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扎扎实实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语文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解决好小学生习作积累及练笔指导是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厚积”方能“薄发”。那么,怎样才能抓好这两个环节的训练指导呢?
一、精心指导,强化“厚积”
小学生“作文难”,首先难在缺乏语言材料、生活材料,“无布不成衣”“无米难为炊”,教师要想突破学生“作文难”的第一关就必须从学生的“积累”抓起。
(一)强化阅读积累,建立材料库
人所共知,阅读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应向同学们讲清广泛阅读的好处,列举名人爱读书并受益终身的实例,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谈读书的体会,让同学们明确阅读的目的,使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在班级中营造“人人爱读书”“时刻在读书”的良好氛围,为了激活并保持读书热潮的生命力,设计课前演讲和“一条龙”训练、交流推荐等活动,不失为一条训练捷径。
1 课前演讲
每天在上课前依据一定的座位顺序,保证7-10名学生的课前演讲时间,每生限两分左右,提倡“我的时间我作主”:演讲内容不限,天文地理、人情世态、社会自然、包罗万象,但不得重复;形式多样,可以是社会热点、焦点,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是日记、散文,亦可是诗歌、故事。只要主题积极、健康,只要别人能从你的演讲中有所收获即可。同时,对演讲技巧也作出明确而细致的要求,每天演讲,教师都在场,当场打分并作记录,依据分数高低周末评出“演讲明星”,登在“一周明星榜”中。课前演讲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鼓足学生的阅读劲头,并随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口语和心理素质的锻炼。每名同学都想在演讲中一展风采,非常珍惜每一次演讲的机会,又是找,又是读,又是背,又是写,积极踊跃地准备,班级的读书热潮居高不下,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为构建材料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一条龙”训练
为了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充实积累,笔者还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龙”训练项目,即:阅读一篇好文章要做到读-抄-画-背-说(写)的训练。读,经过大量阅读后,选定符合本次“一条龙”训练要求的、自己较喜欢的一篇文章初步感知;抄,强化阅读;画,画出好词美句;背,熟能成诵;说,说文章中心,说写作思路,说最大收获(上学期说,下学期写)等,一周一次训练,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评比,周末评出“一条龙”训练明星,登上“一周明星榜”。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并且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量,为班级的读书热潮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与动力。课前演讲与“一条龙”训练的双管齐下,互相促进,使得同学们积累的材料内容与日俱增,日趋丰富,材料库的构建水到渠成。
3 交流推荐
为了培养学生“手头不断书”的持续读书习惯,每周特设一节阅读交流推荐课,在这节课中,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先进行阅读交流,再进行推荐好书活动,推荐出“读书名星”若干,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大力倡导“好书大家看,快乐共分享”的读书理念,使全班同学的好书循环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本班学生的书籍资源,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潮。这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再次为习作夯实了基础。
(二)强化生活观察积累,完善材料库
生活经历、生活观察与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之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历、个人感受、敏锐绑致的观察不无关系。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认识水平的体现,写的东西如果没有经过亲自体验和观察,即使是名家老手,也难免会出毛病闹笑话。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与观察当作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并教给观察与积累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关心、参与、体验,自我服务、干家务活、办家务事,在家庭生活中创造丰富多采的作文材料;在学校生活中,热情关心学校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校班级之间,课堂生活、课间课外活动之中亲自感受生活及学习的乐趣;在社会生活中,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感知时代节奏,了解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外出旅游、社会交际、走亲访友、社会宣传、拥军优属、清扫公共场所的活动,以此积累作文材料。
为了加强生活观察的积累,还可开设一周写两~三篇日记的活动。要求学生对自己每周的生活情况、观察所得,包括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的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总而言之,为学生尽可能拓展自由、宽松的习作平台,学生说真话、吐真情,老师的批改尽量多就少改,采用赏识教育,周末评出日记明星,登上“一周明星榜”,学生的写作欲望高涨,写作兴趣大增,促使他们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达到了强化生活观察积累,不断完善材料库的目的。
二、读写迁移,学会“薄发”
有了一个完备的材料库,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材料,怎样把积累的知识材料迁移到写作中去,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主要从“范文引路,学会迁移”人手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着眼于课堂教学,抓住读写结合点,学会读写迁移
新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笔者指导学生根据每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抓住结合点,训练习作,学生乐于接受,逐步提高。如: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写人的课文时,概括出该课文写作上的某些特点,结合回忆学过读过的多篇写人课文围绕“怎样写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出写人作文在内容、中心、结构、语言表达、开头、结尾等方面的基本规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单元训练重点是写好一处景物。要求学生学会抓住四季变化的美丽景象进行描写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此写作技巧和方法后可练笔习作《可爱的护城河》。
(二)全面指导学生仿写,学会读写迁移
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模仿:①模仿课文的立意。例如学了《赵州桥》一课,仿写《霸陵桥》、《春秋楼》,以此赞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②模仿课文的思路、结构。例如有的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行文,有的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行文,还有的通过人物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行文等。③模仿课文的特点,表达方式。比如,有的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表现人物的内心;有的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等等。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仿写《可爱的家乡》;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可仿写《走进春秋楼》,学了《雨》,就以《雪》为例,全面模仿《雨》一课的写法,按时间的顺序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联想,抒发情感,在句式的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这样在仿写中借助课文的内容,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把阅读和写作沟通起来,使学生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迁移。④示范作文引路,全面模仿。如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要求写一个小物件,课本中没有较典型的同类课文,就可以找一篇义质兼美的优秀作文《我爱我的“小花鹿”》作为范文,人手一份,指导学生分析其篇章结构,材料立意,语言表达等特点,师生讨论总结出写一个小物件的大体写作思路:先写小物件的来历,再写小物件的外形特点,接着写小物件的用途,最后集中表达喜爱之情。这样学生有例可循,大大降低了作文难度,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功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于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采用多种方法的“厚积”使学生拥有了坚实的写作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方法的全而渗透指导,再加上学生经常性的习作练笔,学生们的习作水平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作文也就由难变易,习作就不再是“薄发”,而是才思泉涌,喷薄而出了。
一、精心指导,强化“厚积”
小学生“作文难”,首先难在缺乏语言材料、生活材料,“无布不成衣”“无米难为炊”,教师要想突破学生“作文难”的第一关就必须从学生的“积累”抓起。
(一)强化阅读积累,建立材料库
人所共知,阅读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应向同学们讲清广泛阅读的好处,列举名人爱读书并受益终身的实例,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谈读书的体会,让同学们明确阅读的目的,使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在班级中营造“人人爱读书”“时刻在读书”的良好氛围,为了激活并保持读书热潮的生命力,设计课前演讲和“一条龙”训练、交流推荐等活动,不失为一条训练捷径。
1 课前演讲
每天在上课前依据一定的座位顺序,保证7-10名学生的课前演讲时间,每生限两分左右,提倡“我的时间我作主”:演讲内容不限,天文地理、人情世态、社会自然、包罗万象,但不得重复;形式多样,可以是社会热点、焦点,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是日记、散文,亦可是诗歌、故事。只要主题积极、健康,只要别人能从你的演讲中有所收获即可。同时,对演讲技巧也作出明确而细致的要求,每天演讲,教师都在场,当场打分并作记录,依据分数高低周末评出“演讲明星”,登在“一周明星榜”中。课前演讲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鼓足学生的阅读劲头,并随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口语和心理素质的锻炼。每名同学都想在演讲中一展风采,非常珍惜每一次演讲的机会,又是找,又是读,又是背,又是写,积极踊跃地准备,班级的读书热潮居高不下,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为构建材料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一条龙”训练
为了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充实积累,笔者还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龙”训练项目,即:阅读一篇好文章要做到读-抄-画-背-说(写)的训练。读,经过大量阅读后,选定符合本次“一条龙”训练要求的、自己较喜欢的一篇文章初步感知;抄,强化阅读;画,画出好词美句;背,熟能成诵;说,说文章中心,说写作思路,说最大收获(上学期说,下学期写)等,一周一次训练,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评比,周末评出“一条龙”训练明星,登上“一周明星榜”。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并且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量,为班级的读书热潮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与动力。课前演讲与“一条龙”训练的双管齐下,互相促进,使得同学们积累的材料内容与日俱增,日趋丰富,材料库的构建水到渠成。
3 交流推荐
为了培养学生“手头不断书”的持续读书习惯,每周特设一节阅读交流推荐课,在这节课中,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先进行阅读交流,再进行推荐好书活动,推荐出“读书名星”若干,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大力倡导“好书大家看,快乐共分享”的读书理念,使全班同学的好书循环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本班学生的书籍资源,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潮。这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再次为习作夯实了基础。
(二)强化生活观察积累,完善材料库
生活经历、生活观察与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之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历、个人感受、敏锐绑致的观察不无关系。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认识水平的体现,写的东西如果没有经过亲自体验和观察,即使是名家老手,也难免会出毛病闹笑话。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与观察当作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并教给观察与积累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关心、参与、体验,自我服务、干家务活、办家务事,在家庭生活中创造丰富多采的作文材料;在学校生活中,热情关心学校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校班级之间,课堂生活、课间课外活动之中亲自感受生活及学习的乐趣;在社会生活中,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感知时代节奏,了解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外出旅游、社会交际、走亲访友、社会宣传、拥军优属、清扫公共场所的活动,以此积累作文材料。
为了加强生活观察的积累,还可开设一周写两~三篇日记的活动。要求学生对自己每周的生活情况、观察所得,包括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的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总而言之,为学生尽可能拓展自由、宽松的习作平台,学生说真话、吐真情,老师的批改尽量多就少改,采用赏识教育,周末评出日记明星,登上“一周明星榜”,学生的写作欲望高涨,写作兴趣大增,促使他们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达到了强化生活观察积累,不断完善材料库的目的。
二、读写迁移,学会“薄发”
有了一个完备的材料库,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材料,怎样把积累的知识材料迁移到写作中去,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主要从“范文引路,学会迁移”人手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着眼于课堂教学,抓住读写结合点,学会读写迁移
新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笔者指导学生根据每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抓住结合点,训练习作,学生乐于接受,逐步提高。如: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写人的课文时,概括出该课文写作上的某些特点,结合回忆学过读过的多篇写人课文围绕“怎样写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出写人作文在内容、中心、结构、语言表达、开头、结尾等方面的基本规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单元训练重点是写好一处景物。要求学生学会抓住四季变化的美丽景象进行描写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此写作技巧和方法后可练笔习作《可爱的护城河》。
(二)全面指导学生仿写,学会读写迁移
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模仿:①模仿课文的立意。例如学了《赵州桥》一课,仿写《霸陵桥》、《春秋楼》,以此赞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②模仿课文的思路、结构。例如有的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行文,有的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行文,还有的通过人物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行文等。③模仿课文的特点,表达方式。比如,有的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表现人物的内心;有的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等等。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仿写《可爱的家乡》;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可仿写《走进春秋楼》,学了《雨》,就以《雪》为例,全面模仿《雨》一课的写法,按时间的顺序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联想,抒发情感,在句式的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这样在仿写中借助课文的内容,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把阅读和写作沟通起来,使学生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迁移。④示范作文引路,全面模仿。如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要求写一个小物件,课本中没有较典型的同类课文,就可以找一篇义质兼美的优秀作文《我爱我的“小花鹿”》作为范文,人手一份,指导学生分析其篇章结构,材料立意,语言表达等特点,师生讨论总结出写一个小物件的大体写作思路:先写小物件的来历,再写小物件的外形特点,接着写小物件的用途,最后集中表达喜爱之情。这样学生有例可循,大大降低了作文难度,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功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于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采用多种方法的“厚积”使学生拥有了坚实的写作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方法的全而渗透指导,再加上学生经常性的习作练笔,学生们的习作水平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作文也就由难变易,习作就不再是“薄发”,而是才思泉涌,喷薄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