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对象:我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1年间共收治早产儿96例(胎龄<37周),其中男42例,女54例,将其随即分成两组,四磨汤口服液A组47例,其中男21例,女26例,平均胎龄34.0周(30~36周),平均体重1815g(1250~2500g);对照组B组49例,其中男21例,女28例,平均胎龄34.5周(30~36.5周),平均体重1852g(1260~2600g)。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阿氏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选择标准:两组均无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青紫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疾病,均不需要呼吸支持,生命体征稳定。
方法:所有患儿均为在我院产科分娩1小时内转入,转入后均予一般治疗:①暖箱保暖、微泵输液、记出入量;②维持正常呼吸和血pH值;③预防感染、预防出血;④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部分静脉营养);⑤在出生12小时内开始给予喂养,先试喂5%糖水1~2次,确定没有消化道畸形后开始给予母乳,应用奶瓶或1次性注射器滴入,无吞咽功能者,予胃管注入,并估计奶量,第1次用1∶1稀释母乳,奶量2~5ml,每2小时1次,每天增加2~20ml/kg。A组在出生12小时后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对进食能力差或吸吮困难的给予胃管注入。每次于进奶前15~20分钟喂食四磨汤口服液,约1~3ml/次。4~6小时重复1次,改善胃肠微循环,促进胃肠运动。B组为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针对不同病因给予插胃管洗胃,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相应的治疗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胎便开始排出和排尽时间、喂养耐受情况(呕吐、腹胀、每次奶前抽吸胃管查看胃残留量)、体重增加速度、每日奶量增加速度、生理性体重下降,住院天数、黄疸程度(采用经皮测黄疸仪测定)的差异。其病情、胎龄、体重等经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疗效判断:喂养不耐受:①呕吐,每天超过3次;②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1.5cm;③胃残留量奶前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④大便潜血阳性。每日奶量增加速度[开始时奶量到全量奶150~180ml/(kg·日)]喂养时平均奶量增加速度)、平均体重增加速度:达最低体重后的平均体重增长速率(体重称取法:于出生后1小时内及每日晨间护理后称取患儿空腹裸重)。
出院指标:体重达2000g,能适应暖箱外环境,进奶、反应可。
结 果
两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
从结果分析,四磨汤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B组 (P<0.01)。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早产儿胃排空,减少溢奶、呕吐、腹胀胃肠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不良反应:通过对患儿用药的时间、温度、剂量的调整,除个别患儿轻微腹泻外,未发现全身及各脏器的不良反应。
讨 论
正常新生儿的胃肠动力产生于胃肠道肌层组织的协调,它受中枢神经、肠神经系统及胃肠调节肽的控制和调节。足月新生儿有相对成熟的胃肠动力,表现为有协调、完整的吸吮和吞咽动作,99%的足月儿在出生后48小时内能进奶和排出胎便。早产儿特别是小于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胃排空缓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较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胃潴留、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等。早产儿由于其结肠、盆底、肛门肌协调不成熟,故有的早产儿出生后1周还不排胎便。
胎儿在宫内通过胎盘接受静脉营养,出生后能否适应宫外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从胃肠道获得营养。胎儿胃肠道的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孕前3个月,胎儿的胃肠道神经肌肉开始发育,孕20周时接近早产儿期,胎儿在孕26周前已完成部分分泌和吸收功能,孕28周时发育最快,大多数早产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肠鸣音,表示肠蠕动开始,可行胃肠道喂养。喂养可刺激胃肠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胃肠道的成熟和发育,随着对早产儿胃肠激素、胃肠神经、胃肠动力研究发现早产儿越早开始喂养,越能促进胃肠功能。曾超美等在早产儿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变化研究中证实,早产儿胃肠分泌功能与足月儿相比尚不成熟,这与早产儿成熟度有关。同时还证实,尽管胎龄小于33周的早产儿吸吮及吞咽功能不协调,但其胃肠道机能已能适应胃肠道营养,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A组体重增加明显、住院天数缩短,主要是由于胃肠动力的增加,促进了经口母乳喂养,食物刺激及吸吮吞咽过程能调节胃肠道动力,促进食管及胃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激素的分泌反过来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胃肠蠕动、胎便的排出促进了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轻了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轻了黄疸程度(P<0.01)。另外母乳喂养时由于母乳中包含有多种激素及激素生理活性肽,如生长激素及其释放因子、胃肠激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可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四磨汤方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组成。其中木香能使肠蠕动幅度和肌张力明显增强,对胃排空和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对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所致的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枳壳能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使小肠蠕动加强,胃肠收缩节律增快。槟榔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使消化液分泌旺盛,并具有兴奋肠平滑肌作用。乌药在组方中起关键性作用,不仅能增强配方中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而且亦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收缩活动加强。
我们受此影响,针对早产儿食管、胃、肠道的解剖生理及神经调控的特点,如食管下括约肌及胃壁肌肉发育不成熟、胃容量小、消化道自主神经调节机制不成熟等胃肠动力弱,功能不完善的特点,选取市场价格相对低廉、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汉森四磨汤口服液应用于早产儿,促进胃肠蠕动,刺激了胃肠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促进了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了胃肠喂养的耐受性,使早产儿开奶早,体重增长快,奶量增加,更快地建立母乳喂养,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本研究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价格低廉,适合不宜开展胃肠道外静脉营养的基层医院。
对象:我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1年间共收治早产儿96例(胎龄<37周),其中男42例,女54例,将其随即分成两组,四磨汤口服液A组47例,其中男21例,女26例,平均胎龄34.0周(30~36周),平均体重1815g(1250~2500g);对照组B组49例,其中男21例,女28例,平均胎龄34.5周(30~36.5周),平均体重1852g(1260~2600g)。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阿氏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选择标准:两组均无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青紫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疾病,均不需要呼吸支持,生命体征稳定。
方法:所有患儿均为在我院产科分娩1小时内转入,转入后均予一般治疗:①暖箱保暖、微泵输液、记出入量;②维持正常呼吸和血pH值;③预防感染、预防出血;④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部分静脉营养);⑤在出生12小时内开始给予喂养,先试喂5%糖水1~2次,确定没有消化道畸形后开始给予母乳,应用奶瓶或1次性注射器滴入,无吞咽功能者,予胃管注入,并估计奶量,第1次用1∶1稀释母乳,奶量2~5ml,每2小时1次,每天增加2~20ml/kg。A组在出生12小时后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对进食能力差或吸吮困难的给予胃管注入。每次于进奶前15~20分钟喂食四磨汤口服液,约1~3ml/次。4~6小时重复1次,改善胃肠微循环,促进胃肠运动。B组为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针对不同病因给予插胃管洗胃,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相应的治疗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胎便开始排出和排尽时间、喂养耐受情况(呕吐、腹胀、每次奶前抽吸胃管查看胃残留量)、体重增加速度、每日奶量增加速度、生理性体重下降,住院天数、黄疸程度(采用经皮测黄疸仪测定)的差异。其病情、胎龄、体重等经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疗效判断:喂养不耐受:①呕吐,每天超过3次;②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1.5cm;③胃残留量奶前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④大便潜血阳性。每日奶量增加速度[开始时奶量到全量奶150~180ml/(kg·日)]喂养时平均奶量增加速度)、平均体重增加速度:达最低体重后的平均体重增长速率(体重称取法:于出生后1小时内及每日晨间护理后称取患儿空腹裸重)。
出院指标:体重达2000g,能适应暖箱外环境,进奶、反应可。
结 果
两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
从结果分析,四磨汤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B组 (P<0.01)。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早产儿胃排空,减少溢奶、呕吐、腹胀胃肠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不良反应:通过对患儿用药的时间、温度、剂量的调整,除个别患儿轻微腹泻外,未发现全身及各脏器的不良反应。
讨 论
正常新生儿的胃肠动力产生于胃肠道肌层组织的协调,它受中枢神经、肠神经系统及胃肠调节肽的控制和调节。足月新生儿有相对成熟的胃肠动力,表现为有协调、完整的吸吮和吞咽动作,99%的足月儿在出生后48小时内能进奶和排出胎便。早产儿特别是小于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胃排空缓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较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胃潴留、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等。早产儿由于其结肠、盆底、肛门肌协调不成熟,故有的早产儿出生后1周还不排胎便。
胎儿在宫内通过胎盘接受静脉营养,出生后能否适应宫外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从胃肠道获得营养。胎儿胃肠道的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孕前3个月,胎儿的胃肠道神经肌肉开始发育,孕20周时接近早产儿期,胎儿在孕26周前已完成部分分泌和吸收功能,孕28周时发育最快,大多数早产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肠鸣音,表示肠蠕动开始,可行胃肠道喂养。喂养可刺激胃肠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胃肠道的成熟和发育,随着对早产儿胃肠激素、胃肠神经、胃肠动力研究发现早产儿越早开始喂养,越能促进胃肠功能。曾超美等在早产儿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变化研究中证实,早产儿胃肠分泌功能与足月儿相比尚不成熟,这与早产儿成熟度有关。同时还证实,尽管胎龄小于33周的早产儿吸吮及吞咽功能不协调,但其胃肠道机能已能适应胃肠道营养,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A组体重增加明显、住院天数缩短,主要是由于胃肠动力的增加,促进了经口母乳喂养,食物刺激及吸吮吞咽过程能调节胃肠道动力,促进食管及胃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激素的分泌反过来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胃肠蠕动、胎便的排出促进了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轻了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轻了黄疸程度(P<0.01)。另外母乳喂养时由于母乳中包含有多种激素及激素生理活性肽,如生长激素及其释放因子、胃肠激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可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四磨汤方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组成。其中木香能使肠蠕动幅度和肌张力明显增强,对胃排空和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对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所致的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枳壳能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使小肠蠕动加强,胃肠收缩节律增快。槟榔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使消化液分泌旺盛,并具有兴奋肠平滑肌作用。乌药在组方中起关键性作用,不仅能增强配方中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而且亦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收缩活动加强。
我们受此影响,针对早产儿食管、胃、肠道的解剖生理及神经调控的特点,如食管下括约肌及胃壁肌肉发育不成熟、胃容量小、消化道自主神经调节机制不成熟等胃肠动力弱,功能不完善的特点,选取市场价格相对低廉、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汉森四磨汤口服液应用于早产儿,促进胃肠蠕动,刺激了胃肠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促进了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了胃肠喂养的耐受性,使早产儿开奶早,体重增长快,奶量增加,更快地建立母乳喂养,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本研究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价格低廉,适合不宜开展胃肠道外静脉营养的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