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工具性特征的直接体现。因此如何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余映潮老师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本文就是以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实录为例,来进行探究如何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与完成教学任务相结合,对于语文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运用语言;
引言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渐成为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低、没有高效的教学方法等。尤其是在实际的课堂中,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占重要的比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完成诸多任务,确实需要当今语文工作者进行思考。余映潮老师是我国当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之一,他所倡导的板块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对其优秀课例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方式,还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本文就是结合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的教学实录,来研究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一、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现状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1]。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该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标准的号召下,掀起了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研究的热潮,多数学者将研究方向集中于学生运用语言不规范问题上,总的来说有认错字、写错字、用错字、词语使用的不恰当等。之前的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汉字博大精深,学生掌握的不牢靠。第二,学生课业压力大,耐心不足。第三,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第四,盲目使用网络用语。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应达到更高水平,但这一能力目前却是学生的一块短板。因此,如何把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成为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余老师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有具体任务的几个板块,在教学任务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有一定的示范性,以下就是在结合这一教学来探讨余映潮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
(一)在朗读中感悟
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之后,余老师就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感知和理解,反复朗读有助于把握诗歌感情。因此,余老师提出第一个主要任务“读一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一开始的读,到掌握重音、感情的读这一转变过程:
师:读得好。把重音圈出来,我们再读。
师:男同学要读出“抑”的旋律,平稳深沉的;女同学要“扬起来”,乐观亮丽的。
经过余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感知和理解,在这一环节的铺垫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模仿并积累经验的过程,可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及自身知识的积累不够,使得其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在当前实际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时,过于重视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却忽视了对学生感知课文情感、学会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诗歌类课文进行教学,也有教师会进行朗读训练,但多为学生跟读、选单独朗读等,这主要侧重于纠正学生对字音和停顿的把握。
余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带入课文里、带入作者所处背景下,体会作者的感情起伏,感受作者在倾诉什么、达到什么效果,这就是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过程。若要学生学会运用语言,首先就要让其去读、去感悟,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提供了范例和方向,使其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可能。此外,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反思在学生运用语言方面有问题的同时,教师是否将课文中值得借鉴的内容展示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其次,在考试中阅读占很大比重,毫无疑问的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对于课文的解读往往会以阅读技巧的解析为主,这样一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就逐渐被忽略。实际上文章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结果,教师不应急功近利的追求阅读技巧的提升,更应看到在透彻分析语言文字运用之后,学生对文章更准确的把握。让学生去吟诵、去感悟,不仅是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精妙之处的一步,还是学习运用语言的关键一步,这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余老师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认真学习的。
(二)引用与写作
语文学习离不开知识积累,“获得语言和语言规律,是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它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第一要素”[2]。在课上余老师介绍了几首哲理诗片段,如《行路难》等。余老师要求学生做相关笔记,时常复习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没有帮助。无论是“读”还是“记”,都是学习别人如何运用语言,最终目的还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尤其是对于語言这种工具性很强的知识,学习不能是纸上谈兵。写作是语言运用的一种形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写作确实是一大难题。对于学生而言,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学生自身语言的积累不充分,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或者是学生有一定积累,但不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由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足导致的,就要求语文教师加大对学生相关的训练。“写是整理、总结和归纳的过程,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内化”[3],同样在余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写作的重要性。余老师接下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作为标题,并结合对挫折的看法,写篇一百字以内的“微型演讲稿”。余老师先给学生规定了写作的角度,“用课文里的一个句子”为标题,避免学生写作的盲目性,统一讲解达到课堂上集中训练的目的。其次,字数不多不会耽误课堂进度,也可学生及时将自己所记、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此外,余老师对学生进行点评时,语言不仅具有哲理性,还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他不仅在言语之中透出对学生的鼓励,还给学生树立了良好典范,老师运用语言的技巧如此娴熟,就给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学生经过努力必定能提升运用语言的水平。
结语
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但目前很多学生这一能力较为薄弱,语文教师也应当反思在教学中是否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这一现象。语文教师首先要把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教师先重视起来,学生才会逐渐意识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能力的培养是个持久的过程,要把训练融入到课堂当中。再次,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不能只进行浅层解读,应当让教材成为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媒介。最后,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予他们应有尊重和鼓励,以至于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耀德.试论语言文字的教学[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2).
[3]刘媛.学习语言文字之我见[J].学周刊,2014(1).
作者简介:
许博文,女,1994年2月,安徽亳州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关键词: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运用语言;
引言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渐成为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低、没有高效的教学方法等。尤其是在实际的课堂中,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占重要的比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完成诸多任务,确实需要当今语文工作者进行思考。余映潮老师是我国当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之一,他所倡导的板块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对其优秀课例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方式,还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本文就是结合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的教学实录,来研究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一、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现状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1]。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该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标准的号召下,掀起了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研究的热潮,多数学者将研究方向集中于学生运用语言不规范问题上,总的来说有认错字、写错字、用错字、词语使用的不恰当等。之前的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汉字博大精深,学生掌握的不牢靠。第二,学生课业压力大,耐心不足。第三,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第四,盲目使用网络用语。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应达到更高水平,但这一能力目前却是学生的一块短板。因此,如何把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成为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余老师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有具体任务的几个板块,在教学任务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有一定的示范性,以下就是在结合这一教学来探讨余映潮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
(一)在朗读中感悟
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之后,余老师就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感知和理解,反复朗读有助于把握诗歌感情。因此,余老师提出第一个主要任务“读一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一开始的读,到掌握重音、感情的读这一转变过程:
师:读得好。把重音圈出来,我们再读。
师:男同学要读出“抑”的旋律,平稳深沉的;女同学要“扬起来”,乐观亮丽的。
经过余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感知和理解,在这一环节的铺垫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模仿并积累经验的过程,可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及自身知识的积累不够,使得其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在当前实际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时,过于重视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却忽视了对学生感知课文情感、学会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诗歌类课文进行教学,也有教师会进行朗读训练,但多为学生跟读、选单独朗读等,这主要侧重于纠正学生对字音和停顿的把握。
余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带入课文里、带入作者所处背景下,体会作者的感情起伏,感受作者在倾诉什么、达到什么效果,这就是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过程。若要学生学会运用语言,首先就要让其去读、去感悟,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提供了范例和方向,使其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可能。此外,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反思在学生运用语言方面有问题的同时,教师是否将课文中值得借鉴的内容展示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了?其次,在考试中阅读占很大比重,毫无疑问的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对于课文的解读往往会以阅读技巧的解析为主,这样一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就逐渐被忽略。实际上文章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结果,教师不应急功近利的追求阅读技巧的提升,更应看到在透彻分析语言文字运用之后,学生对文章更准确的把握。让学生去吟诵、去感悟,不仅是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精妙之处的一步,还是学习运用语言的关键一步,这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余老师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认真学习的。
(二)引用与写作
语文学习离不开知识积累,“获得语言和语言规律,是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它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第一要素”[2]。在课上余老师介绍了几首哲理诗片段,如《行路难》等。余老师要求学生做相关笔记,时常复习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没有帮助。无论是“读”还是“记”,都是学习别人如何运用语言,最终目的还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尤其是对于語言这种工具性很强的知识,学习不能是纸上谈兵。写作是语言运用的一种形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写作确实是一大难题。对于学生而言,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学生自身语言的积累不充分,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或者是学生有一定积累,但不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由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足导致的,就要求语文教师加大对学生相关的训练。“写是整理、总结和归纳的过程,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内化”[3],同样在余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写作的重要性。余老师接下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作为标题,并结合对挫折的看法,写篇一百字以内的“微型演讲稿”。余老师先给学生规定了写作的角度,“用课文里的一个句子”为标题,避免学生写作的盲目性,统一讲解达到课堂上集中训练的目的。其次,字数不多不会耽误课堂进度,也可学生及时将自己所记、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此外,余老师对学生进行点评时,语言不仅具有哲理性,还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他不仅在言语之中透出对学生的鼓励,还给学生树立了良好典范,老师运用语言的技巧如此娴熟,就给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学生经过努力必定能提升运用语言的水平。
结语
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但目前很多学生这一能力较为薄弱,语文教师也应当反思在教学中是否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这一现象。语文教师首先要把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教师先重视起来,学生才会逐渐意识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能力的培养是个持久的过程,要把训练融入到课堂当中。再次,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不能只进行浅层解读,应当让教材成为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媒介。最后,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予他们应有尊重和鼓励,以至于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耀德.试论语言文字的教学[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2).
[3]刘媛.学习语言文字之我见[J].学周刊,2014(1).
作者简介:
许博文,女,1994年2月,安徽亳州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