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政

来源 :今日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愈益提高的投资审批门槛,能使国内汽车企业尚显单薄的身子,阻挡住外资的咄咄进逼么?在WTO规则的约束下,这似乎是一笔事关大局的赌注。
  国内的大小汽车企业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紧张过——薄薄的8张纸,却是对国内上百家汽车企业命运的一次宣判。
  这份起草了两年,将至少指导未来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格局的新政策征求意见稿,共12章57条,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投资审批门槛的提高——这无疑是对地方造车运动的一次打击,客观上也阻断了蠢蠢欲动的民营资本直接进入汽车业的可能。
  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汽车企业的命运将呈现三种结果:在政策的压力下,大企业会不断扩张,一些布局合理的企业可能会被大的汽车集团兼并,而一些内陆零星的汽车企业将被加速淘汰。因为国内汽车企业的规模短期内已经足够满足市场,上马新的项目的可能不会太多。
  根据通知要求,5月27日,各省的讨论意见都须全部汇总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然后再上报国务院批准,择日正式对外发布。
  
  短暂的讨论会
  
  5月26日,上午9点,济南。山东省汽车行业新汽车产业政策意见稿讨论会在此举行。尽管会议的流程比较简单,但一些意见还是引起了讨论者的共鸣。有企业界人士指出,“意见稿里没有提到微型车的问题,而从节约能源的考虑,国家应该鼓励微型车发展。现在各地许多地方都出台了限制微型汽车的政策,征求意见稿最好能对微型车发展有一个态度。”
  另一个引起关注的意见,是有关汽车贸易和汽车消费的。一位参与发言的人士提出:“汽车贸易是将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意见稿里阐述的不多,指导性不强,希望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国家要另行制订一个详细的汽车消费政策,但是作为一个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希望也能在这里面有所体现。”
  最后,经过一天紧张的讨论,山东省汽车业界完成了从接触政策——消化政策——讨论政策——最后提交意见的全部过程。
  “意见是反映上去了,有多少被采纳很难说。”一位参与讨论的企业代表向《今日东方》表示,“如果吸收各个地方讨论的意见,修改的地方会很大,如果只是听听而已,那么现在的意见稿基本就是将来发布的正式文本。从这次讨论时间这么短来看,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改动了。”
  


  被迫新政
  
  两年前,也就是2001年,由原国家计委牵头,汇集相关司局、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各大企业政策研究室和其他专业机构的官员和专家,成立汽车产业政策草案起草小组。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起草工作就此正式启动。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起草新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因为对WTO的承诺,不能再拖了!产业政策里和WTO原则有冲突的必须修改。”知情人士认为,这是形势所迫。
  《今日东方》从外经贸部了解到,WTO谈判结束后,我国原有的经济政策中有上千条与WTO承诺相抵触的条款,这些条款都需要调整和重新修订。
  汽车新政起草期间,有关部门一直保持低调和谨慎,对外,尤其是对媒体保持着百分之百的警惕。一位了解整个政策进展的人士表示,汽车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主要厂商均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汽车产业政策的重新修订,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国有股减持、外资开放等问题。而且,产业准入、外资并购等政策涉及到诸多政府主管部门,其中汽车产业政策由原经贸委负责,外商投资政策由原外经贸部负责,上市公司相关政策由中国证监会负责,国有股减持政策由财政部负责,汽车工业投资政策则由原计委负责。牵扯面太大,政策制订过程中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不谨慎不行。
  2003年4月,整个政策的草案修改完成。一周之后,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笼。而在此之前,各大汽车企业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拿到了文本。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忐忑不安地研究起来。
  就在意见稿对外公布之前的5月12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考察北汽福田和北京现代时表示:“汽车工业发展绝不能一哄而起,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规模化生产,注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国产化水平,加强核心竞争能力。”
  副总理的提前表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表明了政府高层对汽车产业政策方向的态度——汽车产业政策基调已定。
  
  力扶三大集团
  
  新政策意见稿提出的政策目标——产品法制化管理,扶持骨干企业,强化营销服务体系,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初衷是,意在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提高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所以,这也是整个新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突出的内容。
  一个引起业界争议的措施是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新政策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规定,鼓励现有汽车企业现地或异地增加产量品种,或兼并、联合其他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原则上不再批准上述范围外新建的汽车生产企业。并划去了原来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汽车工业重点产品的投资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按股份制方式筹资”的条款。
  有关人士强调,收缴地方的项目审批权,切断新项目的审批,主要是防止地方政府利用手中的审批权滥批汽车项目,在过去几年,各地上马了不少汽车项目,基本上都是用国有资产在投资。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18家整车企业,但是3大国有汽车集团的轿车生产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5成以上,加上6家轿车骨干企业的产品,生产集中度超过中国轿车生产的9成。而118家整车企业中,有40多家已经停产,这些全部是国有企业。
  


  “从数字来说,我国总的汽车生产规模已经足够了。”原经贸委的一位官员表示,“目前,中国有100多家汽车企业,总的生产成本不比其它国家低,但由于资金严重分散导致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搞研发,不具备竞争力。而世界趋势是并购,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条款的逐步实施,市场开放的结果将是越来越多的合作并购。”
  实际上,政府的想法是,与其让国外汽车企业来兼并,不如通过内部先并购形成一汽、东风、上汽等几个支柱性大企业,通过他们再去与国外汽车厂商合资。这样不仅可以抬高跨国公司在华合资的门槛,而且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
  早些时候有消息称,一汽断断续续与戴克谈了两年的重卡合资的谈判,由于在股比和技术合作等方面双方不愿意让步,近期已经宣告破裂。有企业人士坦言,“这种情况也就可能出现在一汽这样的企业,换了别的企业就不可能了。”其实,这种制衡局面是政府希望看到的。
  对于汽车业政策是收还是放的话题,业界一直有完全对立的两种意见。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政府的思路则一直倾向于收。2001年7月7—8日,在天津的一次会议上,原外经贸委工业规划司副司长苏波在讲话中曾表示,我们是否已经到了足够的富裕程度,可以将过去已经投在了国营企业上的成千上万的国家资产抛弃不顾,以交换充分全面的市场竞争,从而推动产业进步和技术升级?苏波认为,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有责任照管好这些资产。
  
  产业走向
  
  投资审批门槛的提高,无疑是对地方造车运动的一次打击,客观上也阻断了蠢蠢欲动的民营资本直接进入汽车业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汽车业的唯一通道,只有通过兼并那些效益不佳的汽车企业。实际上,这也是政府部门的目的所在。
  那么新政策出台后,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汽车兼并浪潮呢?一位汽车企业的高层认为不大可能:“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汽车产业有一个合理布局的问题,现在许多有营业执照的汽车企业,根本是分布在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你要兼并它,必须要搬到布局合理的地方。但是异地搬迁或者新建厂房,新政策规定都要当作新项目审批,兼并的风险很大。事实上,大家也只听见三大集团不断兼并的消息。”
  这位人士认为,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汽车企业的命运将呈现三种结果:在政策的压力下,大企业会不断扩张,一些布局合理的企业可能会被大的汽车集团兼并,而一些内陆零星的汽车企业将被加速淘汰。因为国内汽车企业的规模短期内已经足够满足市场,上马新项目的情况倒不会太多。
  在兼并方式上,通用联合上汽收购五菱,跟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兼并重组烟台车身有限公司有着同样的典型意义。这是一次由合资汽车厂上海通用充当重组主角,异地兼并烟台企业的案例。上海通用的赛欧生产线整体转移到烟台后,客观上,沪、鲁两地汽车资源得到了整合,烟台车身公司的现有资产得以盘活,上海通用在短期内实现了生产扩展。
  目前,这一模式已经被写入新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国内建立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
  上汽集团有关人士认为:“这一条款的制订,为企业在传统的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之外,打通了另一条通道。事实上,也会加快中国汽车产业的重组。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模式很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企业主要的扩张模式。”
  有信息称,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正在按照这一模式投资一个新基地。
其他文献
“刘金宝事件”再一次把话题提了起来:国有银行的体制改革再也不能久拖不决了。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只用“历史遗留”四个字是表白不了的。1993年以前产生的不良贷款可以说有“政策性贷款”因素,还有房地产泡沫的后遗症,1994年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些原因来解释了。然而,1993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仅2.5万亿元:2000年四大银行剥离了1.3万亿元不良贷款后,今年三月底的不良贷款率仍达24.1
期刊
私有化热潮已经蔓延到红筹股领域,红筹撤离香港资本市场的警号业已响起。同时激活的,还有人们对红筹公司“海归”的无限憧憬和想象。  鹏利国际(0268.HK)的私有化计划,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了。尽管,5月5日,当这家知名的地产红筹公司突然宣布“私有化”时,众多知名投行意外之余,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例外”。  情势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演变。香港创业板旋即传出其成立以来的首宗红筹股“私有化”计划。5月21日
期刊
就在杨斌、周正毅等一批富豪纷纷倒在“圈地运动”的战场上的时候,《今日东方》从可靠渠道获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即将联合掀起一场土地监察风暴。  即将开始的此次“监察风暴”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会同监察部牵头组织,主要内容为调研小组赴各地考察调研土地政策执行情况。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以监察部为主还是第一次。  如果不是SARS突袭,这次检查的新闻发布会恐怕都已经开过了。有消息称,具体执行的时间将推迟到今年
期刊
缺乏独立性    当大家把热切的目光投向新设立的银监会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已变得虚弱不堪?  分拆央行、另组银监会的改革措施,剥夺了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大权,独立行使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职能。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钟伟先生对央行的独立性感到忧虑。“央行过去就没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现在可能连执行权都值得担心”,钟伟对《今日东方》说,“央行的独立
期刊
纽约证交所(New?York?Stock?Exchange,以下简称NYSE)主席兼CEO格拉索决定不再坚持己见。  在近来接二连三、劈头盖脑的批评声中,他几乎找不到任何过硬的理由,为自己和自己领导下的NYSE辩护。  面对华尔街评论家们对他高达1000万美元的年薪提出的质疑、面对上司对他同时兼任上市公司董事职务的质询、面对公众对他领导的NYSE管理结构及不合理的批评……他虽然心有不服,却不得不选
期刊
沈重    复星抢滩国资的脚步并没有因SARS而停止,反而加快了步伐。  4月12日,沈阳在SARS时期显得异常冷清。然而,一支由财务、审计等人员组成的队伍却特地从上海匆匆赶到这座危城。他们走进了位于铁西区兴华北街八号的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门。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在抢购国资运动中甚嚣尘上的上海复星集团特派员工。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考察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重),
期刊
通过第一次重组,1990年代初全国近500个家电业品牌削减为现在的25个左右;而最新的一轮浪潮,则有望使硕果仅存的家电业品牌一举削减为5-6个品牌寡头  越来越多家电业的大佬都在渴望规模扩张。  一直被媒体追逐的TCL重组乐华事件最近已一锤定音。与此同时,长虹、创维等大牌公司也在暗暗地计划下一步的动作。另一方面,长岭、ST小鸭、威力等欲振乏力的老家电品牌苦苦寻找“如意郎君”。小天鹅整体出售也吊足了
期刊
尽管有人宣布中国生物医学科学界在SARS基因组测序方面遭遇了整体失败,但是,接下来在SARS疫苗方面,中国的科学界似乎并不甘落后——一些科学机构不断发出SARS疫苗取得重大进展的好消息;然而,另一些科学家却又不断地站出来,告诫我们,不要过分乐观。  这是另一场关于SARS的国际与国内、真科学与伪科学的竞赛。    科学不是商业操作    “我们的研究人员全部封闭起来了,全力以赴地攻关,但是估计一时
期刊
一旦金融分业政策解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将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主流模式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模式看来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在中国,虽然光大、中信早已在口碑流传之间,形成了金融控股雏形,但更具实质意义的举动却悄悄发生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老牌的“四大行”——工农中建在不经意间已朝这个目标越走越近。  虽然银行业,尤其是占到国有金融资产的80%的四大国有银行一直处在金融业改革的漩涡中,但是
期刊
当公共管理出现了人为灾难,如何在法律上明确责任主体,并设置相关赔偿条例,是一个国家的政府职能所在,而不仅仅关系社会道德和良知的体现。  法治缺位,往往是公共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甚至爆发灾难的根源。  孙志刚事件如此,发生在湖南长沙的水灾丑闻依然如此。  5月19日凌晨,位于湖南长沙的五合垸突然发生了溃堤事件。这是全国防汛抗洪以来,第一个被冲垮的堤坝。这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而非“天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