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元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登峰造极的时代。除了闻名遐迩的水吉建窑乌金釉茶盏饮誉东瀛外,遍布全国各地的数以百计的瓷窑烧制的白釉、青釉、青白或褐色釉的茶具也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外传漂洋过海,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货品,也运销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国。这一时期,福建晋江磁灶窑、同安汀溪窑、特别是德化窑烧制的各类瓷器(其中有占主要地位的茶具)在日本及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均有发现。在韩国新安海底的沉船中,在日本国的福冈、镰仓海岸、博多等地的考古遗址中都有大量的宋元时期的福建青瓷、白瓷出土在元初著名的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载了当时他在属于泉州(刺桐城)附近的德化见到“制造碗及瓷器,既多而美……。购价极贱”的情景。
南宋到元初,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青瓷器普遍有胎体厚重、釉层薄、釉色青中泛黄或褐色,以及器内壁多施篦纹、刻花或篦点锥刺纹(有水波、蔓草、游鱼等纹饰),外壁刻划复线纹等特征。考古调查发现主要生产于泉州、同安带的此类青瓷器(因最早发现于同安汀溪窑址所以也称“同安青瓷”)大量输出海外,在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其踪迹。反之,“其完整器物在国内传世的很少,可以想见当年的制成品似乎都用于外销”。(陈万里《闽南古代窑址调查小记》)
日本有关资料还表明,在18世纪以前,日本茶道界把主要产于福建同安窑的此类青瓷划花篦点纹茶碗称为珠光茶碗,以后又叫作珠光青瓷。
珠光青瓷之名源于村田珠光。村田珠光是15世纪日本著名的草庵茶道创始人、目本茶道的始祖。他生于公元1423年,逝于公元1502年。由于他开辟了茶禅一味的“草庵茶风”而被日本人尊崇为日本茶道的开山者。据日本博多地区商人米屋与七写于天保2年(公元1831年)《传来书》(专门记录茶碗来历的文字)的记载:延德元年(公元1489年),即珠光逝世前3年,珠光去参拜太宰府天满宫,途经博多附近的千代之松原,偶然捡到一些青瓷香台茶碗的碎片,于是他请博多乡绅安排,雇用了当地民工在捡到碎片的地方进行挖掘,结果挖到了许多产于福建同安等地的外壁刻有篦纹的青瓷茶碗。珠光将其中一个完整的茶碗献给足利义政将军,将军高兴之余,就用发现者珠光的名字命名这种茶碗,称“珠光青瓷”。珠光事后还在剩下的茶碗中选了一个送给米屋与七的先祖——当时的乡绅。这只茶碗传到米屋与七手中又被卖给宫泽主水,最终为东京都港区的根津美术馆收藏。
珠光青瓷碗的窑址几乎遍及同安汀溪水库周围的小山丘,而在窑址所在山头,满山遍野均是碗片和匣钵(窑具)。出土的大量青瓷碗大小不一。以敞口沿稍内收、底部附浅凹足为特征。口径约16~18厘米,足径5~6厘米,高7~8厘米。这些碗胎呈灰白色,釉色青中闪黄,类似龙泉窑青瓷。碗内壁多刻花,有篦点、篦划纹装饰,外壁则刻复线纹,纹多近似水波、云纹。除花纹特征外,碗心内多有凹入大小圆窝,有的还模印各种小动物纹,十分生动活泼。上述特征与《山上宗二记》等一些日本茶道文献记载相符,如称这些青瓷划花碗“里面雕出蔓草纹,其余空白处四周围以锯齿形的点缀纹的青瓷划花纹为代表的碗碟。”《山上宗二记》还说:“珠光茶碗是中国制造的茶碗,最初为千宗易所有,后来以一千贯的价格卖给了三好实休,其后又成为织田信长的掌中之物,在本能寺之变(公元1582年)后就烧毁了,颜色是稍带红色的咖啡色,在外面竖着刻了27条沉线……萨摩屋宗折也拥有与此相同的珠光茶碗……”日本有关的考古材料还表明,在日本的镰仓时代,这类又被称作中国龙泉窑系的划花纹碗曾风行除北海道之外的全日本。珠光青瓷茶碗因此成为中日茶道文化交流的使者。
同安南宋青瓷茶碗通过泉州港运往日本等国。建国以来,在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沉船及宁波东门外海口沉船中都有此类茶碗发现(《泉州后渚港宋船发掘报告》)。除此之外,在朝鲜半岛、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宋元时代的遗址中,亦有同安窑系珠光青瓷茶碗的发现。这说明,珠光青瓷茶碗已成继宋建阳建窑茶具之后福建对日及东南亚贸易茶具中另一宗重要商品。
近年来,日本学者中有人从《天王寺屋会记》和《松屋记》等一批日本室町时代记载茶事活动的文献中考证出另有一种内壁有“福”字的青瓷茶碗也应称为珠光茶碗,学界对此尚无定论。
南宋到元初,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青瓷器普遍有胎体厚重、釉层薄、釉色青中泛黄或褐色,以及器内壁多施篦纹、刻花或篦点锥刺纹(有水波、蔓草、游鱼等纹饰),外壁刻划复线纹等特征。考古调查发现主要生产于泉州、同安带的此类青瓷器(因最早发现于同安汀溪窑址所以也称“同安青瓷”)大量输出海外,在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其踪迹。反之,“其完整器物在国内传世的很少,可以想见当年的制成品似乎都用于外销”。(陈万里《闽南古代窑址调查小记》)
日本有关资料还表明,在18世纪以前,日本茶道界把主要产于福建同安窑的此类青瓷划花篦点纹茶碗称为珠光茶碗,以后又叫作珠光青瓷。
珠光青瓷之名源于村田珠光。村田珠光是15世纪日本著名的草庵茶道创始人、目本茶道的始祖。他生于公元1423年,逝于公元1502年。由于他开辟了茶禅一味的“草庵茶风”而被日本人尊崇为日本茶道的开山者。据日本博多地区商人米屋与七写于天保2年(公元1831年)《传来书》(专门记录茶碗来历的文字)的记载:延德元年(公元1489年),即珠光逝世前3年,珠光去参拜太宰府天满宫,途经博多附近的千代之松原,偶然捡到一些青瓷香台茶碗的碎片,于是他请博多乡绅安排,雇用了当地民工在捡到碎片的地方进行挖掘,结果挖到了许多产于福建同安等地的外壁刻有篦纹的青瓷茶碗。珠光将其中一个完整的茶碗献给足利义政将军,将军高兴之余,就用发现者珠光的名字命名这种茶碗,称“珠光青瓷”。珠光事后还在剩下的茶碗中选了一个送给米屋与七的先祖——当时的乡绅。这只茶碗传到米屋与七手中又被卖给宫泽主水,最终为东京都港区的根津美术馆收藏。
珠光青瓷碗的窑址几乎遍及同安汀溪水库周围的小山丘,而在窑址所在山头,满山遍野均是碗片和匣钵(窑具)。出土的大量青瓷碗大小不一。以敞口沿稍内收、底部附浅凹足为特征。口径约16~18厘米,足径5~6厘米,高7~8厘米。这些碗胎呈灰白色,釉色青中闪黄,类似龙泉窑青瓷。碗内壁多刻花,有篦点、篦划纹装饰,外壁则刻复线纹,纹多近似水波、云纹。除花纹特征外,碗心内多有凹入大小圆窝,有的还模印各种小动物纹,十分生动活泼。上述特征与《山上宗二记》等一些日本茶道文献记载相符,如称这些青瓷划花碗“里面雕出蔓草纹,其余空白处四周围以锯齿形的点缀纹的青瓷划花纹为代表的碗碟。”《山上宗二记》还说:“珠光茶碗是中国制造的茶碗,最初为千宗易所有,后来以一千贯的价格卖给了三好实休,其后又成为织田信长的掌中之物,在本能寺之变(公元1582年)后就烧毁了,颜色是稍带红色的咖啡色,在外面竖着刻了27条沉线……萨摩屋宗折也拥有与此相同的珠光茶碗……”日本有关的考古材料还表明,在日本的镰仓时代,这类又被称作中国龙泉窑系的划花纹碗曾风行除北海道之外的全日本。珠光青瓷茶碗因此成为中日茶道文化交流的使者。
同安南宋青瓷茶碗通过泉州港运往日本等国。建国以来,在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沉船及宁波东门外海口沉船中都有此类茶碗发现(《泉州后渚港宋船发掘报告》)。除此之外,在朝鲜半岛、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宋元时代的遗址中,亦有同安窑系珠光青瓷茶碗的发现。这说明,珠光青瓷茶碗已成继宋建阳建窑茶具之后福建对日及东南亚贸易茶具中另一宗重要商品。
近年来,日本学者中有人从《天王寺屋会记》和《松屋记》等一批日本室町时代记载茶事活动的文献中考证出另有一种内壁有“福”字的青瓷茶碗也应称为珠光茶碗,学界对此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