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意”浅谈书法艺术的审美意味及空间形象的构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emo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传承至今已有4000余年,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上而言,书法能够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基本源于汉字与毛笔的独特性。汉字特殊的方形结构与毛笔的独特性,拓展、丰富了用笔形式。两者相辅相成,衍生出丰富的笔法体系。清代刘熙载的《艺概》评价说:“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授命也。”这体现了历来书家创作“以意为主”,意造境生的主张。将汉字的形式与笔法体系有机结合,方能体现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构成,展现书家的内心世界和书法艺术的本质与内涵。
  一、书法艺术“笔意”的表现
  (一)“笔意”的产生与独特性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最重要的一项用具——毛笔。毛笔与纸的独特性,是使得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根本原因。毛笔锥形笔头的表现力,对创作过程中笔锋的转变、力量的轻重极为敏感。笔锋的运行、毛笔的干湿变化、用笔力量轻重缓急,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毛笔最重要的便是笔头的选料,古人要求笔毫需是“尖、圆、齐、健”四全。古人对于制造合手的毛笔,可谓是煞费苦心。凡是动物身上的毛须,皆可制笔。根据笔毫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与短锋;根据笔毫的软硬,可分为软毫、硬毫及兼毫。书行、草书适宜选取硬毫或兼毫;书楷书、隶书、篆书则适宜选取软毫或兼毫。因而书家在创作时,书风因人而异,形象上产生巨大差异。毛笔的独特性给予了书家在创作中极大的自由性与创造性,成就了这种独特的形态美。
  其次,笔意来源于创作者内心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升华,创作者因自身技法与审美情趣的不同,亦会形成创作上的千差万别。中国书法在创作形式上与绘画不同,留给了创作者巨大的发挥空间。它可以不受任何客观形式的约制,不被物质世界所局限,单凭创作者使用抽象美的线条达到理想中的境界美。古人云:“意在笔先。”它就是强调创作前的“立意”。在创作开始之前,创作者自身要有构思。怎样将自身的意图、预想融于笔意,展示在结字与布局中,全然展现了创造者的学识、意趣、技法长期积累等内在精神。
  (二)“笔意”的审美意蕴
  汉末著名书法家钟繇曾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从简单描绘自然物象的象形字开始。在发展过程中,主旨渐渐并不以刻画物体外形轮廓为主,而是更注重人们对形象的主观再创造。由此,文字结字不再是具象图形,而是逐渐转向抽象形。此时的文字,形质已然下降次位,而神采上升至了首位,故最为体现了中国人的艺术观和美学观。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体现了书法的精髓在于“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正契合东晋画家顾恺之所提出的“形神论”,相对于外形来说,神贵于形。“形”与“神”的统一与相互制约,即是笔意形成的关键。
  笔意的两个基本审美要素同样源于毛笔的特殊性。每一笔线条的力量感、体积感皆不同,或如《颜勤礼碑》遒劲有力,或如《曹全碑》清秀俊逸,或如《张迁碑》敦厚拙朴,或如《雁塔圣教序》气韵流动,这可视为笔意中的形態美。而在创作中的运笔笔法,如提按、牵丝、映带等复杂的用笔技法,形成流动感优美的线条,又可视为气韵生动美。此时的律动美并不是字势变为动态,而是在观赏者的眼里独具律动感,继而从深处发现暗藏汹涌的运动感。例如,2019年1月颇有争议东渡日本进行展览的《祭侄文稿》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故颜真卿写下此篇文稿追忆在战争中牺牲的侄儿。开篇平淡叙述了个人身份和侄儿的生前状况,笔墨较为清淡,转入祭文后,字势陡然变大、笔画狂放,用墨浓厚,体现了颜真卿悲愤交加的心境,字字皆为泪。像书法这样不具有具象画面的艺术,在抽象的线条和黑白空间中借助字势和笔意之形式,融入有自身特点的审美意念,强有力地体现了主体精神的艺术。笔意犹如书法的灵魂,使得书法艺术具有独特意义和审美意义。
  二、书法艺术空间形象构成
  (一)书法艺术空间构成的三要素
  书法艺术空间形象的三要素分别为笔意、字势和局势,字势是基础,笔意是核心,局势是审美意味的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深入。笔意虽建立在字势的基础上,却又影响着字势。历代书体的变化和发展,都离不开笔意和字势的相辅相成。尽管字体不同,但在欣赏字内点画间的差异、体会书家的笔法时,丰富的视觉效果此时便显出了毛笔的妙用。除了点画不同的笔法,书写汉字时按照笔顺顺序的连续流动感也是笔意的重要因素。在较为端正的书体,如楷书、隶书中,这种笔画间的流动感较为隐秘;在行书中,则得到外放;在草书中更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洒脱的流动感。每一笔画的线条都仿佛带有律动感,使笔意和奔放的字势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笔意既拥有着笔画间呼应的实体形态,又兼备审美意趣,这便是书法艺术点画线条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开端。
  局势是书法艺术空间构成的三要素之一,也就是欣赏者日常所说的“布局”。布局乃是笔意和字势意向性的延伸,丰富拓展了书法的审美意味。汉字具有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的书写规律,字与字之间纵横排列,排列方式独特,它是书法家细细经营的行列空间。在行列间的每个字,横行竖列之间皆有对比:长短对比、正斜对比、简繁对比等。在一行之内,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称为“行气”,笔意呼应时,行气便表现得含蓄;笔画间呼应时,行气便表现得奔放。点画间应顾盼呼应,字间应随势而安,行间递相映带,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正如《九势》中所说:“凡落笔结字,以上复下,下以承上,使其行,递相映带,无使势背。”所以,书写不同的幅式时,书家采用不同的章法,皆是旨在矛盾对立中寻求统一,又在统一中追寻别样的发展。
  (二)空间范畴的形式与作用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曾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以计白当黑,其趣乃出。”当人们鉴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它的空间范畴。不同书体由不同线条构造有差异的空间,故而决定了书法的艺术空间。除去通篇作品行列间的章法美,字内空间与偏旁组合亦是感官空间的重要组成。汉字整体字形结构基本是长方形,间架结构有聚散、斜正、虚实、简繁等矛盾的对立统一。字内空间需平正、安稳,给人以稳定感和舒适感;其次需匀称,各点画之间要寻找和谐的秩序感;最后需富有形态变化,字形千篇一律即会显示出无生气之意,要追求生机。
  就像本节开头所提,邓石如提出的理论“计白当黑”,是指将字里空白处的空间当作笔画空间来经营,使得密处紧密,束处疏松,疏密结合。“黑”与“白”互相显现自身、衬托彼此的存在形式,相得益彰。而“黑”“白”两级间的有机组合,则能构成变化丰富的动态空间范畴,能够使欣赏者的视觉受到冲击,产生兴奋激动之情,最大限度地赋予书法艺术空间生命的艺术意蕴。
  三、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门类,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当今社会日趋现代化,许多人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和学习。当前,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发生极大的转变,毛笔已非现代人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书法流传、使用空间极小。有些人甚至对传统艺术不屑一顾,认为这种“过时的”艺术早该退出文化历史舞台。近年来,不断有类似的话题引起热议,古人云“书如其人”,作为欣赏者,笔者认为应该消除与传统艺术的距离感,学习如何品鉴书法,在作品中精心品味古代书家的意向志趣。“心正则笔正”,通过一位书家的作品,人们即可探见他一生袒露的心迹。如今,我国强调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随着综合国力日盛,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假以时日,中国传统文化会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最终大放光彩。
  (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简介:吴昕怡(1998-),女,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书法艺术。
其他文献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艺术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在承袭古典主义时期哲学性音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知。李斯特作品创作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演奏技法征服了整个欧洲。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稍晚于文学上的,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浪漫主义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
期刊
声乐艺术表演的美学特征就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最终掀起听众思维的碰撞,直接触动观众的情感,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为了引起听众的共鸣,情感的处理、咬字的清晰程度、作品节奏的把握、音色的处理和舞台的表现力都尤为重要。  声乐艺术表演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它能使听者感受到表演者内心的活动,使听者或放松,或紧张,或感动,和表演者产生共鸣。人们通过欣赏声乐艺术表演,能够提高自身审美。声乐艺术表演也是一
期刊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古代被视为边塞要地,尤其是西汉时期。同时,西北地区风貌奇特,吸引许多文人来往此地,这些文人在途中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作品内容丰富,不仅对当时的西北文学起到推动作用,更是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文人的籍贯不属于西北地区,没有在西北接受教育,只是在某一时间段来到西北,之后离开。本文以西汉时期往来西北的文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西汉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其游
期刊
油画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油画艺术受到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衍生出民族化特征,形成了写意油画这一新的表现形式。写意油画与西方油画创作的主流表现油画,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技巧,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对比显著。认真剖析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探寻两者的异同点,是油画艺术发展中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在介绍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力图从促进油画艺术发展的角度,辨析两者
期刊
现代钢琴的奏法是在古钢琴奏法的基础上,随着乐器和音乐的发展,不断演变、不断完善而形成的。进入20世纪以来,众多流派、不同弹奏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催生了一些较为平衡合理、融合各学派思想精华的基本奏法。  钢琴的奏法,是指依据音乐的要求,科学地运用手的弹奏动作来完成、达到所需声音的方法。这些奏法按照音与音之间的触键动作,简单地分为两类:“连”与“断”。当后一个音弹响后,前一个音上的手指再松开,这样的
期刊
美术设计元素是政治、文化、艺术、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瑰宝,是国与国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积极吸收、传承与创新各种美术设计元素,逐步实现稳步发展。没有各种美术设计元素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作为支撑,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便没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本文简要分析了美术设计元素在现当代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一、美术设计元素的
期刊
黔东南清水江中游及其支流巴拉河一带的苗族地区村寨每年都开展独木龙舟节,并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任何民俗文化都是当地民族逻辑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描述贵州清水江苗族独木舟节,分析其在地缘与血缘当中的意义,探索在这个狂欢活动中原始表达的变化,揭示独木龙舟节对于民间文化高潮的延续以及整合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独木龙舟节中的地缘与血缘  (一)地缘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
期刊
歌曲《黄河渔娘》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优秀声乐作品之一。这首民族声乐作品揭示出新时期女性勤劳朴实、坚强刚毅的形象特点,展现出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突出东方女性的独特魅力。作品的曲风大气又不失细腻,旋律优美且富有内涵,是一首对声乐技巧要求较高的作品。在演唱此作品时,演唱者需要从黄河渔娘的个性气质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等层面出发,进而对整首歌曲进行诠释。本文从《黄河渔娘》的创作背景、作品特点
期刊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享受越来越重视。二胡属于我国传统乐器,而重奏起源于西方,我国对重奏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较晚。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二胡艺术,有关人员应致力于深入探索演奏中二胡重奏的重要性,进而丰富二胡演奏形式。本文阐述了二胡重奏训练的重要意义,指出在日常演奏中二胡重奏的注意事项,进而提出提升演奏者二胡重奏技巧的合理建议,以期为二胡演奏者
期刊
将中国文化符号植入儿童玩具设计中,可以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认识和传承中国文化。通过对玩具市场需求的分析和中国文化符号植入玩具的意义研究,笔者明确了产品开发的策略和设计原则。随着消费者对玩具需求的改变,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审美元素的创意玩具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好的创新设计和开发策略可让品牌再造,让产品发挥创新价值。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