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中期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艺术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在承袭古典主义时期哲学性音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知。李斯特作品创作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演奏技法征服了整个欧洲。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稍晚于文学上的,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浪漫主义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主义形式,注重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在钢琴演奏艺术上,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与钢琴演奏都具有强调个人的抒情性、以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特点。乐曲通常在一种意犹未尽的状态中结束,表达内心在现实世界不可企及的理想和渴望。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音乐创作的巅峰期,也是钢琴演奏艺术的黄金时代。钢琴演奏由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感、平衡感、理性与克制发展为强调情感内涵,注重自由表达、抒情、感性与夸张的审美追求;风格上以炫技性、歌唱性、交响性、即兴化、个性化为典型特点;演奏上,解除对手型的约束,采用多样化的触键,运用全身参与弹奏和协调;技巧形式上,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与创新,大力开发了钢琴的性能,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李斯特是著名音乐家,他的钢琴作品演奏技巧丰富,风格富有个性特色,具有极强的借鉴与学习价值。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十分独特且极富个性,对于整个欧洲钢琴演奏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背景与风格
  李斯特是肖邦同时代的伟大钢琴演奏大师,他对肖邦的创作天才非常崇拜,但其本人演奏风格与肖邦音乐风格截然不同。李斯特虽然没有录音传世,但从相关历史记载和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可以获得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如果说肖邦更倾向于挖掘钢琴的内在表现力,那么李斯特则更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李斯特从小随车尔尼学习,有极强的视奏和即兴演奏能力,也曾在贝多芬面前演奏,并受到褒奖。李斯特在演奏风格上继承和发展了克莱门蒂、贝多芬的风格,技术辉煌、富有动力,追求视觉和听觉联合效果,常常将手抬得很高,身体动作很大,声音外观辉煌,富有交响色彩。
  1831年,李斯特听了意大利小提琴炫技大师帕格尼尼的演奏后大受激励,在钢琴键盘上大量弹奏双音音阶、八度音阶、大跳八度和弦、快速轮指、滑奏等高难度技巧。难以置信的绝技在他的手指下就如同儿童的游戏,澎湃的音响、夸张的音乐形象、强烈的感官刺激、轰动火爆的现场效果,使听众无法抗拒地被他征服。在他的独奏会上,经常有女性听众因过度激动而昏倒。就此,李斯特开创了钢琴演奏从沙龙走向舞台的时代——李斯特是历史上第一位举办背谱形式的独奏会的钢琴家,在此以前,一般由几个人联合以看谱演奏的形式开一场沙龙性钢琴音乐会。独奏会的产生也催生了职业钢琴家的出现,以前的钢琴家还身兼作曲家身份,而一场一个多小时的独奏会的背谱和练习准备需要大量时间,以致钢琴家无暇再去作曲。
  有资料记载,正当李斯特享受着舞台的光辉炫耀和听众的狂热之时,肖邦练习曲在他面前出现了。据说,当李斯特第一次见到肖邦的练习曲时,由于无法现场视奏这些作品,他非常不自在,很快他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他把自己关进艾拉尔德钢琴厂的一间小屋,潜心研究肖邦练习曲的技术。等到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李斯特已经可以自如地演奏肖邦所有练习曲。在用演奏征服整个欧洲后,李斯特厌倦了演奏生涯,迁居魏玛,从事指挥、创作、教学活动。他把文学、美术、诗歌、宗教思想融入钢琴音乐作品,使其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从而形成了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个性化特色。
  二、高难技巧形式的创作
  李斯特创作的练习曲虽然受到肖邦练习曲的影响,但实际上更像挂着练习曲名的一首首炫技小品。从技巧方面来说,李斯特练习曲的每一首都是各种高难技巧形式的综合,不像肖邦练习曲每一首都是一种独特的、有明确训练目标的技巧形式;从音乐性上说,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大都为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的改编曲(第三首《钟》为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主题改编曲),纯属炫技作品。
  《鐘》是李斯特的钢琴代表作之一,可以将其在钢琴作品方面技巧的应用进行有效展示,如丰富多彩的和声、灵活多变的调式、诗意化的追求等,提高钢琴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3首音乐会练习曲》《2首音乐会练习曲》虽然加上了一些标题,为作品注入更多音乐表现的内容,但其音乐性成分仍然不能平衡他那众多的、明显突出的炫技成分,不像肖邦练习曲中自然天成的美好音乐听觉样式、情绪内涵与技巧训练浑然一体。
  李斯特晚年皈依天主教,创作了一些有宗教气氛的作品,其中运用了大段单音、全音阶、不肯定的终止式、模糊调性的手法,这些对后来的印象主义作曲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b小调奏鸣曲》是李斯特作品中少有的、与早期的潇洒风格相对的、充满内心矛盾的作品,在乐章形式上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多乐章形式,采用单乐章结合套曲的形式而作,在速度、节拍、调性、织体方面变化灵活,是一首技巧和音乐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作品。
  三、多样的体裁形式与演奏技术形式
  李斯特大量的由歌剧、交响乐、艺术歌曲而改编的钢琴改编曲也扩大了钢琴作品的体裁形式,以充满想象力的织体拓展了钢琴的表现力和演奏技术形式。从有力开发钢琴的性能,全面挖掘、拓展钢琴的表现力方面来看,李斯特对钢琴的交响化进行了充分的探索,这在他的贝多芬、柏辽兹、瓦格纳的交响乐改编曲以及《匈牙利狂想曲》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为了达到这些交响性效果,李斯特开创了“整身弹奏法”,即演奏者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用于支持和协调手指弹奏。强奏时,肩部、背部乃至腰部参与发力,腿部给予支撑;弱奏时,以上部位用于协调和稳定手指的弹奏。据说,李斯特的整身弹奏法曾经连续将几架钢琴弹散架,可以说这也很好地促进了钢琴制造的发展。
  从钢琴演奏织体技巧方面来看,由于李斯特的很多作品实际上都是在舞台演出中即兴创作,事后再加工整理的,所以这些作品不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或理性的思辨,但是作品本身来自舞台上的炫技,所以它们对钢琴演奏技术发展的贡献是极大的。在织体技巧上,李斯特推出了大量由八度和弦组成的音阶和快速音群,不过当时对技巧的要求并非如现在这样注重快速弹奏时高度的准确性,只要具备歌唱性连奏和各种高难度技巧,即使有个别错音也不被在意。
  四、结语
  李斯特在演奏和创作中大量运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创新型钢琴织体技巧,成为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同时,李斯特时代也标志着钢琴演奏技术已经走向成熟。李斯特音乐艺术对于今天的国际钢琴比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李斯特音乐艺术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音乐风格等能够为进一步完善国际钢琴演奏比赛机制创设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陆小曼和徐志摩恋爱时的身份是有夫之妇。当时,社会舆论主要对准的是小曼,指责徐志摩的声音却不多。那段恋情和婚姻,即使放在这个时代,社会大众说不定依旧会把指责的对象指向陆小曼,因为她是有夫之妇,还因为小曼是一个女人。虽然那时已经是五四时期,但社会价值观的主流依然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哪怕是提倡婚恋自由的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还是会习惯性认为这一切都是小曼的错,更何况那么久远的年代呢?因为徐志摩是才子,而才子本
期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基础。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新时代中国梦引导下大发展的中国面对时代发展、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的新境际,必须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以促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意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文化转换的背景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新语境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核  (一
期刊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因而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超时空性、超地域性而源远流长。正如帕尔默所说:“如果中国人屈从西方国家的再三要求,引入一种字母文字,充其量不过为小学生(和欧洲人)省出一两年学习时间。但是为了这点微小的收获,中国人就会失掉他们对持续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的继承权。”本文从汉字中蕴含的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两个大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婚姻文化
期刊
汉字是古老的自源文字中的表意文字,它不但直接与汉语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高度一致。文化帮助人们理解汉字,汉字又记录着中华文化。本文从先秦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旨在通过汉字构形分析,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建筑文化,探究汉字所承载的建筑文化信息,加深对汉字与文化“互证关系”的理解。  一、汉字与建筑文化  (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览  除了史料记载以外,汉字形体也蕴含丰富的建筑文化信息。透过一
期刊
文化是民族传承的动力,是民族凝聚力的源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当前,国家逐渐重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高效利用文化馆这一渠道进行有益尝试,是近些年来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将文化覆盖范围扩大,是本文要进行的课题探索。  新时代,我国要不
期刊
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基本的原因。通俗地讲,任何一件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了作品所产生时代环境的方方面面。列宁曾经称赞“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作为资产阶级贵族身份的托尔斯泰曾经和长兄共赴高加索参加战役,在多次的战役中,他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
期刊
节日狂欢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暂时超越。当今中国的节日可以分为传统中国节日、外来节日(西方节日)与新兴节日(人造节日)。本文主要阐述非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内涵,从非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入手,通过揭示此类节日所具有的仪式化、狂欢化、情感化与生命感,引申出非传统节日的审美价值与影响。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把握节日的审美内涵,从中汲取美好感悟与积极力量。  一、中国非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  (一
期刊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在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而唱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多年以前,古人就对唱论所处年代的声乐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出了许多在现代音乐演唱过程中仍传承发扬的重要声乐理论。在我国古代传统的文献中,和古典声乐理论有关的论著有很多,这些带有真正效用的音乐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宝贵遗产,很多理论一直影响着现代音乐理念的发
期刊
神话传说的艺术生命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便捷的沟通。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山区,与凤羽镇有关的神话非常有趣。很多老者认为,“老人不讲古,年轻人没有谱”“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而讲故事就是“劝人”的“书”。当地人使用这种特殊的形式和内容劝人、教导人、影响人和塑造人。神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在凤羽镇,人们经常讲述神话故事,节日是最佳时间。因此,本文研究了凤羽镇的相关传说,以便
期刊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可以用“字里乾坤”来形容。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小小的方块字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汉字的字形是由若干部件构成的,从汉字中体悟中华文化的实质上就是窥测部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笔者选取汉字的“酉”部件,从中体悟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  一、汉字的构形与文化  学者王宁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中说,“汉字与文化有着互证关系”,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理解汉字与文化的互证关
期刊