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部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据调查显示我国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问题意识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和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影响着学习化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高度评价了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任何发明创造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新课程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化学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主动提问意识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即“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这是最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拿来主义”,认为书本上的都是定律,老师讲的必定正确,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教师、教材观点以及考试答案等都产生了过分依赖的思想,这种思维习惯也就逐步的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和逆向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更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探索,在交流、合作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样也在为我们传达着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充分的利用化学科目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利用好化学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同时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去体会和感受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教师通过实验情境,启发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对好的提问或思考性强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作以重点讨论,让学生来解答和评价,让学生及时产生一种兴奋感,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而当提问的问题质量不够高的时候,教师的态度一样认真解答,同样给予学生鼓励。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保持学生主动提问的思维习惯,使得化学学习中主动提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化环节,这样也能较为长久的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注重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古语云:“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必须“教以渔”。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即: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异常中发现问题;改变命题提问;假定条件,探求结果;通过归类找出规律;通过对比找出异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具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1、通过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者事物进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教师巧妙设置情境,引学生发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或者现象,在此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发现问题。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2、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这一特殊的关系,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等方面均是非常有效的。
三、升华问题意识,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品质
作为教师,当我们依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方面创设问题情境为的是能够激发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从而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拓展学生的逆向性思维,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提问有意义,真正能够有益于我们化学科目的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会想办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培养自己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得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则更应该升华问题意识,利用学生逐步掌握的提问能力去提升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品质,达到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双赢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有以下两方面的认识:1、以学生提出的有讨论性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逐步形成相关问题的专题指导化学学科学习。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中,钠与氧气反应的时候,学生依据课本给出的结论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同样的反应物在条件不同时产生不同的生成物”。这样便引发了“相同反应物不同反应条件生成不同产物”的研究。而我们也可以就着这个知识点引出相关的实例,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等等,这样,学生通过自身问题意识能力的提升反作用于化学学习过程,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进而有了问题专题化的意识,这样对于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也是很有利的。2、在解决有价值的好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使问题产生连续化,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教学的品质。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提出在溴化亚铁中滴加氯水,从少量到过量为什么不同?在分析释疑过程中,学生又提出在碘化亚铁中逐渐滴加氯水如何呢?学生在过程中会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看似相同,但解释就可能不同,不能类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并且在学生问题解决的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教学品质。
总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不能单纯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这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过程的核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思考摸索中总结出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宜勤.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2年03期
[2] 丁淑敏.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09年05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高度评价了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任何发明创造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新课程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化学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主动提问意识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即“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这是最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拿来主义”,认为书本上的都是定律,老师讲的必定正确,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教师、教材观点以及考试答案等都产生了过分依赖的思想,这种思维习惯也就逐步的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和逆向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更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探索,在交流、合作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样也在为我们传达着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充分的利用化学科目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利用好化学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同时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去体会和感受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教师通过实验情境,启发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对好的提问或思考性强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作以重点讨论,让学生来解答和评价,让学生及时产生一种兴奋感,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而当提问的问题质量不够高的时候,教师的态度一样认真解答,同样给予学生鼓励。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保持学生主动提问的思维习惯,使得化学学习中主动提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化环节,这样也能较为长久的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注重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古语云:“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必须“教以渔”。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即: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异常中发现问题;改变命题提问;假定条件,探求结果;通过归类找出规律;通过对比找出异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具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1、通过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者事物进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教师巧妙设置情境,引学生发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或者现象,在此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发现问题。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2、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这一特殊的关系,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等方面均是非常有效的。
三、升华问题意识,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品质
作为教师,当我们依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方面创设问题情境为的是能够激发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从而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拓展学生的逆向性思维,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提问有意义,真正能够有益于我们化学科目的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会想办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培养自己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得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则更应该升华问题意识,利用学生逐步掌握的提问能力去提升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品质,达到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双赢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有以下两方面的认识:1、以学生提出的有讨论性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逐步形成相关问题的专题指导化学学科学习。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中,钠与氧气反应的时候,学生依据课本给出的结论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同样的反应物在条件不同时产生不同的生成物”。这样便引发了“相同反应物不同反应条件生成不同产物”的研究。而我们也可以就着这个知识点引出相关的实例,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等等,这样,学生通过自身问题意识能力的提升反作用于化学学习过程,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进而有了问题专题化的意识,这样对于我们化学课堂的教学也是很有利的。2、在解决有价值的好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使问题产生连续化,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教学的品质。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提出在溴化亚铁中滴加氯水,从少量到过量为什么不同?在分析释疑过程中,学生又提出在碘化亚铁中逐渐滴加氯水如何呢?学生在过程中会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看似相同,但解释就可能不同,不能类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并且在学生问题解决的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教学品质。
总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不能单纯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这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过程的核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思考摸索中总结出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宜勤.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2年03期
[2] 丁淑敏.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