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教育中学困生教育问题十分突出而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训练的研究与探讨。鉴于学生自身的学能水平即长期以来学习积累的学识与能力,以及平时的心理平衡程度、紧张程度、信心、勇气和竟技状态,我于本年度,分别对浙江省龙港中学的两个班学生进行采样对照试验,结果发现经受心理训练与暗示法的实验和不经受心理训练与暗示法的实验的学生,在考试成绩上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证明暗示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考试;暗示法;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368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谓的学困生,是学习困难生的简称,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在学校中有长期失败经验,学习成绩长期低于同年龄一般水平的学生。鉴于此点,我通过心理辅导中的一系列的素质训练及运用暗示法,力使学困生能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为学习困难的矫正营造一个行为系统的良好运动状态,从而形成内外合力,以收到矫正学习困难的良好效果。
所谓暗示法主要是指人们用语言不断在大脑中施加所希望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达到某种目的。暗示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因此,用积极的暗示来调节心态,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本文旨在探求积极暗示的运用对学困生的成绩影响。
二、实验方法:
2.1 实验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进行暗示训练是否能提高成绩。具体做法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暗示法训练及一系列的心理训练辅导,以学生首次测试成绩为参照,采用统计检验方法,研究实验组的学生的成绩是否有较大提高,与对照组在测试成绩上的统计有无显著差异。
2.2 样本
研究对象是高一学困生,取样选自龙港中学的二个教学班级。10名被试选自高一(5)班(普通班),10名对照学生选自高一(16)班(重点班),根据两个班的首次测试成绩记录,取每班考试成绩排名倒数1—10名的学生。
2.3 实验资料
自编暗示法训练指导手册。
2.4 实验步骤
2.4.1 被试分组
被试组为实验组,不被试组为对照组,两组被试在首次成绩的指标均基本一致,统计检验无差异。可以视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基本是同质的。
2.4.2 暗示法训练
①重新认识自我,培养自我意识
自我观念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谈心、调查,掌握被试落后的根本原因,然后指导实验组的学生做自我分析,旨在辅导被试正确了解自己,能充分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②自我暗示
教师重点辅导每个被试,使之尽量挖掘自己的闪光点,走出消极自我,大胆肯定自我,教师对每个被试抱有高度的期望,被试也会树立一个信念:“我一定会成功。”教师辅导学生每天对着镜子做两次精神训话。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我调节时,要有意识强化“镇静”“我比别人做的好”,使自己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另外,不仅是言语的想象或行为方面的暗示都是针对不良情绪而言的,需要的时候就调节。
在暗示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暗示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间接的传播途径,让学生体验到被赞美与成功的喜悦,通过抓住学生的身心轻松愉快和树立自信心两个关键点,可进行形象控制训练,大幅度提高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③辅以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指导。在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时,培养学生自我观念,改变学困生动力系统偏差状态,改善大脑功能状态的前提之下,辅以学法指导,学习策略,改进其学习方法,以提高其成绩。
三、实验初步结果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实验,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改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1.积极的自我观念初步形式。
实验前,由于入学后面临新的环境,新的起点,被试的心理状况有些偏常。实验后,10名被试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信心十足,其中两名学生改变很大,主动担任了班干部职务,上课时发言也较刚入校时勇跃多了,同班学生反应他们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也融洽多了。总之,这10名被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自我观念,重新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
2.初步控制调节情绪
原来这10位被试意识没有那么強,经实验后,有明显进步。能初步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喜怒无常为平静稳定,变寡言少语为谈笑风生。如尤××不再说粗话骂人,李××不再在课堂上讲话,开小差,陈××不再欺侮女生。
3.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实验组的学习浓厚,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在实验中,这10名被试逐渐改掉了不良学习习惯,从不会听讲到专心听讲,适当做笔记,从作业抄袭到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从不回答问题到举手发言,从被动学习到兴趣浓厚。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在学习行为中体现。
4.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10名被试与对照组10人比较(以数学成绩为例),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见下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学成绩在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后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表明,10名被试经过心理素质训练和暗示法的训练,提高了数学成绩,实验效果十分显著。
四、分析与讨论
1.心理素质训练与自我暗示法的结合,形成内外合力。
学困生的行为动力系统角色偏常理化认为:学困生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整体行为系统偏离了一般学生的行为系统,通过心理素质训练,以良好的自我观念唤起内驱力,使他们获得更好的评价和更积极的高期望,如此循环往复,学困生便改善了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2.整体训练与个体辅导相结合
为保证研究的良好控制,一切测试与训练不只限于实验组的10名被试,都是在被试所处的两个班的全体学生都参加情况下进行的。在对整体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同时,重点对10名被试进行的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与强化训练,以实现心理训练与心理暗示的实验的强效应。
五、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素质训练与暗示法的结合,在高一年级学困生中的实验,能明显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其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提高其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因此暗示法与心理训练的培养效果尤其显著。
参考文献
1.封文波 袁立状 阎克乐《放松训练提高高考成绩的实验研究》
2.金盛华:《差生教育的角色改变方法研究》 北师大出版
关键词:考试;暗示法;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368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谓的学困生,是学习困难生的简称,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在学校中有长期失败经验,学习成绩长期低于同年龄一般水平的学生。鉴于此点,我通过心理辅导中的一系列的素质训练及运用暗示法,力使学困生能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为学习困难的矫正营造一个行为系统的良好运动状态,从而形成内外合力,以收到矫正学习困难的良好效果。
所谓暗示法主要是指人们用语言不断在大脑中施加所希望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达到某种目的。暗示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因此,用积极的暗示来调节心态,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本文旨在探求积极暗示的运用对学困生的成绩影响。
二、实验方法:
2.1 实验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进行暗示训练是否能提高成绩。具体做法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暗示法训练及一系列的心理训练辅导,以学生首次测试成绩为参照,采用统计检验方法,研究实验组的学生的成绩是否有较大提高,与对照组在测试成绩上的统计有无显著差异。
2.2 样本
研究对象是高一学困生,取样选自龙港中学的二个教学班级。10名被试选自高一(5)班(普通班),10名对照学生选自高一(16)班(重点班),根据两个班的首次测试成绩记录,取每班考试成绩排名倒数1—10名的学生。
2.3 实验资料
自编暗示法训练指导手册。
2.4 实验步骤
2.4.1 被试分组
被试组为实验组,不被试组为对照组,两组被试在首次成绩的指标均基本一致,统计检验无差异。可以视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基本是同质的。
2.4.2 暗示法训练
①重新认识自我,培养自我意识
自我观念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谈心、调查,掌握被试落后的根本原因,然后指导实验组的学生做自我分析,旨在辅导被试正确了解自己,能充分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②自我暗示
教师重点辅导每个被试,使之尽量挖掘自己的闪光点,走出消极自我,大胆肯定自我,教师对每个被试抱有高度的期望,被试也会树立一个信念:“我一定会成功。”教师辅导学生每天对着镜子做两次精神训话。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我调节时,要有意识强化“镇静”“我比别人做的好”,使自己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另外,不仅是言语的想象或行为方面的暗示都是针对不良情绪而言的,需要的时候就调节。
在暗示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暗示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间接的传播途径,让学生体验到被赞美与成功的喜悦,通过抓住学生的身心轻松愉快和树立自信心两个关键点,可进行形象控制训练,大幅度提高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③辅以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指导。在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时,培养学生自我观念,改变学困生动力系统偏差状态,改善大脑功能状态的前提之下,辅以学法指导,学习策略,改进其学习方法,以提高其成绩。
三、实验初步结果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实验,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改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1.积极的自我观念初步形式。
实验前,由于入学后面临新的环境,新的起点,被试的心理状况有些偏常。实验后,10名被试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信心十足,其中两名学生改变很大,主动担任了班干部职务,上课时发言也较刚入校时勇跃多了,同班学生反应他们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也融洽多了。总之,这10名被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自我观念,重新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
2.初步控制调节情绪
原来这10位被试意识没有那么強,经实验后,有明显进步。能初步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喜怒无常为平静稳定,变寡言少语为谈笑风生。如尤××不再说粗话骂人,李××不再在课堂上讲话,开小差,陈××不再欺侮女生。
3.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实验组的学习浓厚,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在实验中,这10名被试逐渐改掉了不良学习习惯,从不会听讲到专心听讲,适当做笔记,从作业抄袭到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从不回答问题到举手发言,从被动学习到兴趣浓厚。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在学习行为中体现。
4.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10名被试与对照组10人比较(以数学成绩为例),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见下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学成绩在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后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表明,10名被试经过心理素质训练和暗示法的训练,提高了数学成绩,实验效果十分显著。
四、分析与讨论
1.心理素质训练与自我暗示法的结合,形成内外合力。
学困生的行为动力系统角色偏常理化认为:学困生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整体行为系统偏离了一般学生的行为系统,通过心理素质训练,以良好的自我观念唤起内驱力,使他们获得更好的评价和更积极的高期望,如此循环往复,学困生便改善了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2.整体训练与个体辅导相结合
为保证研究的良好控制,一切测试与训练不只限于实验组的10名被试,都是在被试所处的两个班的全体学生都参加情况下进行的。在对整体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同时,重点对10名被试进行的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与强化训练,以实现心理训练与心理暗示的实验的强效应。
五、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素质训练与暗示法的结合,在高一年级学困生中的实验,能明显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其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提高其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因此暗示法与心理训练的培养效果尤其显著。
参考文献
1.封文波 袁立状 阎克乐《放松训练提高高考成绩的实验研究》
2.金盛华:《差生教育的角色改变方法研究》 北师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