邪的遗言时,也用了很长篇幅,交代了楚王必杀干将、雄剑的位置也要详细。之后等到他们的儿子赤比出生后,《搜神记》增加了“儿问其母:‘吾夫所在’[2]这句看似没用的话,但确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试想一个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并定会这样问母亲。《搜神记》把赤比找剑的过程也描写的更为详细。赤比遇“客”的过程《搜神记》也描写的更为详细,也写的十分动人: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3]
《搜神记》用很长的篇幅來描写赤比托客报仇,如果没有这几句话的描写,很难让人感受到赤比誓要报仇的决心,也很难理解之后客为何牺牲自己都要为孝子赤比报仇。正是赤比能感动天地的孝子之心感动了客,让他帮助赤比,帮助这样一个身世不幸的人。赤比的头被斩断了还两手捧着头立在那里,这部分写的极为精彩,让人能感同身受他的决心,让人动容。《搜神记》中的细节描写能让情节更加连贯,情感更加真切,能让我们清楚并且体味故事中的悲喜,这是《搜神记》当之无愧被成为志怪小说杰出作品的原因。
3、突出人物形象
对比《搜神记》和《神异传》中的“三王墓”故事,可以看出,两篇的人物数量都是相同的,《搜神记》继承了《神异传》故事的基本框架,而不同的是,《搜神记》“三王墓”故事相比《神异传》来说,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两个主人公,孝子赤比与客,他们的形象更加饱满,性格更加突出也更为动人。《搜神记》运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让他们的性格跃然纸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孝子和一诺千金的义士。
(1)感天动地的孝子——赤比
前面所述赤比遇客、托客报仇的经历直接描写孝子赤比一心报仇的决心,让人感叹,为之动容。《搜神记》“三王墓”故事还从其他角度来向我们展示孝子赤比的形象。《搜神记》对赤比的描写从他出生开始,到三头相斗结束。这个生来就负有杀父之仇的少年自从知道父亲的死因,依照父亲到遗嘱找到雄剑以后,就“日夜思欲报楚王”[4],以至于能让楚王梦到想要报仇的他。被楚王追杀逃到山里,他也日日不能忘记杀父之仇,“入山行歌”[5]。可以想象,赤比在山中一边过着逃难的生活,一边深种着仇恨,行歌,也是期盼着能有机会报父亲的仇。自刎后不扑是这段文字最为精彩的部分,赤比为父报仇的决心立见,孝子的形象也突出了起来。前面说到,“三王墓”的故事在汉代出现也是作为孝子的宣扬存在的,因此《搜神记》在延续西汉传说、《神异传》对赤比孝子的性格设定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与烘托,完善了赤比的孝子形象,更突出了孝子形象,讓人深切的感受他的遭遇,同情他的身世,更佩服他一心为父报仇的决心。
(2)一诺千金、智勇双全的义士——客
《搜神记》中对客替赤比报仇的描写比《列异传》记载的要详细,《列异传》将客献赤比首级-令煮赤比头-斩王头-自刎的这一过程记载了下来,而《搜身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细节内容。如赤比逃入山中刚遇到客时,客即问他:“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6]后有赤比向其解说原委的回答,这就解释了为何客能够体味到赤比的复仇之心,想必客也同我们一样,深受赤比的打动,才如此坚定的牺牲自己为赤壁报仇。客以比干头颅及雄剑面见楚王这一段才体现出了客的机智,首先他让王用汤煮赤比的头颅,“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7]也体现出了赤比对楚王的恨意。然后客看出了王的心急,借故让王接近汤锅,自己提剑斩断王头入锅,随后又自刎坠头入锅中,三头相斗,最终用了同归于尽的方式替赤比报了杀父之仇。在客的身上,体现出了古代义士善恶分明、一诺千金的精神,他同情赤比,嫉恶如仇,才有此义举。《搜神记》在记载时,加入了很多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客的这一精神,让这位义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对《搜神记》和《列异传》中“三王墓”的故事比较后,可以看出,《搜神记》在内容和叙事手段上都较丰富于《列异传》,《搜神记》尤其擅长细节描写,故事叙述也较《列异传》更为起伏和生动。“三王墓”这一故事也作为名篇在后世多有流传和改编。
注释:
[1]《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第一版第一百二十八页
[2]同上
[3] 同上第一百二十九页
[4] 同上
[5]同上
[6]同上第一百二十九页
[7]同上
参考文献:
[1]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曹丕等撰,郑学弢校注.历代笔记小说丛书——列异传等五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注: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项目成果)
一、“三王墓”故事渊源
“三王墓”的故事源于干将莫邪的传说。干将莫邪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两把利剑的名字,到西汉刘向《烈士传》和《孝子传》中,干将和莫邪已经演变成了铸剑师的名字,并且“三王墓”的故事已经初具规模。而成书于魏晋时期的《神异传》与《搜神记》都对“三王墓”的故事有记载,并且可以看出它们对于“三王墓”的叙述相比前代而言,无论是情节还是任务,都更加完整,《神异传》成书早于《搜神记》,《搜神记》记载“三王墓”的故事受到《神异传》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故事直接来源于《神异传》。可以看出“三王墓”故事是不断流传的过程,从“三王墓”故事的角度入手,可以对比出《搜神记》和《神异传》在叙述上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二、《搜神记》与《神异传》中“三王墓”之同
对比《神异传》与《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故事首先可以看出,两本书中的“三王墓”故事在人物数量上是相同的,都有干将、莫邪、楚王、复仇的儿子赤比和替赤比报仇的“客”。由这五人组成了这个完整的替父报仇的故事。
其次,两本书在叙述“三王墓”形成的过程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也是相同的。故事情节都由干将莫邪为王铸剑-王欲杀之-干将藏剑-临终嘱托-王杀干将-赤比欲为父报仇-王通缉赤比-赤比归山求客-客助赤比杀王这几部分组成。由此可以看出,《搜神记》中“三王墓”的故事直接吸收了《神异传》的情节。
三、《搜神记》与《神异传》中“三王墓”之异
1、篇幅的增加
《神异传》描写“三王墓”用一百九十字,《搜神记》描写“三王墓”用四百二十字,明显可以看出《搜神记》的篇幅较《神异传》有所增加,篇幅的增加意味着内容的丰富与饱满,《搜神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三王墓”故事
2、善用细节描写
我们可以从具体内容来比较这两篇,故事开篇写楚国干将和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才做好,《搜神记》在这一句后面加了“王怒,欲杀之”[1],这就明确交代了楚王要杀干将的明确原因。《神异传》直接写出剑有雌雄,干将拿着雌剑交与楚王,《搜神记》在交代这一情节是用“王使相之”,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搜神记》在描写干将给莫邪的遗言时,也用了很长篇幅,交代了楚王必杀干将、雄剑的位置也要详细。之后等到他们的儿子赤比出生后,《搜神记》增加了“儿问其母:‘吾夫所在’[2]这句看似没用的话,但确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试想一个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并定会这样问母亲。《搜神记》把赤比找剑的过程也描写的更为详细。赤比遇“客”的过程《搜神记》也描写的更为详细,也写的十分动人: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3]
《搜神记》用很长的篇幅來描写赤比托客报仇,如果没有这几句话的描写,很难让人感受到赤比誓要报仇的决心,也很难理解之后客为何牺牲自己都要为孝子赤比报仇。正是赤比能感动天地的孝子之心感动了客,让他帮助赤比,帮助这样一个身世不幸的人。赤比的头被斩断了还两手捧着头立在那里,这部分写的极为精彩,让人能感同身受他的决心,让人动容。《搜神记》中的细节描写能让情节更加连贯,情感更加真切,能让我们清楚并且体味故事中的悲喜,这是《搜神记》当之无愧被成为志怪小说杰出作品的原因。
3、突出人物形象
对比《搜神记》和《神异传》中的“三王墓”故事,可以看出,两篇的人物数量都是相同的,《搜神记》继承了《神异传》故事的基本框架,而不同的是,《搜神记》“三王墓”故事相比《神异传》来说,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两个主人公,孝子赤比与客,他们的形象更加饱满,性格更加突出也更为动人。《搜神记》运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让他们的性格跃然纸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孝子和一诺千金的义士。
(1)感天动地的孝子——赤比
前面所述赤比遇客、托客报仇的经历直接描写孝子赤比一心报仇的决心,让人感叹,为之动容。《搜神记》“三王墓”故事还从其他角度来向我们展示孝子赤比的形象。《搜神记》对赤比的描写从他出生开始,到三头相斗结束。这个生来就负有杀父之仇的少年自从知道父亲的死因,依照父亲到遗嘱找到雄剑以后,就“日夜思欲报楚王”[4],以至于能让楚王梦到想要报仇的他。被楚王追杀逃到山里,他也日日不能忘记杀父之仇,“入山行歌”[5]。可以想象,赤比在山中一边过着逃难的生活,一边深种着仇恨,行歌,也是期盼着能有机会报父亲的仇。自刎后不扑是这段文字最为精彩的部分,赤比为父报仇的决心立见,孝子的形象也突出了起来。前面说到,“三王墓”的故事在汉代出现也是作为孝子的宣扬存在的,因此《搜神记》在延续西汉传说、《神异传》对赤比孝子的性格设定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与烘托,完善了赤比的孝子形象,更突出了孝子形象,讓人深切的感受他的遭遇,同情他的身世,更佩服他一心为父报仇的决心。
(2)一诺千金、智勇双全的义士——客
《搜神记》中对客替赤比报仇的描写比《列异传》记载的要详细,《列异传》将客献赤比首级-令煮赤比头-斩王头-自刎的这一过程记载了下来,而《搜身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细节内容。如赤比逃入山中刚遇到客时,客即问他:“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6]后有赤比向其解说原委的回答,这就解释了为何客能够体味到赤比的复仇之心,想必客也同我们一样,深受赤比的打动,才如此坚定的牺牲自己为赤壁报仇。客以比干头颅及雄剑面见楚王这一段才体现出了客的机智,首先他让王用汤煮赤比的头颅,“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7]也体现出了赤比对楚王的恨意。然后客看出了王的心急,借故让王接近汤锅,自己提剑斩断王头入锅,随后又自刎坠头入锅中,三头相斗,最终用了同归于尽的方式替赤比报了杀父之仇。在客的身上,体现出了古代义士善恶分明、一诺千金的精神,他同情赤比,嫉恶如仇,才有此义举。《搜神记》在记载时,加入了很多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客的这一精神,让这位义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对《搜神记》和《列异传》中“三王墓”的故事比较后,可以看出,《搜神记》在内容和叙事手段上都较丰富于《列异传》,《搜神记》尤其擅长细节描写,故事叙述也较《列异传》更为起伏和生动。“三王墓”这一故事也作为名篇在后世多有流传和改编。
注释:
[1]《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第一版第一百二十八页
[2]同上
[3] 同上第一百二十九页
[4] 同上
[5]同上
[6]同上第一百二十九页
[7]同上
参考文献:
[1]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曹丕等撰,郑学弢校注.历代笔记小说丛书——列异传等五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注: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