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下,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行,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人才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基本符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积极性偏低,而且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当,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受到了严重阻碍。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老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利用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能力,助力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老师需要抓住渗透要点,合理地把传统文化内容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课堂,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扬。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1.1满足时代要求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综合型人才是教育领域的主要育人目标,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帮助。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其中蕴含了各种优秀的思想和精神,这些内容都是民族的文化沉淀,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各种优秀能力的形成,培养出新时需求的人才类型,从这一点上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有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现阶段,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如果学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严重干扰,甚至会诱发犯罪。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身心高速发展,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正在逐渐的形成,在这个时期,学生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带偏,性格不良的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重防御,抵御外界因素的入侵,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防护,利用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2. 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1在新课导入环节融入传统文化
新课导入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之前的教学中,许多的老师都忽视了这个关键环节,没有做好课堂铺垫,直接进入主题,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适应,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老师逐渐的认识到了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调整教学重心,采用多样化的新课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老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引入传统文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传统文化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不能过于高端,避免造成学生的心理落差,认为传统文化距离自己很远。例如,《木兰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悟真正的“孝敬和敬爱”的品德。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白板为学生展示木兰代父从军相关影视片段,也可以播放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所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视频,在刺激学生视听感官的过程中,使其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就以下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如“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代父从军,塑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你对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呢?”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木兰像、木兰祠、木兰从军的邮票、京剧《花木兰》等,形成一套有体系的木兰文化,依托木兰这一人物,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句子,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认识木兰对父母的孝敬和敬爱之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创设生活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内容广泛,其中许多的内容都是生活场景的还原,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老师可以结合语文内容的 这个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把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情境中,进一步地强化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上课中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灯笼》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课件,包含了我国多种与灯笼有关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猜灯谜、放河灯,还有婚嫁迎亲队伍中高挂的大红灯笼,寓意着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等等,并将每一习俗的由来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另外会把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一些特有的有关灯笼的习俗也会单独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也积极地分享自己印象当中与灯笼有关的节日和习俗都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了学生之中,加深了学生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课堂互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帮助,老师需要重点的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传统文化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助力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为了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鄢倩倩. 传統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47-348.
[2] 谢家慧.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探析[J].文学教(下),2018(06):110-111.
[3] 李爱先.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德育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6.
[4] 邓攀.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利用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能力,助力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老师需要抓住渗透要点,合理地把传统文化内容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课堂,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扬。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1.1满足时代要求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综合型人才是教育领域的主要育人目标,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帮助。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其中蕴含了各种优秀的思想和精神,这些内容都是民族的文化沉淀,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各种优秀能力的形成,培养出新时需求的人才类型,从这一点上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有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现阶段,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如果学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严重干扰,甚至会诱发犯罪。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身心高速发展,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正在逐渐的形成,在这个时期,学生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带偏,性格不良的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重防御,抵御外界因素的入侵,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防护,利用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2. 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1在新课导入环节融入传统文化
新课导入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之前的教学中,许多的老师都忽视了这个关键环节,没有做好课堂铺垫,直接进入主题,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适应,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老师逐渐的认识到了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调整教学重心,采用多样化的新课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老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引入传统文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传统文化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不能过于高端,避免造成学生的心理落差,认为传统文化距离自己很远。例如,《木兰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悟真正的“孝敬和敬爱”的品德。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白板为学生展示木兰代父从军相关影视片段,也可以播放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所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视频,在刺激学生视听感官的过程中,使其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就以下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如“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代父从军,塑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你对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呢?”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木兰像、木兰祠、木兰从军的邮票、京剧《花木兰》等,形成一套有体系的木兰文化,依托木兰这一人物,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句子,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认识木兰对父母的孝敬和敬爱之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创设生活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内容广泛,其中许多的内容都是生活场景的还原,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老师可以结合语文内容的 这个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把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情境中,进一步地强化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上课中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灯笼》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课件,包含了我国多种与灯笼有关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猜灯谜、放河灯,还有婚嫁迎亲队伍中高挂的大红灯笼,寓意着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等等,并将每一习俗的由来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另外会把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一些特有的有关灯笼的习俗也会单独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也积极地分享自己印象当中与灯笼有关的节日和习俗都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了学生之中,加深了学生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课堂互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帮助,老师需要重点的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传统文化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助力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为了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鄢倩倩. 传統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47-348.
[2] 谢家慧.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探析[J].文学教(下),2018(06):110-111.
[3] 李爱先.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德育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6.
[4] 邓攀.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