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王墓”故事看《搜神记》对《神异传》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e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人才班,陕西 咸阳 712082)
  一、“三王墓”故事渊源
  “三王墓”的故事源于干将莫邪的传说。干将莫邪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两把利剑的名字,到西汉刘向《烈士传》和《孝子传》中,干将和莫邪已经演变成了铸剑师的名字,并且“三王墓”的故事已经初具规模。而成书于魏晋时期的《神异传》与《搜神记》都对“三王墓”的故事有记载,并且可以看出它们对于“三王墓”的叙述相比前代而言,无论是情节还是任务,都更加完整,《神异传》成书早于《搜神记》,《搜神记》记载“三王墓”的故事受到《神异传》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故事直接来源于《神异传》。可以看出“三王墓”故事是不断流传的过程,从“三王墓”故事的角度入手,可以对比出《搜神记》和《神异传》在叙述上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二、《搜神记》与《神异传》中“三王墓”之同
  对比《神异传》与《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故事首先可以看出,两本书中的“三王墓”故事在人物数量上是相同的,都有干将、莫邪、楚王、复仇的儿子赤比和替赤比报仇的“客”。由这五人组成了这个完整的替父报仇的故事。
  其次,两本书在叙述“三王墓”形成的过程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也是相同的。故事情节都由干将莫邪为王铸剑-王欲杀之-干将藏剑-临终嘱托-王杀干将-赤比欲为父报仇-王通缉赤比-赤比归山求客-客助赤比杀王这几部分组成。由此可以看出,《搜神记》中“三王墓”的故事直接吸收了《神异传》的情节。
  三、《搜神记》与《神异传》中“三王墓”之异
  1、篇幅的增加
  《神异传》描写“三王墓”用一百九十字,《搜神记》描写“三王墓”用四百二十字,明显可以看出《搜神记》的篇幅较《神异传》有所增加,篇幅的增加意味着内容的丰富与饱满,《搜神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三王墓”故事
  2、善用细节描写
  我们可以从具体内容来比较这两篇,故事开篇写楚国干将和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才做好,《搜神记》在这一句后面加了“王怒,欲杀之”[1],这就明确交代了楚王要杀干将的明确原因。《神异传》直接写出剑有雌雄,干将拿着雌剑交与楚王,《搜神记》在交代这一情节是用“王使相之”,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搜神记》在描写干将给莫邪的遗言时,也用了很长篇幅,交代了楚王必杀干将、雄剑的位置也要详细。之后等到他们的儿子赤比出生后,《搜神记》增加了“儿问其母:‘吾夫所在’[2]这句看似没用的话,但确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试想一个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并定会这样问母亲。《搜神记》把赤比找剑的过程也描写的更为详细。赤比遇“客”的过程《搜神记》也描写的更为详细,也写的十分动人: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3]
  《搜神记》用很长的篇幅來描写赤比托客报仇,如果没有这几句话的描写,很难让人感受到赤比誓要报仇的决心,也很难理解之后客为何牺牲自己都要为孝子赤比报仇。正是赤比能感动天地的孝子之心感动了客,让他帮助赤比,帮助这样一个身世不幸的人。赤比的头被斩断了还两手捧着头立在那里,这部分写的极为精彩,让人能感同身受他的决心,让人动容。《搜神记》中的细节描写能让情节更加连贯,情感更加真切,能让我们清楚并且体味故事中的悲喜,这是《搜神记》当之无愧被成为志怪小说杰出作品的原因。
  3、突出人物形象
  对比《搜神记》和《神异传》中的“三王墓”故事,可以看出,两篇的人物数量都是相同的,《搜神记》继承了《神异传》故事的基本框架,而不同的是,《搜神记》“三王墓”故事相比《神异传》来说,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两个主人公,孝子赤比与客,他们的形象更加饱满,性格更加突出也更为动人。《搜神记》运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让他们的性格跃然纸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孝子和一诺千金的义士。
  (1)感天动地的孝子——赤比
  前面所述赤比遇客、托客报仇的经历直接描写孝子赤比一心报仇的决心,让人感叹,为之动容。《搜神记》“三王墓”故事还从其他角度来向我们展示孝子赤比的形象。《搜神记》对赤比的描写从他出生开始,到三头相斗结束。这个生来就负有杀父之仇的少年自从知道父亲的死因,依照父亲到遗嘱找到雄剑以后,就“日夜思欲报楚王”[4],以至于能让楚王梦到想要报仇的他。被楚王追杀逃到山里,他也日日不能忘记杀父之仇,“入山行歌”[5]。可以想象,赤比在山中一边过着逃难的生活,一边深种着仇恨,行歌,也是期盼着能有机会报父亲的仇。自刎后不扑是这段文字最为精彩的部分,赤比为父报仇的决心立见,孝子的形象也突出了起来。前面说到,“三王墓”的故事在汉代出现也是作为孝子的宣扬存在的,因此《搜神记》在延续西汉传说、《神异传》对赤比孝子的性格设定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与烘托,完善了赤比的孝子形象,更突出了孝子形象,讓人深切的感受他的遭遇,同情他的身世,更佩服他一心为父报仇的决心。
  (2)一诺千金、智勇双全的义士——客
  《搜神记》中对客替赤比报仇的描写比《列异传》记载的要详细,《列异传》将客献赤比首级-令煮赤比头-斩王头-自刎的这一过程记载了下来,而《搜身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细节内容。如赤比逃入山中刚遇到客时,客即问他:“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6]后有赤比向其解说原委的回答,这就解释了为何客能够体味到赤比的复仇之心,想必客也同我们一样,深受赤比的打动,才如此坚定的牺牲自己为赤壁报仇。客以比干头颅及雄剑面见楚王这一段才体现出了客的机智,首先他让王用汤煮赤比的头颅,“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7]也体现出了赤比对楚王的恨意。然后客看出了王的心急,借故让王接近汤锅,自己提剑斩断王头入锅,随后又自刎坠头入锅中,三头相斗,最终用了同归于尽的方式替赤比报了杀父之仇。在客的身上,体现出了古代义士善恶分明、一诺千金的精神,他同情赤比,嫉恶如仇,才有此义举。《搜神记》在记载时,加入了很多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客的这一精神,让这位义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对《搜神记》和《列异传》中“三王墓”的故事比较后,可以看出,《搜神记》在内容和叙事手段上都较丰富于《列异传》,《搜神记》尤其擅长细节描写,故事叙述也较《列异传》更为起伏和生动。“三王墓”这一故事也作为名篇在后世多有流传和改编。
  注释:
  [1]《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第一版第一百二十八页
  [2]同上
  [3] 同上第一百二十九页
  [4] 同上
  [5]同上
  [6]同上第一百二十九页
  [7]同上
  参考文献:
  [1]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曹丕等撰,郑学弢校注.历代笔记小说丛书——列异传等五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注: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项目成果)
其他文献
(长沙市实验中学G1411班,湖南 长沙 410001)  迷失的幸福  明是个“孤儿”,虽然他有父母。但是他更愿意称自己为“孤儿”。  某名牌大学的寝室。  一切都是如此安静,桌上安静地摆放着一张“全家福”。确切的说这并不算是——父亲呢?原来属于父亲的位置缺了一个洞,只留下一只残缺的手。  同学们都去吃饭了,只有明没去。他躺在床上,似乎很疲倦,长时间地用充血的眼睛去盯着那个空缺。  “父亲?哼,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引言  《虬髯客传》是一部唐代传奇小说,它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整篇小说情节展开,简練明快,写作技巧成熟也被誉为“武侠小说鼻祖”。如何在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简洁生动的呈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画面感是这篇翻译的难点。本文主要就周劲松教授翻译的 《虬髯客传》为文本,简要赏析个别小词在文章中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营造画面感所发挥的作用。  二.
期刊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搜神记》作为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用独特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女性的世界。近年来《搜神记》逐渐被人们关注,但是许多文章只是泛泛地评论志怪小说和宗教的关系,对小说中的女性较少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归纳书中塑造女性形象的艺术手法,以此关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搜神记》;女性形象;艺术手法  一、浪漫主义象征手法的运用  《搜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摘要】:本文主要对两部音乐剧作品进行舞美设计和舞蹈特点上的对比分析,《歌剧魅影》中的舞蹈主要以芭蕾舞表演为主,穿着足尖鞋的演员们跳跃舒展,舞姿优美,表现活泼欢快的气氛。《真爱不死》中的舞蹈都是百老汇的表演风格,科尼岛游乐园里各种各样的小丑、杂耍、舞蹈演员有着极富感染力的表演,有着夸张、幽默、风趣、自然、轻松、活泼的表演风格。  【关键词】:表演;服饰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范宽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照耀古今,“百代标程”的一代大师,他画面的构图、章法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山水画家。了解范宽的生平,我们可得知,范宽是一个忠实的道家追随者,画如其人,在范宽画中必然有道家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范宽;道;意象  一、范宽生平:  范宽(约967年之前—约1027年之后),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其人如其名中“
期刊
【摘要】:“潍坊纱布门”事件一波三折,一度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热议:从一开始网友们对潍坊妇幼保健院的声讨与谴责,到对《生活帮》报道内容的质疑,再到批评产妇方恶意诽谤。“潍坊纱布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媒体在医患关系报道中的问题,也为我国媒体在报道相关医患事件的问题上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纱布门”;医患关系;媒体  2016年10月30日,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报道了一则
期刊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人才班,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想起一代宠妃杨玉环,总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在为其鸣冤。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如古时褒姒、西施,至唐代玉环、武瞾,因其天生丽质加之帝王无限宠爱,被人冠之“祸国殃民”、“祸水”之名,掩盖背后帝王的昏庸腐朽——一代王朝的衰败若是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岂不是太可笑。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出生于宦门世家,
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37)  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 1949- )作为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一直以他的倫敦书写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他创作的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为他赢得了包括海涅曼图书奖、毛姆文学奖、卫报小说奖和惠特布雷德小说奖等多个奖项。200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的卷宗》[1](The Casebook of Victor Frankenstein)是基于英国浪漫主义
期刊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非凡才气的诗人,他的狂傲独立、他的豪放洒脱、他的自由浪漫无不让人为其折服。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氣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1]与或壮观或明丽的意境相对应的,李白诗歌的意象中有大鹏、巨鱼、长鲸、江河、雪山等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同
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  【摘要】:沙汀的小说创作始于对内地知识分子“出走之后”的书写,也就是对鲁迅提出的“娜拉走后怎样”问题的回应。《俄国煤油》、《莹儿》、《爱》和《孕》等沙汀早期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是对内地知识分子“出走之后”的上海灰色生活的真实反映。当这些出走者怀抱着美好愿望来到上海之后,并没有过上预想的崭新天地的“黄金生活”,反而被新的苦恼围困于“亭子间”中,做着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